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任务.影评】探索无垠宇宙下的人性
国际影展常客James Gray既编且导,联同巨星毕彼特(Brad Pitt)监制兼主演,炮制出一次与别不同的“太空之旅”—《星际任务》(Ad Astra)。这不是卖弄特技的娱乐大片,而是超越一般荷里活科幻片的作品,它要探索的不是宇宙,而是无垠宇宙下的人心与人性。撰文︰李美
荷里活许多科幻电影,不论是“软科幻”还是“硬科幻”,大多包含眩目的视觉效果,着重感官刺激的商业考量。类似《2001:太空漫游》那种哲学思辨的作品,其实不多。近年较有深度的《星际启示录》、《灭。境》,以至《流浪地球》等,皆在科幻故事中加重人际关系,譬如都有深刻的亲情段落。本片则更进一步,表面看似宏大的背景与任务,只是编导用以言志的比喻或舞台,两位主角的心路历程,以及所引伸的人性描写,才是主菜。
电影的香港译名平平无奇,英文片名《Ad Astra》,据编导解释是取自拉丁文,意思是“经过艰苦才能前往众星之处”—看毕本片必会认同此名字画龙点睛。角色们尤其是主角Roy(毕彼特饰),的确经历了漫长的星际历程。他去到遥远的太阳系边缘,越过常人可以想像的距离,卒之完成自我心灵救赎之旅。
荷里活的漫画英雄片、卖座商业片、王牌续集等,每年带来稳阵的天文数字收入。本片成本达8,000万美元,但是,团队却锐意拍成文艺风格强烈的剧情片,视觉效果仅为背景元素,动作戏所占篇幅极小,抱着观看爽片心态的观众肯定失望—这也是坊间对电影反应两极的主因。然而,以上设定却体现了片商胆识,放手让创作人探索电影当中千变万化的可能性,毕彼特也居功不少,他在戏中还有绝佳发挥机会,交出近年演技巅峰作。
《星际任务》的戏轨简单,讲述太空人Roy接获任务,要寻找失踪多年、有间接导致世界浩劫之嫌的父亲Clifford(汤美李钟斯饰)。不过,电影所包含讯息,却是韵味深长。
电影纵不如《月劫余生》般“极端”,仅靠一个角色由头带到尾,但归根究柢,全片基本是以Roy的视角诠释这个近未来世界—透过他的大量梦呓式独白,向观众娓娓道来所历一切,包括两父子间的心结。
过往的太空探索故事,甚少以太空人的心理描写为重点。去年的《登月第一人》算是异数,而今次更将此视为“重中之重”。而且,包括Roy在内的太空人,还完全被“去英雄化”,他们皆是软弱的凡人。
父亲在二十九年前离开及失踪,成了Roy心里一根刺,使他故意封闭内心,以危险、避世,甚至具自毁意味的太空探索工作麻醉自己。他那种消极态度,不仅伤害自己,还会伤害他人,妻子Eve(莉芙泰莱饰)正是受伤的一位,更可能损及全世界。27亿公里的海王星寻父之旅,其实亦为主角直视自我弱点之旅—他从仰慕父亲,到不想成为父亲那种人。他以为孤独是自己渴求的,最后才意识到要好好生活、好好爱。
Roy的父亲Clifford被世界视为“英雄”,但他只有一个生存目的,就是寻找外星生命,即使将挚亲抛弃,也视之为理所当然。当理想破灭后,他依然被执迷的心魔折磨,从错手到进一步谋杀了阻止自己的同事,以至间接导致太空船的反物质异动,为地球带来具浩劫性的“电涌效应”。
Clifford的存在犹如儿子的一面镜,侧面映衬Roy如何在生命中走上歧路。二人在终极交流后,作出迥然不同的选择,叫人低垂不已。本片跟《杀谜藏》相似,科幻片的类型不是重点,重点是讲述执迷如何毁掉一个人。
戏中人类科技虽可触及星际边陲,但仍无法真正了解人类内心。编导对于人性的解读,是灰暗中还见希望。在宏观的设定中,剧本言明宇宙没有外星智慧生物,人类是孤独地存在,与荷里活典型强调的“外星人老是常出现”大异其趣。再者,戏中的星际殖民已成真,但人类到了月球仍然会争夺资源。
说到底,《星际任务》不是典型的科幻巨制,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实验电影”,直击观众心灵,值得大家敞开心扉细看。
更多《香港01》周报影评:【科学怪人之母:雪莱夫人.影评】经典悲剧角色是怎样炼成的【何处是吾家.影评】城市变迁 诗意化特写黑人探根寻源【大叔的爱.影评】继续浮夸 继续好笑【小丑回魂2.影评】情感与恐怖元素皆变行货
上文刊登于第183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0月8日)《《星际任务》探索无垠宇宙下的人性》。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