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青想揾工上“大埔谷”求助 网民暖心回应 社工:家长更需帮手

撰文: 李纳德
出版:更新:

近日有青年在facebook群组“Tai Pok大埔”发文,指自己做了3年隐青,希望重投社会。网民随即提供大量正面讯息,并向青年建议求职取向,甚至有人想帮他揾工,正能量回应令事件充爱。
香港隐青问题日益严重,但如非事主主动求助,一般人或难以伸出援手。香港家庭福利会青少年服务经理吴浩希表示,隐青主动上网寻求援手是非常难得,因为要脱离社会一段时间的年轻人主动说出难处,本身已有一定困难。他建议市民如遇到有关情况,给予的建议不要过于“离地”,尤其莫以个人“成功经验”作蓝本;另外,他指隐青的家长其实更加需寻求协助。

有23岁网民在大埔谷发文,说自己当了隐青3年,希望网民推荐工种让他重投社会。(fb群组“大埔 Tai Po”截图)

吴浩希指出,巿民如有亲友或网友是隐青,施以援手前应厘清自己角色,而隐青求助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纯粹想找一份工作;二是想“脱隐”重新学习社交。对于前者,可介绍符合对方条件的工作,但不应提供需要大量社交技巧的工种。而后者,吴浩希指“点联络到佢先系重点”。

隐青一般无社交圈子,如果想帮他们,吴认为要“先试下水温”,由聊天入手,切忌提供过多意见或质疑其生活方式,“因为意见其实好隔空”,亦不要“太离地咁鼓励”,即忌用自己的成功经验作例子。

吴浩希忆述,曾经有中二学生因为和同学关系欠佳,母亲叫他不要理会同学,结果该学生就一直缺课,隐蔽家中,甚至有个案是从小学已经隐蔽。而最极端的个案,是露宿者年轻时就是隐青。

至于有多少隐青能成功重投社会,吴指没有确实统计,因社会对隐青没统一的定义,例如曾有个案的“隐青”表示自己有正常收入,因他一直有“打机赚钱”,只是没有和父母沟通清楚,父母见他没出门工作,就认定他是隐青,替他寻求社工协助。另有个案是事主虽然找到工作,但很快又辞职。如果想帮忙这些个案,应替他找朋友着手,指社工可能帮他解决到一时问题,但“无可能永久”。

香港家庭福利会青少年服务经理吴浩希社工指,隐青主动上网求助很难得,建议提供援助时,意见别提太“离地”。(吴浩希提供图片)

相对于避起来不肯见人的隐青,吴浩希直言其父母更应及早寻求社工或专家支援,因社工和朋友接触隐青时属于第三者,可以相对地平心静气了解个中原因。相反,父母和子女“日对夜对”,很容易“扯火”,一时意气说出极难听的话,令双方伤感情兼失去互信。故此,当父母发现子女有成为隐青倾向,宜及早找人商讨对策。

事件中的隐青表示最希望找到政府工,吴浩希直言并非无可能,他曾遇过个案,有隐青成功当上邮差,亦有人在民安队就职。他指目前虽然有不少大学生投考只需要中五学历的工种,但雇主可能会担心学历高的人容易流失,故倾向按职位要求聘请中学毕业人士,最重要是看其工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