【千与千寻20周年】宫崎骏的5大隐喻 警惕日本要正视战争罪行

撰文: 王诵贤
出版:更新:

由宫崎骏自编自导的《千与千寻》,在2001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不经不觉已经踏入20周年。这部获得第52届柏林影展金熊奖、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及第30届安妮奖最佳动画等奖项的动画,当年大家有否看懂宫崎骏的隐喻呢?

《千与千寻》刚刚踏入上映20周年。(《千与千寻》剧照)

据东京大学日本文学专业博士秦刚在其著作《“捕风者”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深度》中解释,宫崎骏在《千与千寻》有五大隐喻,其中包括电影的片名、油屋的秘密及白龙的命运等等。

《千与千寻》有五大隐喻,其实连片名都有特别意思。(《千与千寻》剧照)

在《千与千寻》上映后,很多影迷都对日文片名《千と千寻の神隠し》感到疑惑,皆因“千寻”与“千”都是同一个人,但为什么要用“と”连线呢?其实片名已经非常有心思。皆因在电影开头,当时搬家途中的“千寻”一家,行驶在“20号国道”,而前方是“21号国道”。可是这两条公路实际上在日本相距甚远,故这比喻为人类从20世纪过渡至21世纪,所以片名为“‘千与千’寻”,即时代交替。

有指这代表人类从20世纪过渡至21世纪。(《千与千寻》剧照)

除此之外,宫崎骏曾说过这部电影是献给当年10岁小孩的故事,而电影在2001年上映,估计千寻是在1991年出生,亦是日本泡沫经济爆破的那年。千寻成长在90年代平成经济萧条期,年轻一代对未来迷失及不安的心理。因此戏中曾听到白龙对千寻说“要把名字藏好,不然就找不到回去的路”,及千寻问无脸男“你是从哪里来?”等。

宫崎骏称电影是献给10岁小孩的故事,估计千寻是在1991年出生,亦是日本泡沫经济爆破的那年。(《千与千寻》剧照)

之后就是由汤婆婆经营的澡堂“油屋”,而千寻的冒险之旅也从“油屋”开始。据宫崎骏表示:“千寻闯进的异界,其实就是日本社会,而我描绘的(油屋)就是日本。”而这澡堂的营运模式就是合同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营业方针,从而反映出现代资本主义及消费社会。

据宫崎骏表示,由汤婆婆经营的澡堂“油屋”是代表日本。(《千与千寻》剧照)

另外,对于白龙的命运,有指是投射日本战争罪行,如白龙被一大群纸人追讨,象征着战后各国对日本的谴责。虽然是纸,但却足以让白龙重伤。相信宫崎骏要透过白龙的命运,去警惕日本要正视历史:“没有历史的人和忘记过去的民族,只能如蜉蝣一般消失。”

白龙的命运有指是投射日本战争罪行。(《千与千寻》剧照)

最后,宫崎骏曾表示搭电车回望汤屋是电影的高潮所在:“不知道大家有否察觉到电影高潮的部分,我觉得乘坐电车那一幕才是高潮。”千寻乘坐电车离开汤屋,要去“沼底”向钱婆婆道歉,而搭电车回望汤屋,象征着日本对殖民地时期历史的回顾,要回顾过去就必须拿出勇气道歉,而道歉后才能迎接更好的未来。

宫崎骏曾表示这一幕是电影的高潮所在。(《千与千寻》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