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真主党崛起的策略和未来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大爆炸,造成至少200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近30万人无家可归。爆炸摧毁了大部份城市设施,包括港口内储存谷物的仓库,使国家陷入粮食危机。去年10月至今,黎巴嫩经济崩溃,货币贬值超过80%,物价暴涨170%,大批民众上街示威,今次爆炸事故再次引发大规模示威,民众要求整个管治阶层下台,反映传统管治精英已失合法性。
撰文:黄伯农
然而,不同分析都意识到,被伊朗和叙利亚政府支持的黎巴嫩什叶派真主党(Hezbollah)将于黎巴嫩的未来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因为真主党并非源自黎巴嫩传统管治精英出身的“教派系统”(sectarian system)政治制度。本文理清教派系统的起源和发展,梳理真主党的崛起过程和策略,提出黎巴嫩的后殖民国家权力结构正在改变,以往被边缘化的伊斯兰什叶派人口已成为大多数,真主党将继续主导黎巴嫩未来政局。
根据丹麦罗斯基勒大学(Roskilde University)全球研究课程教授Sune Haugbolle的研究,现今黎巴嫩的教派系统政治权力分配制度源自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当时,法国赋权不同宗教教派成立政团,让地方教派的政治家族参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政治。作为一种后殖民代议政制,教派系统容许黎巴嫩的基督徒和穆斯林选出代表到国会议政,并成为总统和总理。而且,由于每个被认可教派都已获分配国会议席数目,他们便可自行推选代表进入政府,与其他教派代表共同管治国家。
1943年,黎巴嫩脱离法国独立,但黎巴嫩的政治经济系统仍依赖西方资本主义。后殖民政府也沿用教派系统政治制度。眼见伊斯兰什叶派人口迅速增长,为了保存自己政治霸权的基督教马龙派(Maronite)领袖选择了与伊斯兰逊尼派联盟,这联盟便促成了国家独立以来马龙派出任总统和逊尼派出任总理的安排。
教派系统引发内战
在这一权力分配机制底下,人口持续增长的什叶派被严重边缘化,由此便种下了1975至1990年内战的祸根,也为真主党的崛起提供了环境条件。
作者简介:
黄伯农
英国巴斯大学政治、语言及国际研究学系副教授
上文节录自第228期《香港01》周报(2020年8月24日), 文章原题《黎巴嫩真主党崛起的策略和未来》。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