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背景叠加民族主义 以巴暴力的永恒轮回
十八世纪英裔美国革命理论家潘恩(Thomas Paine)尝言:“现代世界宗教呈现的特质,源于耶路撒冷缺了一所疯人院。”作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共同奉为圣城的耶路撒冷,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一天不被战火包围。
相关文章:以巴冲突虽暂息 美以关系却动摇
以巴冲突追源溯本可归因于宗教。在犹太教《圣经》中《创世纪》的一段经文,上帝曾与以色列人先祖亚伯拉罕立约,将巴勒斯坦一带赐予其后裔,此为犹太人视巴勒斯坦为“应许之地”的凭证。及后,犹太人屡遭埃及、巴比伦、波斯等强邻统治,更在公元70年反抗罗马帝国的起义中战败,耶路撒冷的第二圣殿被毁,犹太人亦被逐出圣城,自此展开了在海外二千多年的流散时期。
由犹太教伊斯兰教 到民族主义的兴起
至于仍世居当地的巴勒斯坦人,大多亦于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帝国急速扩张时开始阿拉伯化,并皈依伊斯兰教。中世纪宗教狂热引发的十字军东征曾令基督徒与伊斯兰教徒为圣城耶路撒冷而征战连年,不过,自十六世纪开始,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宽容的宗教政策一直令各宗派各民族混居当地,相安无事,鲜有大规模的宗派冲突。
十九世纪,民族主义思潮在欧洲大行其道,同时,古老的反犹思想复现,犹太知识份子便提倡从犹太教中寻找其民族身份,而且应建立属于犹太人的民族国家。主张犹太人复国的锡安主义思想亦得到犹太商贾鼎力支持,银行世家罗富齐(Rothschild)更积极游说英国政府,成功令后者在1917年发表《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支持犹太人建国。
不过,英国在应允犹太人的同时,亦因为要应付德国盟友土耳其的战事,而怂恿中东的阿拉伯各族起兵反土自立为王。一战结束后,英国出尔反尔,与法国私下瓜分土耳其在中东的领土。然而,经历独立运动的洗礼后,当地阿拉伯人的民族主义思潮已一发不可收拾,英国在当地的殖民统治亦只是强弩之末。与此同时,欧洲的排犹风气日盛,锡安主义者亦积极移居中东,继而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严重冲突,更各自组织民兵互相械斗。不过,二战中600万犹太人被送进集中营受不人道对待而丧生,令各国舆论对犹太人复国的同情达至顶峰。1948年,英军撤出巴勒斯坦时,联合国将当地分为两国,然而,阿拉伯人却不肯承认以色列,又不满巴人有逾三分之二人口,却仅得少于一半的国土,认为方案不公。
双方的民族主义情感皆甚为炽热,而且出于古老宗教中的上帝感召,以巴打从一开始已难以避免要成为冤家。再加上巴人得到了阿拉伯兄弟的支持,从以色列宣布建国一刻,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五国便挥军围攻,以色列却如有神助般击退联军,进占大量巴人领土,迫使约700万巴人流亡邻国,成为难民。被以军征服或流亡异地的巴勒斯坦人,却渐渐受到阿拉伯世界的漠视,甚至被视为负累。
与此同时,在以色列政府及锡安主义者支持下,犹太人纷纷迁入昔日巴人的领土聚居,双方摩擦与日俱增。1978年,埃及总统萨德特在美国总统卡特穿针引线下,与以色列总理比金签订《大卫营协议》,原本是以阿关系缓解的契机,最后却以萨德特遇刺身亡告终,自此,以巴双方亦曾重回谈判桌。然而,激进派与右翼却用尽一切手法破坏谈判。多件以来,以巴双方强硬派领袖每每利用双方的暴力冲突,鼓动民族主义情绪及吸引外国关注,以争取短期政治筹码,渐渐形成怪圈。详细分析,请阅读《香港01》周报电子刊全文。
上文刊登于第266期《香港01》周报(2021年5月24日)《宗教背景叠加民族主义 以巴暴力的永恒轮回》。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