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Linkedln高管高国堂谈人才战 港新亦敌亦友:如拿度、费达拿

撰文: 萧辉浩 卢劲扬
出版:更新:

“抢人才”成为近期香港最热门的社会议题,特别是如何与新加坡竞争吸引人才来港。Linkedln人才与学习方案亚洲区主管高国堂(Frank Koo)接受《香港01》视象访问时认为,香港和新加坡两地之间的关系,与网球名将费达拿和拿度相似,两地同属亚洲关键城市,既是竞争对手亦互相尊重,认为重要是两地能吸引更多顶尖人才前往亚太区。他分析指,经历新冠疫情后加速各行业数码化,雇主对雇员数码技能要求提升,导致职场出现人才错配,认为透过引入科技辅助将有助解决问题。

Linkedln人才与学习方案亚洲区主管高国堂(Frank Koo)。(受访者提供)

香港新加坡同属亚洲关键城市

现时于Linkedln新加坡办事处工作的高国堂,早前透过视象形式出席薯片叔叔共创社举办的全球教育科技峰会,分享亚洲人才发展需要与趋势,特别是教育科技如何协助解决人才荒、以及如何利用科技协助求职招聘。

对于香港与新加坡之间的人才争夺战,高国堂认为港新两地的关系犹如网球传奇球手拿度和费达拿,两人早就是老对手,在网球场上竞争激烈,对战时毫无保留地以实力争胜,但同时亦互相尊重和学习,甚至在退役战中组成双打组合共同合作。他认为新港两地同样是亚太区关键城市,同样具备健全的法律制度及一流的商业体制等吸引顶尖人才之处,两地可吸引更多顶尖人才前往亚太区工作及发展。

高国堂将香港及新加坡两个城市比喻为网球传奇球手拿度和费达拿,一对老对手既是互相竞争,但同样可以互相合作。(资料图片)

香港目前已放宽防疫政策至“0+3”,但入境检疫措施仍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严谨,不少评论认为有关政策会令香港在人才战方面落后于人,令不少人才转往防疫措施较宽松的新加坡。高国堂表示,香港正逐步放宽出入境限制,相信回复正常只是时间问题,认为香港对全球顶尖人才仍然有吸引力,当日后完全开关,人才便会重回香港。

被问及对香港抢人才方面有何建议时,高国堂表示可以先退一步,从宣传手法入手。他以新加坡为例,政府在推出新的人才政策之后,都会运用平台分享资讯,吸引全球精英注意。因此,他建议香港政府在推出措施之余,更应该思考如何使用不同平台宣传,扩大措施效用及吸引各方注意。

访问于香港公布《施政报告》前进行,当谈及香港政府可怎样吸引全球精英来港时,高国堂称可以参考外地经验,关键在于如何让顶尖人才了解人才措施。他以新加坡政府为例,当地政府会在Linkedln分享政策吸引全球人才注意,而当地企业也会发文分享,情况与企业分享工作情况建立“雇主品牌”相似,重点是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当地人才政策。

环球请人难 两大挑战成最大难关

事实上,现时全球各地均面对人才荒。高国堂分析指,疫情期间许多企业和工种均数码化,对员工相关技能要求提升,令员工重新学习需时,导致人才错配。雇员方面,他们一方面要学习新技能适应转变,疫症亦令雇员对工作的态度亦有所改变,比以往看重工作的意义和任务的原因,期望工作文化较开放。

有不少雇主都表示,近期明显出现请人难的问题。(Gettyimages)

高国堂认为,现时不少企业正重塑公司工作文化,不再强调“老板永远是对的”,而人才错配问题,解决关键在于数码转型。疫情下网上学习成为主流,增值进修亦都一样,特别是疫情严重期间人们无法外出,于是改为网上学习并成为习惯。他举例,以往若员工使用Excel有难题,公司可能安排3个月后为员工举办为期3日的工作坊。不过,实际上员工可能只需学习某项功能,现时透过网上学习只需花10至15分钟,透过“一口式课程”就能学习相关技能完成工作。

现时坊间出现不少“微学历”培训、“一口式课程”,到底这些课程是否具认受性?高国堂分析,终身学习绝对是大势所趋,这类非传统微型课程有助雇员迅速学习新技能应付工作需要。例如一名客户服务主任拥有相关工作经验后,就可以透过取得微学历证明自己。

LinkedIn以技能配对空缺与人才

除了利用教育科技协助培训人才,高国堂认为无论雇主或雇员也可利用科技求职或招聘。他以LinkedIn为例,指出用家除可以在平台上寻找工作之外,其实也可能会有工作“送上门”,因为平台上的雇主有45%会根据用家档案显示的技能、学历、与他人的联系等寻找员工;用家提供的资料愈多,配对就可以更加准确。因此用家在LinkedIn上分享及发文,展示自己的长处十分重要。

LinkedIn用家应该要多分享及发文,以展示自己的长处。(GettyImages/资料图片)

另外,不少求职者于LinkedIn上浏览工作资讯时,都会希望了解公司背景、工作文化、为公司工作的意义以及潜在上司等,因此他建议公司需建立雇主品牌,例如公司刊登招聘广告时,应于广告中加入公司相关网页连结,让应征者事先了解更多相关资料,认为职位适合后才求职,减少不适合的求职信,对公司亦有好处。他同时提到雇主在LinkedIn上寻找员工时,都会留意到一些“被动候选人(Passive Candidate)”,他们通常不会如主动求职者同时应征多份工作,故获取录时较大机会应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