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疫当前 私家医院何以被动?
第五波疫情下,公立医院与院私家医院的状况大相迳庭。公院医护疲于奔命照顾大量病人,而私院虽有余力收症,但到近日才陆续宣布接收由公院转介的非染疫病人进行治疗和手术。与此同时,却有私院拒收有新冠病微者。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直指,经常有私院把核酸检测或快测阳性病人转介公院,加重公院负担,有关转介“对不起市民”。另有消息指,来港协助抗疫的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与本港政府官员及专家开会时,亦问询能否更好地利用私院资源共同抗疫。
其实私院有少量隔离病房和防感染装备,是否真的连一个轻症或康复中的新冠病人也不能接收?私院援手出现于公院爆煲之后,反应未免过慢,当中反映什么问题?
香港现时有13家私家医院,大约5,000个床位,是公立医院的六分之一。假设在第五波疫情爆发前,私院入住率为五成,那就有2,500个闲置床位接收第五波爆发后的公院病人。当然,实际可动用病床数目会比这里估算的少,例如部份私院现时腾出房间作疫苗接种,或者受制于私院医护人手等,但即使只有1,500张,已能帮助公院疏导入院人龙,不论接收新冠还是非新冠病人。
私院真的无能力接收新冠患者?
私家医院联会主席何兆炜解释,私院没有合适隔离设施,因此接收新冠确诊病人有实际困难。此外,私院收症成本高,加上不少医护染疫或成密切接触者未能当值,亦限制收症人数。政府专家顾问许树昌及在私院急症室任职旳医生亦有类似解释,指私院内一旦爆发疫情将难以应付。
私院规模较公院小,一旦爆疫,人手和支援较难应对。应对突发传染病的工作通常由公营医疗系统负责,早在沙士(SARS)时期,卫生署和私院已有共识,有沙士病征的私院病人会被转往公院,现时处理新冠病人的做法如萧规曹随。
话虽如此,私院并非完全缺乏防感染设施,至少有七家私院有隔离/负压病房。跟全港公院过千张隔离/负压病床数目相比,私院同类病床数目少得多,不过疫下公院一床难求,私院收症一个也不嫌少。再者,公院不少普通病房已改装成隔离/负压病房,不少团体因应疫情研发简便而价钱相宜的换气装置,私院可否仿傚应用之?如果私院忧虑改装和收症成本高昂,政府应以购买服务形式担起费用。其实政府不应排除征用私院的选项,总之首要目标是纾缓公院人满之患。
接收非新冠病人可更早更多
私院始终还没接收新冠病人,而是与医管局和公院合作,接收公院非新冠患者治疗、化验和做手术,以腾出公院床位接收新冠患者。近日有慈善基金捐出治疗费用,圣德肋撒医院宣布接收公院洗肾患者及接收伊利沙伯医院初生婴儿部病儿,圣保禄医院和浸会医院分别拨20和12张病床接收地区联网内的非新冠病人。
类似的转介服务早有先例。在流感高峰期和过往几波新冠疫情,私院替公院非紧急病人做骨折手术、剖腹分娩和肠镜检查等,加快治疗和康复进度。由前年初至年底,超过1,500人参与相关计划,何兆炜还指医管局转介病人不多,“一两位驻院专科医生已足够应付有余。”
毋庸置疑,私院分担公院工作十分重要。令人失望的是,今趟协作是在私院拒收新冠病征者,中央政府发出抗疫总动员令,民间焦躁到极点之后才出现,实在后知后觉。私院回应太慢,或许反映私家医院在本地医疗规划和政策上长期被动、处于边缘位置。
私院在香港有逾百年历史。在最近一次医疗改革中,政府明言致力推动私院发展,以增加医疗系统的整体服务量及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素,但发展成果有限。私院近年与政府和医管局交流商讨,结果不大顺利。香港理工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首席讲师陈和顺曾撰文归纳私院面对的体制问题是发展环境不稳定、政府支援不足,以及政策混乱和矛盾。
他举例,养和医院曾于2008年申请扩建却因为突然收到城规会规划限制而触礁,后来政府推动医疗产业化,政府预留四块地皮招标兴建私院,最后只得黄竹坑地皮批出,成为今天的港怡医院。然后,政府突然宣布煞停本是私院财源的内地孕妇来港产子服务。到讨论医疗改革当中的自愿医保时,政府和私营医疗界别矛盾重重,当时的私家医院联会主席刘国霖反对套餐式收费,政府最终将之搁置。
另外,曾在私家医院管理医务的梁国龄医生在一次访问中形容,政府知道医管局主导全港市民医疗系统不妥,公院私院也会有危机,但似乎无法扭转。在人事层面,公院私院医生互相批评,很多讨论事项不欢而散,私家医生甚少参加政府计划。他举例,试过有一些治疗后的跟进服务,政府宁愿找家计会也不找私家医生合作。
公私营协作仍可改善
从这些事例之中可以推论,在私院眼中,政府和医管局主导本地的医疗政策和具体执行,对私院业界有成见,非到必要时刻是不会向外招手。私院在与政府和医管局多番交手后,学懂了先做份内事,直至政府和医管局主动联络再算。然而,疫症不等人,政府常言要走在疫情之前,医院又何尝不是?
公私营医疗系统在疫后必须彻底检讨,尤其加强私家医院在平常和突发时期的救治工作。首先,私院要在传染病流行时肩负更大责任,例如接收轻症和康复个案,并为此增加防感染设施装备。第二,公私院之间要加强病人转介机制,善用私院闲置病床和检验服务。申诉专员公署曾提议平时要进行转介,让医护人员累积转介经验,增加成功率,相信在公院超负荷时更见效用。第三,乘着加强公私营协作之势,政府、医管局和私院三方管理层和前线要消除歧见,建立长期而可信赖合作关系,当有突发事情,彼此就可互补不足,令广大病人受益。
本文原载于第306期《香港01》电子周报。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第306期《香港01》电子周报其他独家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