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需要什么顾问?
行政长官候选人李家超上周公布了多达148人的选举顾问团与主席团名单,涵盖香港政商学术等领域的翘楚。但是,人多是否就一定可办好事?大家都知道,其实并不尽然。以本届政府废除的中央政策组为例,它本身就是一个充斥“顾问”的地方,但是不管是在回归前或是回归后,中策组辅助政府施政的功效实在值得商榷。然而,翻看历年中策组研究,不难发现甚具远见的项目。那么,为何中策组一直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港英后期政府顾问顾汝德于1989年获港英政府委派成立中策组是在,他曾形容自己的职责是向当时的港督、布政司和财政司这三大“客户”提供现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回归后中策组虽然顺利“过渡”,但其对政府施政的作用更多时候却是受到非议,而不是获得肯定。
观乎回归以后中策组的演变,大致经历过几个阶段,在董建华时期,中策组大放精力做民意调查之类的“把脉”工作,但却诊错症,为董建华提早卸任背了一部份黑锅;曾荫权接任特首后,中策组受重视程度远不如昔,中后期甚至因有许多非全职顾问属政商“二代”而被戏谑为“太子党俱乐部”;梁振英上台后,中策组权力大幅膨胀,却又被指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在林郑时代,更是决定全面改组,改变其名称与职能。
及至今届特首选举,唯一的候选人李家超竞选团队星光熠熠,拥有多位不同界别的“顾问”。名单上的人物对过去二十五年的香港多有影响,如果未来的政府仍然只是靠他们“谋划”,与过去又会有什么不同?且根据最新消息,李家超本人也倾向重设中策组。然而,经过前几任的“失败示范”,新任政府该为中策组设立什么定位?又该如何利用其了解民情,帮助施政?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重蹈前几任政府的覆辙,使中策组不会“走错路、把错脉”?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314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2年4月25日)《特首需要什么顾问?》。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