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偶像】粉丝经济带动新型娱乐 少男少女团体靠打造

撰文: 李照兴
出版:更新:

倘若你时常出入北京、上海、长沙、杭州各机场或较知名的酒店,以至活跃于商演活动,很可能会经常碰到如下情况:大批年轻粉丝簇拥一团,手持鲜花或拉着“XXX最棒”字样的条幅(随着科技演进,又变成了闪闪灯或LED屏),亢奋地等待“爱豆”(idol)。当目标惊鸿一现的刹那,尖叫声四起,以至于哭天抢地,他们趋前求以接近,尝试索取签名,甚或进一步肢体接触(同时拉起自拍杆与偶像合照则难度较大)。

你以为某位国际巨星与你并行?待问清楚后,你可能会徒然一愣:这是何方神圣?“听都未听过!”,“他年轻得像自己儿子!”然后感觉,眼前的青春粉丝团,真像赶上了最好的时代,而自己仿佛是局外人。对你而言,不知名的青春偶像推陈出新,与你无关,但这同时是这世代中国娱乐经济软实力的中流砥柱!

我有位90后年轻朋友,专门坐飞机到各地支持偶像的演出。她的偶像不是家传户晓那种,而且甚至在偶像生态圈中,也觉得这个小团伙最终不会大红。

“但就是这样,才显得我忠心死粉啊!”小粉丝说,“而且这次不看的话,说不定它就真的解散了。”

粉丝身体力行支持偶像,带动“粉丝经济”发展。(视觉中国)

沉迷追星,年轻人代代如是,不用大惊小怪。回顾中国过去四十年情况,前三十年可能都只是偶像进口大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港台流行文化尽得先机,通过剧集与歌曲,成为一代中国年轻人的精神食粮和集体回忆。这些先驱是邓丽君、费玉清、刘文正、费翔、谭咏麟、张国荣、刘德华、台湾小虎队,以至后来的F4、周杰伦等等。

由“国策”主导

时光流转,到今天,当红的是你可能未听过的“土产”女团──O2O Goddess、萌萌哒天团(听闻过SHN48已算不错)以及“韩产”男团──防弹少年团、Wanna One等。吴亦凡、杨洋这九十年代初出生的已成为上一代,新近的是1999至2000年生的吴磊一代。

新世代偶像吴磊在机场遭到粉丝围堵拍照。(视觉中国)

见怪的只是,此时中国的偶像制造潮和娱乐工业,也真配合国情,有了中国自己的游戏规则。它在训练生产程序上,参考了日本及韩国的偶像团造星工业,市场则有美国般浩大,至于传播推广上,则用了中国独有的社交媒体,结合线上线下造势。不用考虑全世界,单是占有中国市场,你就不需要全世界了。这是一门生意,也是娱乐方式,更是隐藏了的意识形态掌控;不了解这些运作,似乎就看不透中国流行文化的对立统一本质。

当然,说到底,狂热背后,首先是一门新兴的娱乐大生意,即所谓“粉丝经济”。而中国国情是:所有风口,其实都源于对政策的洞悉先机。偶像制造是流水线上的重要一环,粉丝消费是随之而来的变现伎俩。

在欧美、日韩乃至港台等娱乐偶像和产品占据内地市场多年之后,这门生意终于在一种强烈复苏的民族意识下振兴:“大国有娱乐,国货当自强。”而这一点也显然得到了相关文化部门的鼓励,甚至可追溯到最高领导人多年前定调的“文化自信”。

《创造101》中,粉丝可以看著偶像们一步步成长。(视觉中国)

察觉到风口的公司接连成立,从最前端开始深耕细作,一个完善的本土偶像生产链条逐渐形成——其不假外求,也隐含着对抗文化殖民的潜在意味,尽管在目前,中国式青春偶像们仍谈不上任何对外输出。

打造方程式

一如日韩市场,中式偶像工程也有自带方程式。许多形象出众、有表演天赋的潜在年轻艺人,从少年时代即被娱乐机构选中培养,个别保送到日韩等专门造星的国家训练,打磨完毕后,作为初成品推向内地市场,再经由综艺节目、网络平台乃至不同组织举办的各类颁奖礼宣传和包装,不断进阶,最终成为特定群体膜拜的偶像。

《创造101》选手陈意涵在机场受到粉丝追捧,此类综艺节目让无数平凡女孩一夜成名。(视觉中国)

“网络综艺 + 互联网发功”的模式,使得新生代偶像的推出周期很短,并快速迭代。尽管出自“国产”,代表本土化娱乐趋势和志趣,但新偶像们的诞生,依然始于对国外娱乐文化的借鉴和模仿,这不只体现于舞台本身,也包括个人风格和表演形式:内地大部分综艺节目是复制外国,如《吐槽大会》等清谈节目,脱胎于美式脱口骚。偶像团体的组合形式,更属于日韩翻版。

女团真人骚《创造101》,实现了不少女孩子的成名梦想。(视觉中国)

曾几何时,中国的“偶像养成”,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环节,即到日韩进行培训和练习——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SM娱乐公司扮演了中国艺人海外培训机构的角色,为他们量身打造形象、训练舞蹈,并传授团队配合技巧,接连为中国娱乐界打造了韩庚、鹿晗、吴亦凡等新生代偶像,还有张艺兴,也曾在SM公司做过练习生,并加入韩国男子组合EXO出道,随后以中国分队EXO-M成员转战内地娱乐圈。这些人在内地走红,堪称二手“韩流来袭”。

一般而言,最典型案例,可引为青春偶像元祖的是少年团体TFBOYS(全称The Fighting Boys,又称加油男孩),由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三位成员组成,他们属于北京时代峰峻文化公司的“作品”,每位的微博粉丝量都过千万。

(左起)王源、王俊凯、易烊千玺于2013年组成的TFBOYS,今日已被网民称为“元祖级”少年团。(视觉中国)

成立初期,他们的粉丝群体主要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我认识的有10岁女孩),虽然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仍是多年前的单曲《青春修炼手册》,但这个团体已经成功在音乐、影视等多个领域发展,并赢得了众多品牌的代言人合约。这也是当前偶像经济的新业态:演唱和电影再不是主要收入来源,反而是依重跟品牌合作,做代言人及出席活动等商业活动。

粉丝经济,即如何赚粉丝们的钱。不同偶像有不同的专属粉丝团名称,赵丽颖的粉丝团叫“萤火虫”(普通话萤和颖同音)、Angelababy(本名杨颖)的叫“杨家将”。粉丝们年纪尚轻,好多未满20岁,但他们消费中低价产品不遗余力。粉丝不仅可以买偶像的纪念品,更重要是,他们被鼓励去买偶像代言或卖广告的产品,直接影响产品在网店上的销量—— 这就是所谓偶像能否“带货”的标准。现今市道,能带货的偶像明星,就是最受品牌和媒体欢迎的明星。而粉丝后援队为了支持偶像,同时亦会调配资源去帮偶像证明其带货威力!粉丝与偶像经济套套相连可想而知。

粉丝为了支持偶像,还会为他们调配资源等等。(视觉中国)

上文节录自第145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月7日)《国产少男少女组合成风气 粉丝经济进化:制造偶像》,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相关文章:【制造偶像】造星节目生产娱乐“鲜肉” 满足新时代年轻人需求

更多《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李照兴的文章:【中国潮语】2018年度汉字出炉 国家愿景VS小民自嘲 网民点睇?【中国潮语】关键词串联各界现象 新地标宣示新时代来临线上线下面貌模糊 具中国特色的网民是怎样形成?虚拟世界结合现实人生 中国式的美好生活【娘炮】听教听话的国产偶像 “Man”定“娘”不是重点【娘炮】阴柔美横行 看流行文化战场怎样演变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

其他《香港01》周报有关中国娱乐文化的文章:【天价明星】离地片酬折射内地娱圈贫富悬殊 点击率就是一切?【天价明星】粉丝经济造就流量明星 小众艺术家无人尊重【战狼II】由挨打老散到亿万票房冠军 吴京上位靠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