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英文教材曝光 中文“骑呢”注音原来已有百五年历史
“dinner”写成“甸拿”,“give me”写作“劫米”,“cable”是“鸡宝”……有些港人学英文时,喜欢用广东话在英文下作注音,方便又有趣。
而刚刚过去的G20峰会上,杭州某镇的团委也用小卡片教市民英文,将“Welcome to Hangzhou”标注为“围哦康母兔杭州”,“Hospital(医院)”注为“浩是批透”,“Police station(警察局)”注为“扑类斯斯嘚讯”。
原来,这不只是现代人的小聪明,150年前的中国人就开始这么玩了。
据环球网报道,11月4日,一成都市民公开了自己的收藏的一本英文教材,上面赫然写著“咸丰十年”(1860年)。
这本古老的教科书中收录了一些日常英文会话,以一行中文配一行英语,最尾一行,则是用中文标注的英文读法,“To do with my friend”是“土,度,回夫,买以,勿伦脱”,“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则是“拖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为”。
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专家表示,从书的印刷和字体、内容上推断,应该确属清朝晚期,不过,由于暂时没有看到实物,不能推断出具体年代。一些近代史研究专家则表示,汉字注音学英语的现象在近代非常普遍。
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孙广平博士曾在文章中介绍,当时的英语教科书分三个阶段,萌芽主要在1807年到1840年,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一些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学习教材比较流行。这些课本都是用汉语为英语注音,方便中国人学习,满足中外贸易需求。
精通语言学的四川大学教授雷汉卿则认为,这种汉字注音主要是出现在不太正规的教材中,教的人会在发音上进行指导,而教材的汉字主要是给初学者提示。雷汉卿推断,当时中国的标准话应该接近北京话读音,从一些溥仪讲话的录像也可以得知,读音差别不算大。但有上海网友质疑,如以上海话发音,明显比北京话更接近英文读法,很可能是上海一带编写的英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