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协正在回归创会初心

撰文: 黄舜炀 黄云娜
出版:更新:

创会近50年的“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教协),既是全港最大单一行业工会,也是极具政治影响力的专业团体。然而,教协日前突遭内地官媒新华社及《人民日报》连环发炮狠批是政治“毒瘤”故必须铲除,特区政府亦发声明与之“割席”,宣布全面终止工作关系。经此重挫,教协先后发出多份公告明志“去政治化”,包括今后将会聚焦教育专业和权益工作,并且成立由前会长张文光出山担任顾问的“中国历史文化工作组”等等,以“推动教师正面认识中国”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不难看出,教协正在致力回归创会初心。

“教协是司徒华最重视的基地,他不大热衷议会,离世前也告诫我们,不要中‘议会毒’,其实是重视组织教师,重视教师的权益和教育改革。”——香港民主派先驱、教协创会会长司徒华于2011年1月2日病逝后,时任教协(内务)副会长张文光曾于1月8日出版《教协报》撰写悼文,当中提到尽管人们总看见教协站在政治浪尖,但司徒华对教协的定位始终是“教育事务一马当先,当仁不让;社会运动义不容辞,呐喊助阵”,并且经常提醒“教协最终要‘永远在野’,回归工会”、“当环境最恶劣时,教协宁愿放弃议会,组织群众”。

已故教协创会会长司徒华生前经常提醒“教协最终要‘永远在野’,回归工会”。(网上图片)

在教协面临“取缔危机”的当下重温司徒华生前的劝戒,难免令人感慨万千。如果说以往的教协是以“教育和工会为先、政治为辅”,相信没有什么人会质疑,正如张文光当年在撰文中所指——“真正的教协,大部分的工作是教育和教师,政治不足十分之一”;然而,自从司徒华离世之后,当整个原本温和的泛民阵营越来越被激进势力牵著鼻子走,作为“和理非”典型代表的教协也确实越走越偏,在2019年“反修例风波”中的表现尤其令人失望。

尽管教协日前回复央媒批评时表明“自创会以来,关心国家民族发展,反对港独”、“重视学生安全,没有煽动学生示威”,但回顾2019年的“反修例风波”,无论是当《逃犯条例》修订被扭曲成对内地司法体制充满偏见的“送中条例”,抑或是当大批学生走向极端支持暴力抗争,甚至是当整个“和理非”阵营都在本土激进势力的带领之下挑衅中央高呼“揽炒”, 教协都没有明确劝止有关学生,更加没有明确批评有关行为,明显进退失据。

及后中央亲自出手制订《港区国安法》,决心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拨乱反正”,及后又修改香港选举制度,想令香港政局从高度政治化中解脱出来。然而,教协却未有回归务实理性的专业本位,而是屡次以教育发展和教师权益为名包装政治倾向明显的言论。例如,去年10月发生的宣道小学教师被指制作宣扬“港独”观念教材而被教育局取消注册牌照事件,教协就此发出多份回应质疑官方处理手法,却无视有关教材确实有偏颇之处——例如“不可逾越的红线”工作纸明显只谈言论自由和港独思潮的因由而不说明“言论自由”的限制及“香港不能独立”的理据,亦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和成熟程度可能不足以独立思考而须由教师给予正确导向以全面认识议题的问题——可以说,教协多少有些避重就轻,甚至有包庇之嫌。

对于有指控称教协鼓励学生罢课走上街头,叶建源强调此说法完全没根据,亦与事实背道而驰。(资料图片/洪嘉徽摄)

凡此种种,可谓超乎司徒华所言的“重视教师的权益和教育改革”的教协初心,亦难言恪守教育专业,也难怪在央媒眼中,教协已经变成“不折不扣的政治组织”。新华社及《人民日报》上周末先后发表评论文章,炮轰拥有9.5万名教师会员的教协危害社会、荼毒学生。其中新华社形容教协为“毒瘤”,当香港教育要正本清源、重回正轨,就必须将其铲除。而《人民日报》更直斥其为“有目的、有组织为反中乱港恶行,推波助澜,是整个香港社会乱象横生的一大祸根”。教育局紧随其后,旋即宣布全面终止与教协的工作关系,包括不会再视其为教育专业团体,日后也不会与教协或其代表举行任何正式或非正式会议,更不会承认教协举办的培训课程。

教协创会近50年,的确长年跟进教师权益,而且每年处理超过3000宗会员的查询和投诉个案,如今被政府断绝来往,如同“废了武功”,对整个行业而言无疑是很大损失。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就像《港区国安法》给香港的当头棒喝一样,这何尝不是一次让教协深切反省的机会——是否已经中了“议会毒”?甚至在政治路上越走越激、越走越偏?

这当然不是说教协完全不应触及政治议题,因为即使是专业团体,也可以有所政治追求。但问题是,即使教协进入议会,为教师权益发声、为港人追求民主,但并不等同要在越趋激进的“政治正确”面前妥协,变相将年轻人推向破坏活动甚至违法行为的最前线。

九龙塘宣道小学教师被指,要后学生做涉及“港毒”和言论自由内容的工作纸。(资料片段)

回溯教协的发展进程,其实本来就不是以政治挂帅的“激进派”,而是重视组织教师、重视教师权益、重视教育改革的“务实派”。例如教协早于1973年参与“文凭教师薪酬运动”。当时港英政府打算削减文凭教师入职薪金,将教师薪级与公务员脱钩,引来全港教师反对。在教师钱世年召集下,十多个教育团体组成“香港教育团体联合秘书处”,司徒华接棒号召教师游行,升级至全港教师大罢课,最终迫使港英政府放弃降低文凭教师起薪点,更令顶薪点升级。而“文凭教师事件”后,教协在职工会登记局注册,正式成立。

据教协网站资料,司徒华在创会之初,已为会务“加强团结、扩大团结、改革教育、争取权益”四大方针,从而为教协确立“工会”、“教育团体”和“社会团体”的三重角色。经过多年的努力,教协已发展成拥有9.5万名会员的最港全大教师专业团体,现任会长冯伟华及教育研究部主任张往,亦获政府委任于教育统筹委员会和教育人员专业操守议会,对教育问题有一定话语权。每逢立法会选举或者选举委员会选举,获教协推荐的参选名单往往都能脱颖而出成功当选,故此特首候选人往往也会咨询教协以改善教师权益、调整教育政策。

教协当年靠争取教师权益起家。(教协网图片)

平情而论,自从央媒发砲和港府发功之后,综观教协的回应,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例如教协周二(8月3日)向全体会员发信,表明“今后将会聚焦教育专业和教师权益工作,全力做好工会的本业,服务会员,并继续为会员提供多元化的福利服务”——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教协“去政治化”的重要一步。翌日,教协再宣布退出同样有不少政治联系的香港职工会联盟,并且,而去年1月成立、帮助受政治问题影响的教师的“诉讼及紧急援助基金”,今后也只会集中处理相关的劳资纠纷和权益诉讼。昨日(8月5日),教协再成立“中国历史文化工作组”,并邀得前会长张文光等人出任顾问,承诺将会筹备不同活动,推动教师正面认识中国历史、国情和文化,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此同时,教协亦删除了以往制作过的“占中”及“公民抗命”教材,重申今后将会“全力做好工会的本业”。

有些人当下可能难以适应教协的“转变”,然而,只要重温司徒华生前的劝戒,就会明白这种“转变”其实是在努力回归创会初心:“教协最终要‘永远在野’,回归工会。当民主已成熟时,教协可以放弃参政,让位政党;当环境最恶劣时,教协宁愿放弃议会,组织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