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谈判背后 中国美言之下的怒气与理性

撰文: 卓朋序
出版:更新:

“跟我常说的一样,从我们第一次见面开始,我便享受我们无所不谈的会面和通话。”1月底访美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甫见到美国总统特朗普,便读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笔信,更称“我们将采购500万吨美国大豆”。在投资者眼中,中方的低姿态自然是有助于谈判的好消息,但不少中国民众却似乎难以接受。历史向来是难以预知的。

2001年12月10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夜,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人民日报》上向地方官员发出警告,“在加入世贸的问题上,地方应无条件服从中央”。朱镕基同时提到,“各级领导机构要为痛苦且必要的改革做好准备”。当时,离任近一年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恐怕想不到中国加入WTO后,将创造人类历史上少有的经济奇迹;他更想不到,自己会因为支持中国加入WTO,成为众多人眼中的“罪人”。

那时,“中国崛起”不过是个梦想。不少人认为,中国开放市场,将令经济在面对外国强大的竞争对手时遭受灭顶之灾。教育部为“统一认识”,在历史和政治教科书中增设一章“中国入世的积极意义”,必考必修。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3月1日是双方达成协议的“硬性截止期限”(hard deadline),如今看来似乎有些松动。(美联社)

如今中国又走到十字路口。

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6.6%,为二十年来最低。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增长都处于7%以下,已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与当年害怕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不同,如今不少中国民众担心中国很难挺过与美国的贸易战。伴随特朗普上台而站上舞台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ezier)、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等华府对华鹰派人物也磨拳擦掌,准备修正“克林顿犯下的错误”。

如今“中国崛起”已成为现实,伴随而来的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复兴。华为“太子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后,中国民间反美浪潮随之兴起。除了有企业宣称向用华为手机的员工补贴奖金,并扣除使用苹果手机的员工奖金外,美国“打压华为和5G发展”的行径,也勾起人们对百年前洋行列强肆意打压民族企业的回忆。曾经主导中国互联网舆论的亲美自由派声音,逐渐被边缘化。

走近一步,恐怕令谈判破裂;后退一步,逃不掉下跪投降的骂名。在这样的压力下,刘鹤再次踏上了访美之路。

1月31日在白宫中,刘鹤向特朗普解说中方立场。当他提及中国采购美国大豆的计划时,特朗普即时兴致勃勃。(美联社)

“帝王级待遇”招呼特朗普

1月31日下午,刚刚结束双边部长级谈判的中国代表团,在刘鹤带领下进入白宫与特朗普见面。刚刚坐定,刘鹤便取出习近平的亲笔信读了起来。在同一场合,刘鹤还在众多记者面前,夸赞特朗普的减税政策为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又称赞特朗普的果断决定直接促成了美朝关系的重大突破。

刘鹤的美言似乎换不来特朗普的善意。在椭圆形办公室内,身为习近平特使的刘鹤本该与特朗普“平起平坐”,却被安排坐在办公台的另一侧;身材魁梧的特朗普高居上位,像帝王召见臣子一般看着刘鹤。照片流出后,在内地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痛斥特朗普如玩“煮饭仔”,也有人不满刘鹤“受到侮辱后,没有立即拍台离去”。

回看中方与特朗普打交道的做法,这次其实可算是“一脉相承”。2017年底特朗普访华时,北京便“投其所好”,为他安排号称“国事访问+”的高规格接待。除了派出数千位北京市民沿路欢迎,中方还封闭了整个故宫,由习近平夫妇亲自陪同特朗普游览,并在宫内设宴款待,佐以歌舞表演。特朗普享受到“帝王级”待遇,但其实当时中美关系并不算热络,北京此举不过为了国家利益,为特朗普上演“公关骚”。

12月1日,习近平与特朗普在阿根廷会面,为贸易战缓解打开谈判先机。(路透社)

北京用空间换时间

单靠公关手段不可能“搞定”特朗普。特朗普本身是个无视外交惯例的白宫主人,他背后还有由莱特希泽领导、全世界最难应付的贸易谈判团队。刘鹤与莱特希泽的谈判刚结束,美方便发放新闻稿,详列白宫提出的七项谈判议题:包括中国强制美国公司转让技术、中国境内保护知识产权、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网络盗窃、中国产业补贴政策、消除工业产品及农业等准入壁垒和关税,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

与过往不同,中国官方新华社发出的通稿详细列举美方的要求,提及“中方将积极回应美方关切”,对北京提出的要求则以“中方关切问题”概括,并没有列明具体内容。由此看来,中国在谈判中正处于守势。

特朗普上台后的中美谈判,双方能取得共识的往往只有关税领域。无论是早前传出北京将在未来五年购买一万亿美元商品以消弭美中贸易逆差、今次刘鹤亲口承诺购买500万吨大豆,还是中方通稿中提及的“中方将有力度地扩大自美农产品、能源产品、工业制成品、服务产品进口”,都显示两国在这一领域已基本达成共识。

中美谈判,双方一向能在关税领域取得共识。今次也不例外:刘鹤就亲口向特朗普承诺购买500万吨大豆。(路透社)

与过往不同的是,北京如今首次在“结构性改革”上松口,中方通稿提及“同意进一步加强合作,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符合中国改革开放大方向”。事实上,对当下中国而言,“结构性改革”已非洪水猛兽。

特朗普2月5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及“协议必须包括真正的、结构性的改变,以结束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减少我们长期的贸易逆差,并保护美国的就业”。可见,在特朗普眼中,所谓结构性改革是过程,而削减贸易逆差是需要达成的目标。换而言之,只要北京方面在贸易数额上给予足够多让步,再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做出可实践的承诺,便有机会令特朗普收货。

特朗普2月5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及“协议必须包括真正的、结构性的改变,以结束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减少我们长期的贸易逆差,并保护美国的就业”。(路透社)

不过,在华府鹰派看来,美国的利益建基于其世界霸主地位。相比起美国的利益,令中国难以追赶或超越美国才是重中之重。他们想要的“结构性改革”是中国放弃其产业政策,停止补贴科技产业,甚至放弃国企主导国家经济的“总路线”。这些条件才是北京难以触碰的底线。

面对特朗普政府咄咄逼人的攻势,北京恐怕从一开始便做好了输小当赢的心理准备。眼见中国崛起,原本的世界老大陷入零和思维,奋起打压,本就是意料中事;同样道理,中国在面对世界霸主时作出退让,也不令人意外。

对中方来说,如今面对的特朗普依然是个“可谈判的对象”,这是值得庆幸的。如同二十年前开放部分市场以换取“全球贸易轨道”的入场券,如今北京也意图藉作出让步,令中国在这条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多停留一会儿。

站在特朗普身后的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是美国贸易政策的强硬派。(视觉中国)

理性处理 免陷激将法陷阱

本周四至周五(2月14日至15日),由莱特希泽率领的美国代表团将到访北京,举行习特会后第三轮贸易谈判。而在本周一(2月11日),美国副贸易代表格里什(Jeffrey Gerrish)将先行与中方官员举行副部长级会晤,令整个谈判周期达到史上最长的五天。更长的谈判时间,意味着中美双方能够交流更多细节,并给结构性改革等“高难度议题”留足时间磋商,也更利于达成协议。早前中国的低调似乎换来了回报。

改革开放以来,“忍一时之气”一直是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做法。江泽民执政时期,北约的美军B-2轰炸机在科索沃战争期间,炸毁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为免加入WTO事宜节外生枝,北京选择低调处理;胡锦涛执政时期,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配合《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由国防及经济两方面“围堵”中国,北京则选择延续中美战略对话,更许诺改革人民币制度,回应美方关切。如今中国政府的应对,事实上也是在延续这一“韬光养晦”路线。

江泽民执政时期,为免加入WTO事宜节外生枝,北京选择低调处理美军炸毁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一事。(资料图片/路透社)

美国当局频频以关税作威胁手段、在谈判前夕宣布检控孟晚舟、在全球打压华为、给刘鹤难堪……对于华府种种挑衅行为,中国执政者和国民难免不被激怒,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便直指有关做法是“霸凌行径”,并说中国不会坐视不理。

不过,北京始终不可能“因小失大”,甚至受情绪左右,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破罐破摔,一走了之”。毕竟,此时美国右派最希望的恐怕便是中美矛盾激化,乃至重演铁幕降临时的场面。那样,他们便大有理由说服特朗普,调动国家资源和国民情绪,进一步封杀中国。

上文刊载于第149期《香港01》周报(2019年2月11日)《贸易谈判背后 中国美言之下的怒气与理性》。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