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业.一】仇恨言论充斥下如何言教身教

撰文: 陈澔琳
出版:更新:

暑假已到尾声,快将三个月的社会动荡尚未落幕,校园在开学后也即将成为战场。回到《逃犯条例》酝酿修订之初,许多教师与数以万计上街的市民诉求一致,但其政治参与不时遭到批评,对教师专业的质疑未曾停止:教师在课堂外利用公民力量制衡政府是违反教师专业,在个人社交圈子中发文表态也等同影响学生……种种论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究竟在政治漩涡中,教师应如何自处?

如果从6月9日大游行开始算起,这场反修例风波已踏入12周。在运动的第70天,教育界发起“守护下一代,为良知发声”游行。8月17日早上的遮打花园集会,一众身穿黑衣的教师在滂沱大雨下举起“守护下一代良知”、“凭老师守护”等标语,抗议政府漠视民间“五大诉求”。主办单位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教协)会长冯伟华表示,在过去两个月的反修例活动中,有超过700人被拘捕,当中有教师,更多的是年轻人,面对政府的不回应和不作为,教协呼吁教师为良知发声,让年轻人知道他们并不孤单。除了家长带同小孩出席教育界大游行外,亦有中学生在游行期间向教师致歉。游行人士在步行往礼宾府期间不断高叫“守护学子”、“五大诉求,缺一不可”、“没有暴徒,只有暴政”、“停止警暴”等口号。

教协宣布当日游行有2.2万人参与,警方说高峰时有8,300人参与,而在游行前夕,教协对教师的呼吁早已溅起火花。打开教协Facebook专页呼吁教师参与游行帖文的留言,不难发现网民对教协发起集会及教师参与游行评价两极。一方感谢老师以身作则,为公义及学生未来发声,另一方则批评教协及教师“教坏学生,祸害下一代”。例如,有人留言写道:“原来呢一代,系由你哋教协咁样教出嚟?不分是非黑白,指鹿为马,哗众取宠,蛮不讲理。一切暴力视而不见,只系盲目追求所谓‘民主自由港独’,你哋仲要延祸下一代?”有人则提出质疑,为何老师不可就个人立场表态,非要联想老师会在校园鼓吹反政府不可?

8月17日,上万计的教师参与遮打花园集会,高身“守护下一代良知”的标语。(林若勤摄)

“黄师”当道,误人子弟?

“教师所面对的困境,很明显是一种白色恐怖。”教协理事、通识科教师陈曦彤形容,除了社会参与外,日常教学上不论课堂操作、教材,以至在课堂的讲话,也有“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陈曦彤说,“白色恐怖”早已在教育界弥漫,近期因反修例事件加速发酵,令学校及老师面临恒常的政治压力,老师一举一动都会被媒体放大、追击,他自己也曾因指官方教材“洗脑”而遭到抨击。

教育者教书育人,教师这个专业的职责不仅是在课堂上教授知识,还被要求以身作则传授为人之道,当下香港“黄”“蓝”壁垒分明,在不同政治立场的群体各自抱团取暖,在怨怒与仇恨充斥的社会撕裂氛围里,教师面对的压力与挑战确实显而易见,当诸如前特首董建华等权贵公开怪罪通识科导致青年思想激进时,陈曦彤与一众同工首当其冲。若为人师表者按捺不住,言行间授人以柄,随时惹祸上身。

7月初,资深通识教师赖得钟在个人社交平台帐户上载“黑警死全家”头像,事件曝光后备受非议,有建制网媒更翻出他在2014年雨伞运动的言论,抨击他煽动及误导学生。赖得钟其后回应事件,承认图片或令遵守警例执法的警员不安,随即删除头像及致歉,其任教学校发声明称会跟进,赖得钟亦去信考评局辞任公职,强调在履行职务时,其个人政治立场不会牵涉其中。

社会“黄”“蓝”严重撕裂,为人师表好应该以身作则,勿让仇恨情绪蔓延开去。(欧嘉乐摄)

7月底,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真道书院助理校长戴健晖在Facebook个人帐户发布针对警员的帖文,写道祝福警察子女“活唔过七岁”、“20岁前死于非命”,期望令警察经历被打“青年嘅父母同样嘅切身之痛”。这些语带仇恨的帖文遭公开后,前特首梁振英曾致函该校校监,批评戴健晖是“全球教育界之耻”,指其言词令“全香港社会震惊”,又强调事件不得以“纯属个人意见”为辩解,要求书院马上革除戴健晖。校方亦发出声明谴责,其专责委员会已向教育局呈交调查报告。戴健晖本人即日移除帖文、收回言论及发表公开信致歉,惟事件并未平息,有团体先后到学校、教育局及教协请愿,要求吊销戴健晖的教师注册。

戴健晖在公开信中辩解,眼见社会矛盾恶化,旧生在示威中受伤,更甚者对前景失望而试图寻死,一时难以压抑情绪,遂在面书(Facebook)的个人空间宣泄情绪,“事件令本人深切反省在社交网络的言行举止应合乎公众的合理期望”。他又提出,“有关帖文属朋友限阅,只供本人社交网络内已被确认的朋友观看,而本人一向为避免网上言论影响学生,涉及的面书户口的朋友当中并没有学校就读的学生。其后被截图转放至其他的群组,引起散播仇恨的质疑,实非本人所愿。”

言责自负看起来是简单不过的道理,但遭他人放大一举一动,又是否在当事人的预想之内?说到这里陈曦彤也不禁叹了口气,说自己在这场风波中也有不少情绪及想法,但不得不承认,有一些言论是需要小心处理的。

陈曦彤坦言自己也有立场,但只要表达恰当,不要过度情绪化,分享时是建基事实,便不会带来太大问题。(高仲明摄)

先就言论性质而言,陈曦彤分析,两位教师面对如斯尴尬处境,或因其留言涉及仇恨言论(hate speech)。仇恨言论素来是言论自由的争议议题: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言论自由的保障成为仇恨言论在美国不受限制的坚实后盾,但也不时随着涉及仇恨言论的严重罪案发生而造成争议,不乏论者指出言论自由不能无底线,仇恨言论会引伸更大的暴力甚至伤亡;在同样强调言论自由的欧洲,多个国家明文限制仇恨言论或因社交网络充斥相关内容而酝酿立法打击。

“倒转想想,同工表达想法时不要踩入仇恨性、宣泄性、侵害他人性命财产的言论角度。你说真话、全面的事实,乃至为教育界发声的代价就没有想像中那么大。”陈曦彤对两位同工的做法有保留之余又指出,另一点值得讨论的是发表渠道,尽管两件事性质并不完全相同,但不论是只供朋友浏览阅读半私隐的帖文还是公开的头像,从教师专业角度来说,也有一定原则需要注意:“坦白说,一般家长或社会人士会认为,教师的言行举止不论在私在公都有一定文化道德上的要求,这些传统的中国历史价值观令老师有较高的道德框架要求。”

“我认为老师所面对的压力是颇大的,由私人讯息到更换头像,以致在公共平台发声,教师是有一定的操守及文化要求。”陈曦彤说,与其他职业相比,社会对教师的专业操守及品德抱有较大期望,教师除了授课以外,亦是学生榜样,以身作则教导学生人生道理及做人处事态度,因此教师不但需要保持专业形象,一言一行都特别受重视,所衍生的言教身教影响亦是教师需要警惕之处。

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讨论和全面了解整件事件,或许对教导学生何谓公民参与,是一个宝贵的机会。(郑之峰摄)

明辩是非,由己做起

事实上,所有公民都有面对仇恨言论的限制——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公开呼吁市民使用暴力、传媒人石镜泉发表“藤条打仔论”,便引起社会一片哗然。陈曦彤认为,教师的身份更为敏感,但不应凭教师的政治立场来决定他们是否适合教育工作:“我自己也有很明确的政治立场,在Facebook上也有提及,但政治立场与教师专业操守的矛盾小很多,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矛盾。只要表达恰当,不要过度情绪化,分享时是建基事实,而不是用压下去的方法向学生灌输,在大部份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

现时不少教师基于工作需要或个人考量,会选择在社交网站开设分身帐户,与家长学生互动,不同帐户发放的讯息也不尽相同。陈曦彤不时会在个人Facebook帐户上发表政见,他不会主动邀请学生成为“朋友”,但愿意接受学生的邀请。他坦言,不开设分身帐户也有身教的考量,当使用同一个帐户,发言的专注程度更高,他亦会因而不断提醒自己教师的身份,他形容,这有点像警察的委任证:“我认为一个警察佩戴委任证,是提醒警察(自己)的身份,你不戴上委任证,其实暗示不想承受做错事的后果,或减低承受后果的机会,这就是卸责,不愿承担身份带给你的责任。”

陈曦彤进一步表示,老师当然可以开设另一帐户,但如果那本来是一个是说真话的地方,设立分身等同于发出“各打五十大板的和谐信息”,“即告诉学生我不是讲真话,也不能让学生知道真正的陈曦彤是怎样的”。在陈曦彤眼中,在社交平台上与学生有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得悉自己日常的公民参与,再交由他们去思考及批判,都是宝贵的机会。

现今资讯发达,网络以至其他事物对学生的影响可能远超学校和教师,认为单一学科或教师言论便能对学生洗脑,或许把事情看得太过简单。(余俊亮摄)

政府修订《逃犯条例》以及警方清场时被指滥权所引发的示威浪潮及警民冲突延续至今,民间更先后发起“三罢”、集会及堵路等行动抗议。早于本月初,教协呼吁全港教职员响应全港大罢工,另一教育界组织教联则先后呼吁老师谨守专业别带学生游行及反对发动教师参与罢工,称将政治凌驾教育违反了专业精神。

陈曦彤说,他对于其他组织如何定义教育专业不太了解,但认为不少人会把教育专业矮化成为一种服务于某阶层或权力架构的手段,继而“僭建”教师专业目的就是要满足政权。“左报最爱说‘黄师’荼毒学生,违反教师专业,灌输黄色(反政府)思想给学生。”面对这些批评,陈曦彤无奈地说:“说这些话的人很大机会不在教育前线,不了解这些学生想什么。一个老师令全班某一、两个学生完全听话,其实超困难。大家做过学生也明白,有什么可能像工厂生产罐头(般把)人人(教育得)一模一样?”

继续阅读:教师必须中立? 如何不让立场影响教学

上文节录自第177期《香港01》周报(2019年8月26日)《年轻世代大暴走下 重思教育专业》。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