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港女疯狂追看 断送本地流行文化?
TVB买下《延禧攻略》版权,与《延禧攻略》在香港走红孰先孰后未知,走在地铁听上班族闲聊,翻翻Facebook,大家都在疯狂讨论这部剧。乃至有民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在社交平台抱怨,指“港女” 误港,追看延禧,又追看诸多内地歌手及演员,本地文化就快断送。撰文:寇斯珮
《延禧攻略》虽是内地剧,但剧情简单易懂,蠢人蠢上面,奸人奸出汁,颇有TVB这十几年谷底做剧,要让师奶不看画面也看懂的气势,如此分析,此剧要在香港流行也早有“文化基础”。剧情上吸引大家追看,因为女主角有上天庇佑,在整个后宫智商过人,每一集都在惩奸除恶。个中快感不难理解,毕竟两地日常中民众压抑已久,谁又不想看到恶人恶报。
此剧能彻底收服香港观众,无形之中恐怕还是它精致的服装与化妆,投入程度令人难以想像,还要得益于班底多是报酬相宜的演员,因此大大提升了剧集制作费的利用率。另一古装剧《如懿传》光是周迅一人片酬已超5,000万,更是香港制作难以企及的产业新高了。
细看之下会发现,《延禧攻略》的剧情和人物不见得比TVB高明,关键不同之处是,它改用了新的思维方式,采用眼下观众的处世之道来铺排。
相较过去《大长今》这类剧女主角被欺压一口气屈上十集的遭遇,魏璎珞在开篇就公然宣之于口:我脾气暴,不好惹。而其后以怨报怨的手段,显然也是如今民众更为信服的为人之道。这种方式并不善良,也不值得效仿,但它鲜活。如今香港制作的剧集幕后有用当下民众的心态来思考人物与戏剧矛盾吗?他们的设计都样板到不得了,所以电视观众会怀念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韦家辉,七、八十年代的甘国亮,因为他们对香港社会与庶民生活的观察比2018年的港产剧更鲜活,更真实。
从另一角度,观众真在意剧情吗?在意人物吗?电视观众在今天并非只有电视这个渠道(各种串流播放方式也异曲同工)可宣泄情绪,但能否在这里宣泄情绪依然很重要。他们不会再用半小时时间去梳理剧情,这种一目了然的是非对错自然就易啃好多。
内地流行文化反攻港台市场,也不是新鲜事。当年的《甄嬛传》盛况仍然历历在目。那位抱怨“港女”忘了根本的仁兄——且暂不批他言论中的厌女情绪——他一厢情愿认为只要本地观众继续支持,香港流行文化就会延续下去,We can make Hong Kong great again。
流行文化的强弱与背后的经济体实力息息相关。一个强大的经济体,自然有更多资源投入在娱乐产业之中。所以内地当红歌手拥有重金打造的舞台效果,内地真人骚可以请到光顾名店多于录音室的王菲,内地电视剧可以用上媲美电影的人力物力打造服装背景。这些硬件提升的背后,是流行文化受众对质感与风潮不变的追求。风潮往往总是从经济强大的地区,往次之的地方扩散,你可以认为那是一种侵蚀,但这种“侵蚀”不是光靠抵制就可以解决的。香港这座城市当然还有竞争力,只是这竞争力显然已经无暇顾及流行文化工业。抗拒也许是活在过去光环中的一种表征,但可能很难因此变得great again。
上文节录自第126期《香港01》周报(2018年8月27日)《<延禧攻略> 延禧与香港流行文化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