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来】瑞典兴起“飞行之耻” 航空环保责任谁属?
“飞行之耻”运动始于2017年,当时瑞典歌手Staffan Lindberg宣布拒绝再搭飞机,引起公众关注,冬季两项奥运金牌得主费里(Björn Ferry)、通贝里的母亲歌剧演唱家Malena Ernman、11度夺得拗手瓜世界冠军Heidi Andersson等瑞典名人亦表支持。瑞典虽然不是航班最频繁的国家,人均排放量也非全球前列,但该国去年受热浪侵袭,北极圈多处森林因干旱而大火。“这是瑞典人首次亲身感到气候变化的后果,去年暑假实在太干。”十一年前就决定不搭飞机的瑞典居民Maja Rosén说,她去年更在瑞典开始了“我们留在地上”(Vi håller oss på jorden,即We Stay on the Ground)运动,呼吁大众在2020年拒搭飞机。
运动的出现,渐渐改变了瑞典人的出行模式。瑞典机场营运商Swedavia指,今年头三个月,公司辖下十个机场的旅客数量都比去年同月下跌,并表示气候争议正是去年瑞典旅客数量减少3%的一大原因。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调查,总共有23%瑞典人在去年因为考虑到对气候的恶果而减少了搭飞机。
这场不搭飞机运动开始遍地开花,不但英国国内发起了“停飞2020”(Flight Free 2020)活动,加拿大、比利时、法国等国亦相继开展了同类活动。瑞银上月底发表了一份6,000人的调查报告,发现欧美愈来愈多旅客因为意识到气候变化而在过去12个月减少搭飞机;法国、德国和美国大约有四分之一受访者向瑞银说已减少搭飞机;16%英国受访者则表示,气候变化令他们放弃了至少一次旅行。
一些机构已经支持这运动,例如丹麦报章《政治报》(Politiken)计划禁止其记者乘搭国内航线,改为乘搭火车;荷兰皇家航空(KLM)甚至“倒自己米”,提醒顾客搭飞机前三思,并建议短途旅程可坐火车或以视像会议方式会面。
一些气候科学家已公开表示会在公、私事上减少搭飞机,一项减少搭飞机的呼吁也获670名学者支持。曼彻斯特大学气候科学家Alice Larkin过去十年都没有搭飞机,她批评:“我可以想像在二十年后的世界,人们会取笑以前的人会搭飞机到地球某处开会。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她认为,气候变化科学家以身作则尤其重要:“若你的医生对着你抽烟而叫你戒烟,你会质疑那到底是否真的对你有害。”
这场以飞行为耻的运动亦在网络上蔓延开去,社交媒体上可看到“不搭飞机”(flygfritt,即flight free)、“火车为荣”(tagskryt,即train bragging)等主题标签(hashtag)。
留在地上享受“慢游”
虽然称为“耻”,但飞行之“耻”不在于羞辱那些选择搭飞机的人,更多是反省和改变自己旅行的方式。正如在英国推动“停飞2020”运动的Anna Hughes说:“不搭飞机不等于不去旅行,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其他方式去到。”
结果,这场运动变成了推动搭飞机无法提供的“慢游”。搭火车是理所当然的选择,Hughes说其排放只是搭飞机十分之一:“而且对我来说也更为享受。”何况,专门连结各个城市中心的火车,有时比会飞机更快或更便宜。国际能源署(IEA)便指出,一些高速火车已减少高达80%同样路线的飞行交通。
此外,慢游也不限于短途旅行。气候社会学家Roger Tyers便从英国出发,花了两周时间,搭了21程火车前往中国作田野考察。虽然整个旅途的交通费花了逾2,000英镑,几乎是来回机票三倍的价钱,但他对这趟火车旅程感到很满意:“旅途很有趣,我看到很多搭飞机无法看到的新奇事物。”Tyers还列出搭火车的其他好处:远离数码设备、阅读、与不同人聊天、没有时差,“以及欣赏我们星球的广阔和多元”。
有些人会担心,单单强调搭飞机这行为,就会陷入批评塑胶饮管的情形,最终令个人成为了整个化石燃料工业的代罪羔羊。剑桥大学国际法博士生及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会(IISD)作家Natalie Jones便认为,禁止他人搭飞机的想法危险:“我的确担心整个对话会转移了视线,因为我们愈讲得多个人行动相对系统性和政治性行动的好处,就愈不会讨论可能更为重要的问题。”
卡迪夫大学博士候选人Steve Westlake曾就拒绝搭飞机的现象进行连串访谈,他认为个人能力有限,更大的目标应该是要向飞行航程纳税,并就其对气候影响而相应地规管,例如对飞机燃料及搭飞机常客征税。事实上,瑞典已对航空业引入“环保税”,用来投资夜间火车。法国7月初也宣布,将在2020年起对国内及飞往欧洲各地的每张经济舱机票收取1.5欧元环保税,对飞往欧洲以外地区的商务舱旅客则收取最高税额18欧元,税款会投资在更环保的基础建设上,尤其是铁路。明年1月起,德国对当地起飞航班的征税将增加一倍。
在足以改革航空业的新技术到来之前,我们可以做的是否有限?搭不搭飞机的选择和争辩,在于到底地球的命运将取决于个人行动,还是社会结构性改变。当然,就如Rosén说,“很多人觉得‘我个人做什么根本无作用’,其他人都会继续搭飞机。”但她认为:“若没有足够人展开行动,我们不会得到改变所需要的政治工具。”
相关文章︰
上文节录自第184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0月14日)《拒飞运动遍地开花 电动飞机姗姗来迟》。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