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场】香港大学天星小轮都系印度人开办 那些年南亚社群的贡献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星级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
撰文:清君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l7U1Y7t5LO
讲起香港人,你会觉得怎样才算是香港人?黄皮肤黑眼睛?那么,在港定居生活的其他人呢?先不说中国人,在港的欧洲人呢?布伟杰、河国荣是香港人吗?又再推演下去,乔宝宝、陈振华这些南亚籍演员算是香港人吗?
是什么驱使我们分门别类,这是香港人,这不是香港人呢?这是大哉问也。暂且撇开这些思考,容我跟大家大胆下个定论:真诚爱香港的,都是香港人。这次我想讲的,是在香港生活却始终难以融入社会的南亚裔。
讲起南亚裔,大家会想到什么国家?嗯……仿佛南亚已是代表了他们一整群人。但要细分的话,还是有不同国籍,而且他们都跟香港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例如从香港开埠以来,印度人就是这城市的一部分,他们精于贸易方面,做国际贸易、钻石买卖、裁缝等;同时担任社会治安部队:军人及警察。提供一些数据给大家:在20世纪90年代,少于香港总人口0.5%的印度人,公司业务却占了香港环球贸易的9%,可想而知他们是如何精打细算的。而在历史方面,当年二次世界大战,印籍英兵英勇对抗日军入侵,当时有逾万名战俘,其中有三分一是印度人。
不能不说的是,你知道天星小轮是由印度人建立的吗?这一百三十年来,天星小轮接载过无数乘客往返港九两岸,在2009年,天星小轮更被美国旅游作家协会宣布成为世界“十大最令人雀跃的邮轮”之首。
于1888年,一名印度商人Naorojee创立了“九龙渡海小轮公司”,由于每艘船都以星来命名,故过了十年,1898年公司正式易名为天星渡海小轮,同年Naorojee退休,将公司转让给九龙仓公司,九龙仓公司的老板就是怡和集团的威廉.渣甸和保罗.遮打,这两个名字是否很熟悉呢?
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人物名字更响亮,么地。么地是一位巴斯人,巴斯人其实是印度人,不过仅限国籍、语言和历史上,血缘、文化甚至宗教,就要区分开来了。么地初期经营鸦片生意,发财后就建造了太子大厦和皇后行(即现今文华东方酒店),然而他最大的贡献是,是成立了香港大学。
《南华早报》当时曾这样描述么地和香港大学:“么地一生最大追求之一就是一个众所能及之处,但他年轻时却因当时环境而被拒诸门外。这所大学将迎向所有种族和教徒,不会强迫学生修读某个宗教,而是像牛津、剑桥和其他西方大学那样尊重学生的信仰。”
另外,著名的律敦治医院亦是由波斯人律敦治斥资捐赠兴建的。同时,上文所提及的保罗.遮打爵士,被称“其一生便是香港一生”,遮打与么地携手创立了牛奶公司、遮打么地经纪行等,遮打甚至创办了香港电灯公司。遮打大力推动香港向前发展,实为高瞻远瞩。
除了印度人,尼泊尔人亦是构成香港南亚社群的重要一群,他们是英军最著名的军团之一──啹喀兵及其后代。英殖时期他们在港服役,现时则从事保安、保镖、司机或建筑工人等工作。啹喀兵骁勇善战,为英军建立战功无数,至1960年代末,啹喀兵开始驻守香港。不过当时啹喀兵并不想与周边环境融合,直到1997年主权移交,尼泊尔人才思去向。但他们不谙中文,又没有高学历,又因为没有出入境纪录,所以一度前路茫茫,犹幸怡和集团雇用了数千啹喀兵为公司保安,有些则为李嘉诚当保镖。
除了印度人,香港还有三十万的穆斯林人。香港印度穆斯林与香港关系深远,是首批随同英军到港的士兵,还有一些船务人员。现时香港于港岛、九龙都有清真寺,不过数量远较其他宗教的寺庙为少。另外还有斯里兰卡人,虽然为数不多只有数千,但他们仍在各个领域发挥所长,贡献香港。
其实,南亚社群都是构成香港社会的重要一群,他们固之然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和宗教,例如拜祷、信仰等等,但他们难以融入香港社会也是确实的,一来不懂中文,没有先天优势,不少人就算主权移交前有什么工作、又或正任公务员,后来的人却因不懂中文,从这样的规定而不能担当某些职务。
同时,香港的教育制度或院校亦没有加以照料他们,使南亚人难以向上流,往往都是做最基层的工作,不是他们不上进,而是社会整个机制难让他们发展。曾听朋友说过,有些学校不收不懂中文的学生,但你学前教育又不给机会他们学习中文,那怎么办?只是一个恶性循环。
香港之所以充满魅力,就是因为她是一个多方面、多元的国度,在此想向大家推介Mark O’Neil、Annemarie Evans所著的《香港的颜色南亚裔》一书,里头花的心血、人力实在不少,希望大家阅毕后能更认识活在同一天空下的香港人!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毋忘香港多元共融 南亚社群贡献良多”】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