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外生态】细看大厦外墙 一晚遇见60种飞蛾

撰文: 赵晓彤
出版:更新:

晚饭后,Matthew(关朗曦)如常与女友Hoiling(郑凯灵)在他住处附近散步。那是位于闹市一座小山的民居,附近有马路、车站、商场,是一座已经城市化、开辟给人类居住的小山。他们却发现,每晚都有很多飞蛾因被灯光吸引,而停在民居的外墙。饭后散步两小时,短短四百米路,他们通常看见五六十种飞蛾。两年前,Hoiling开始观察飞蛾,“飞蛾?我家楼下有很多!”Matthew因为她观察飞蛾而开始留意住处附近的飞蛾,没料短短一年半时间,他们已在这里看见了四百多种飞蛾,占全港五分一品种。他们甚至在这里发现了香港首次记录的飞蛾,Matthew:“我觉得很匪夷所思,这是很特别的经历。”摄影:吴钟坤、受访者提供

Arthroschista hilaralis(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们在这里发现一种草螟蛾的品种Arthroschista hilaralis时,才在这里观察了一年飞蛾,而那是香港、中国、台湾首次记录这种飞蛾。那是一只细小的三角形湖水绿色草螟蛾,边缘镶着浅橙色的线,好像一个翡翠吊坠,非常漂亮。牠其实是一种热带地区的飞蛾,在印度至澳大利亚出没,此前,这种飞蛾最接近香港的地理位置的纪录是越南。而他们却在一个晚上,看见牠静静驻在民居的白墙。

为何牠会在香港出现?Hoiling请教天蛾专家,得出两种猜想:“一是跟随入口植物入境,二是因为气候变化,香港愈来愈热,吸引了一些热带品种。虽然我们看见新品种很开心,但也因此心情复杂。”

无论如何,这次物种发现还是令他们非常惊讶。Matthew从小住在这里,也从小喜欢观鸟,观鸟廿年,他常常梦想自己在香港发现第一个鸟种记录,却一直发现不到,“但我只看了飞蛾一年,就在楼下发现一种香港未发现过的飞蛾,令我发现原来楼下真是有很多宝。”“但你需要找,如果你永远经过都不看,就不会知道。”

+5

就在住处附近这几百米范围,Matthew记录了超过110种鸟类,留意到这山头最常出没的是紫啸鸫,牠们很喜欢停车场,因为晚上的停车场有灯光,吸引不少昆虫,紫啸鸫便在车底走来走去捉虫,晚上十一时还在喂哺幼鸟。他又留意到与住处相隔一条马路那座小山,雀的出没时间有点奇怪,雀鸟通常在天亮开始活跃,但那座小山的山路因为早上有不少晨运客使用,雀鸟便改在下午两时才开始现身,因为那时候山径很少人。原来,雀鸟会因为人类活动而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每年大概四月尾至五月初,三宝鸟会在山头出现几星期,然后到了九月,几只三宝鸟又会再次在这里出现,他也清楚记得白眉鹀和虎斑地鸫等冬候鸟在山径出没的时间,然后每年准时离家、过一条马路、到山径探望牠们。Matthew说,只有在住处或是工作场所附近,日夜留意,才能观察到如此细微的生态变化,“这很像外国观鸟者的local patch的概念。”

“外国人很多时候都有自己的local patch,就是在他们住处附近走一圈,一个散步可达的路程,记录这个范围见到的物种。理论上,这是你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你可以很长期、很容易地观察这里的不同变化,甚至是很细微的变化,从而找出这里的生态模式。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local patch,在家楼下找出独特的物种。”

“其实这是了解自己身处的地方,好像这山径我走了一百次,但我可能去到一百零一次才发现一种新物种,虽然我在其他地方也见过牠,但牠在我家楼下出现,还是会有很大的喜悦。”

“Local patch跟你长期去米埔有甚么分别?举例说,如果有一百个人到米埔观鸟,这一百个人如果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仍继续做一些观察,那我们对于香港的物种分布就会了解更多,也大大帮助了大众认识我们身处的环境。”

+5

Hoiling举例说,飞蛾的其中一科“尺蛾”,牠的物种丰富程度,是学界其中一种用来量度树林成熟程度的指标,全港有二百多种尺蛾,而他们在这里发现了94种,或许显示Matthew住处附近的树林生长状况颇佳。只是,为何她可以如此舒服地在民居墙壁慢慢观赏飞蛾、而不是深夜走进树林寻找飞蛾?她知道是因为光害,是人类打扰了飞蛾的生活。

冬天,他们在山径寻找候鸟,夏天这里几乎只剩下紫啸鸫,Matthew就转而看虫。2016年夏天,他因为阅读《香港蜘蛛图鉴》而对蜘蛛感兴趣,便在住处附近的栏杆、树丛寻找蜘蛛,至今记录了近50种蜘蛛。他又在这里看见蛇、蛙、壁虎、豹猫、箭猪、野猪等,也有不少街坊在这里看见中国水龙──他暂时未见过。

小时候,Matthew曾在路边树木看见一个物业管理处摆放的鸟箱,竟然真是有领角鸮(一种猫头鹰)在箱里筑巢生蛋!他拿着望远镜天天去看,看了一个多月,见证了领角鸮幼鸟的完整成长历程。幸好住处附近,有马路、有商场、有众多民居,但还是保留了一些山坡,一些树木,一些生物居住的空间,他才可以推开家门便看见众多的鸟、蛛、蛾。

“在香港不时听见人说环境保育,但我们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有多认识?你的家方圆一公里有几多种雀?可能你未必知道,但你知道了又怎样呢?就是这个地方可能日后要发展了,我们至少用了一些时间观察了一些数据,知道这里有多少物种。我们是要很深入认识一个地方,才知道这个在郊野公园范围外的地方也值得保护,我们要尊重住在这里的动物和动物的生存空间。”

+11

上文节录自第123期《香港01》周报(2018年8月6日)《散一次步 遇见60种飞蛾》。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