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内有反对派 外有笑面虎 英国政坛动荡特雷莎·梅腹背受敌
上周四(12日),英国新任脱欧事务大臣蓝韬文(Dominic Raab)在国会公布这份看起来雄心勃勃的白皮书。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文件是在“硬脱欧派”和“软脱欧派”各不相让的情况下出台,首相特雷莎·梅至今仍无法团结国家,共同处理脱欧这个影响英国国运的重大议题。
白皮书合共104页,涵盖经济伙伴、安全伙伴、跨领域合作及制度安排四大范畴。当中较具争议的是,英国将寻求在脱欧后与欧盟建立“货物自由贸易区”,同时争取保留英国在众多欧盟机构的成员资格。另外,英国将在2020年底后,禁止欧盟公民自由进出英国,但容许他们在毋须签证的情况下,在英国短期旅游、工作或留学。白皮书公布后,舆论几乎一致认定,特雷莎·梅已决心采取“软脱欧”方案。
温和派上场 软脱欧暂成主流
单从白皮书的内容来看,特雷莎·梅的布局不会令“硬脱欧派”满意,因为这些安排显然违背脱欧原意──让伦敦摆脱来自布鲁塞尔的种种规限,在各方面重拾自主权。本身是保守党成员的脱欧组织“欧洲研究小组”主席里斯莫格(Jacob Rees-Mogg)便指出,相比其他国家,欧盟公民依然获得优待,批评白皮书重现欧盟最恶劣的一面,而且不尊重2016年公投结果。
早在7月6日,特雷莎·梅和“硬脱欧派”的矛盾便开始白热化。她当时召集阁员在契克斯首相乡间别墅举行闭门会议,试图为脱欧路线定调,据报脱欧大臣戴德伟(David Davis)曾当面指出,“软脱欧”只会令英国在谈判时处于弱势;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亦批评,方案像“一坨屎”,根本无法让英国独立于欧盟贸易规则,势必令英国沦为“欧盟殖民地”。就在会后两日,两名内阁要员先后辞职,为早就不平静的英国政坛投下两枚震撼弹。
众所周知,特雷莎·梅一直希望在与欧盟谈判时,做到无后顾之忧,惟“硬脱欧派”的存在,令内阁迟迟难就脱欧方案达成共识,枪口无法一致对外。一些评论认为,随着内阁中不听话的声音退场,改由温和派上场,英欧谈判将向“软脱欧”方向移动,特雷莎·梅未来面临的阻力理论上将会较小。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硬脱欧派”暂时失势。特雷莎·梅较早前会见由保守党国会后座议员组成、有权启动罢免党魁程序的“1922委员会”成员,在25名有份发言的议员当中,21人表态支持她。另外,下议院领袖利雅华(Andrea Leadsom)、国际贸易大臣霍理林(Liam Fox),以及环境大臣戈夫(Michael Gove)亦与她站在同一阵线。
保守党资深党员、前外相聂伟敬(Malcolm Rifkind)甚至把两名辞职的大臣批得一文不值。他7月10日在《卫报》发表题为“戴德伟和约翰逊走后,内阁将会更强大”的文章,认为两人辞职虽然会引发“短期危机”,但他们根本难以获得大多数保守党议员支持,充其量只是无足轻重的“纸老虎”。可是,情况真的这么理想吗?
强硬派蠢蠢欲动准备“逼宫”
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特雷莎·梅的执政基础并不稳固:先是在去年6月大选中,保守党丧失不少议席,被迫与小党合组联合政府;继而自去年11月以来,已有七名阁员因种种原因辞职,这位首相的领导能力因而备受质疑,要求她下台的呼声几乎无日无之。而随着英欧最迟在今年10月达成协议的“死线”逼近,保守党内的“硬脱欧派”不会坐视不理,肯定伺机反击。
在一众“硬脱欧派”政客中,早被架空的戴德伟未必可构成威胁,但有意问鼎相位的约翰逊却不然:他在担任伦敦市长期间累积不少政治资本,后来成为脱欧派大将,对党内脱欧派议员仍有颇大影响力,肯定不是聂伟敬口中的“纸老虎”。他辞职后,可以局外人身份,在毋须顾忌内阁团结的情况下,继续在国会和舆论向首相施压,推动更“辣”的脱欧方案。来访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于7月12日公开表示“约翰逊可以是一位很棒的首相”,更令约翰逊成为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政坛素有“逼宫”传统,即使像戴卓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这样政绩彪炳的首相,尚且“不得善终”,更何况是早已被视为弱势领袖的特雷莎·梅?保守党议员布里根(Andrew Bridgen)较早前便表明对特雷莎·梅没有信心,甚至扬言:“大批同事有相同的看法。”
归根究柢,“硬脱欧派”认为他们的一套更符合英国利益,其中跟随约翰逊辞职的保守党副主席布拉德利(Ben Bradley)的意见便颇有参考价值。他在2016年公投时主张留欧,后来改变立场,“全球贸易带来庞大机遇,英国可以再次掌握自己的命运……我担心在契克斯达成的共识只会削弱这些机遇,因为这会令英国受到欧盟规则捆绑,难以(与其他国家)达成新的贸易协定。”简言之,这些人要求的是名副其实的脱欧,他们不欲见到英国在脱欧后,仍然无法获得自主权。
欧盟笑里藏刀 不会轻易让步
正当英国就脱欧问题陷入巨大不确定性时,布鲁塞尔亦密切留意对岸政局的发展。在戴德伟和约翰逊退出内阁、英国“硬脱欧派”暂时失势后,英欧谈判难度自然相应减少,这无疑是布鲁塞尔喜闻乐见的。例如,欧盟谈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便一改早前的强硬口风,表示经过12个月的谈判,英欧双方已同意脱欧协议的80%,他有决心处理好余下20%,“对所有人来说,最差的情况是未能达成协议,那会对英国和欧盟造成经济问题。”
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巴尼耶只是笑里藏刀,欧盟实际上不可能轻易对英国作出让步。根据特雷莎·梅的方案,英欧将建立“货物自贸区”,但服务业却不包括在内。巴尼耶反对这种提议,表明人员、货物、服务和资金自由流通是不能分割的,强调英国无权“挑剔”。这就意味着,如果英国拒绝在“软脱欧”的基础上再作出让步,谈判便难有突破。
可以肯定,伦敦和布鲁塞尔均不想再生枝节。现实是,英国“硬脱欧派”和“软脱欧派”角力肯定会持续,脱欧路线并非没有摇摆或调整的可能。如果英欧谈判进度不理想,特雷莎·梅威望再受挫,强硬派或会反攻,欧盟的谈判对手说不定便会换成强硬派,届时谈判彻底拉倒亦并非不可能。欧盟再不济,也绝对不会在特雷莎·梅当下白皮书的基础上,作任何让步。
屋漏偏逢连夜雨
“英格兰国家队在今届世界杯的进步证明,当所有球员通力合作、在具备清晰比赛计划,以及尊重并服从教练的情况下,一队球队能取得什么成绩。”影子首席国务大臣索恩伯里(Emily Thornberry)上周三(11日)在国会质询环节中,以杀入世界杯四强的国家队为例,嘲讽特雷莎·梅在脱欧议题上领导无方。
索恩伯里的批评并非无的放矢,毕竟特雷莎·梅是在10月“死线”逼近前三个月才勉强确认“软脱欧”方案,狼狈地为这个势必扭转英国国运的历史性事件定调,处理手法拖泥带水,证明这位在脱欧公投后临危受命的首相根本没有足够魄力领导国家。
英国明年3月29日便会正式脱欧,特雷莎·梅能否带领国家与欧盟签订较佳协议,抑或落得被逼宫的下场?而即使强硬派逼宫成功,约翰逊等人是否能令局势好转?未来数月,正处于历史关键转折点的英国,最需要的是一位拥有足够决策力和魄力的领袖。然而遍览当下不列颠政坛,或许没有一人合适。
上文刊载自第120期《香港01》周报(2018年7月16日)《内有反对派 外有笑面虎 英国政坛动荡特雷莎·梅腹背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