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申科和白罗斯的试炼刚刚开始
自1994年掌权以来,卢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的政治生涯便与白罗斯的命运紧密相连,如今,他再以80.10%的得票率第六次连任总统,但之后却在民众的示威中过渡得惊涛骇浪。
这不是另一场“广场革命”
如果说手握啤酒和红白旧国旗的年轻示威者并不值得政府担忧,那么,国企员工对示威者表示支持,便突显了事态的严重性。自8月13日起,诸如著名托运卡车工厂别拉斯(BelAZ)的员工成立“罢工委员会”,发表极富社会主义色彩的慷慨演讲,呼吁人们参与罢工,不要再参与生产会被用来围堵示威者的卡车。即便是卢卡申科本人,也于上周一(8月17日)在明斯克曳引机工厂发表演讲时,首次透露出可能卸任的意思。他一方面依旧强调不会屈服于示威运动,另一方面也表示“我们需要公投通过一部新的宪法,然后重新选举总统、议会和地方政府”,“在那之后,我便会根据宪法下台”。
以本是英文教师的政治活动家季哈诺夫斯卡娅(Svetlana Tikhanovskaya)为代表的反对派,也于上周二(8月18日)成立“协调委员会”,要求重新举行大选,调查警暴,并承诺若上台,将在六个月内推出透明可靠的选举计划,将以公投方式决定重新启用1994年宪法,也即将总统任期限为两任,逐步从“俄白联盟”中撤回,降低对俄罗斯的依赖。
如今,多方都在将此次白罗斯示威拿来与2014年乌克兰“广场革命”(Euromaidan)对比。表面看来,白罗斯示威确实一直保持着动力,上周末还再有大量人群聚集,人们对警暴的愤怒不会在短期内散去。可是,乌克兰广场革命不同的是,即便是白罗斯的反对派,也多表示不希望看到乌克兰当年的情况在白罗斯重现:相较于“自由”、“革命”、“反抗”,“广场革命”在白罗斯人的眼中,更多是意味着“动乱”。
最大的问题是,这场运动究竟将持续多久?能否成功?什么又叫“成功”?白罗斯人纵使对卢卡申科感到厌烦,纵然痛恨警暴,但这并不改变社会整体亲俄的基本面。更关键的是,卢卡申科之外,又有谁可以继任?
过去一周以来,季哈诺夫斯卡娅的团队明显遭遇瓶颈期。在上周二的记者会上,“协调委员会”花费大量篇幅辩解卢卡申科对其“试图夺权”的指控,可是,当被记者反复问及“下一步将如何做”时,委员会成员却迟迟无法给出答案。
领导力的缺乏,前景的模糊,令得反对派很难维系自身势力……
上文节录自第228期《香港01》周报(2020年8月24日), 文章原题《卢卡申科和白罗斯的试炼刚刚开始》。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