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虫邻居.三】萤火虫专家饶戈:市区可复育萤火虫

撰文: 赵晓彤
出版:更新:

饶戈是香港的萤火虫专家,过去十年,他在香港发现了八种港产新品种萤火虫,连同尚未确定的萤火虫新品种,他相信香港的萤火虫超过三十种。现时,全中国约有一百种萤火虫,而面积少少的香港,竟占了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品种。然而,在饶戈着手研究萤火虫的十年之前,文献记载竟说香港只有四种萤火虫。摄影:李泽彤(此为“城市虫邻居”系列之三)

饶戈(图片中间蓝衫)带公众观察虫与植物的关系

饶戈小时候因物质生活匮乏,常捉昆虫来做玩具,自小与昆虫关系密切,令他非常喜欢大自然,大学选读生态相关学科,毕业后的工作也与生态相关,他曾迷恋蝴蝶、甲虫、天牛等昆虫,甚至撰写了香港第一本天牛专书《香港天牛》,而在夜行寻找天牛时,他留意到夜间发光的生物:萤火虫。香港约有一半天牛在夜间出没,这些天牛喜欢伏在与牠们颜色相近的树皮上一动不动,饶戈需要拿着电筒非常仔细地逐棵树寻找,有时找到天牛,有时失望而归,而黑夜里,他却每次都看见萤火虫,“为甚么牠们要在夜晚发光?我在黑夜里看见绝大部份的发光生物都是萤火虫,这是牠们很强的魅力。”

于是,写完天牛书,他开始查找萤火虫的资料,发现香港的文献只记录了四种萤火虫,可是他当时已拍摄了超过二十种萤火虫,他决心要查证这些萤火虫的种类,只是他不知道要怎样做,大学没有教他分辨萤火虫的品种,而香港也没有任何大学开办昆虫学系。幸好他留意到2010年有一个国际萤火虫会议,而会议前有一星期的工作坊,正是教导学员通过解剖萤火虫来确立牠们的品种。饶戈参加了工作坊,在一星期里学习如何解剖萤火虫、解剖使用的工具、撰写论文的格式和术语等。自此,他一头栽进萤火虫分类学的世界。

此时,他的家庭角色也有转变,家里有了小孩,他在星期六日要陪伴家人,也不能像从前一样,下班后跑进郊野看过够才摸黑回家。幸好萤火虫的出没时间非常配合他的家庭生活,萤火虫最活跃的时间是刚刚入夜,就是日落后的半小时至个半小时,而香港的郊野交通便利,他下班后立即到郊野看萤火虫,看完了,回家,刚好吃晚饭。

五月尾,刚入夜,沙螺洞的萤火虫。(多重曝光图片)

饶戈说,五月尾和八月尾是萤火虫的旺季,但其实香港一年里的大部份时间都可看见萤火虫,最好的观赏地点是大埔滘,沿着大马路步行至河溪,不论数量多少,总会看见萤火虫。“萤火虫有相当数量的品种的成虫在冬天出没,如锯角雪萤和寒冬凹眼萤,除非天气非常寒冷才会看不见牠们。”

大埔滘观看萤火虫的位置因为交通便利和地势平缓,每逢夏天都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赏,虽然不少新闻报导把这些导赏团写成“生态灾难”,但据饶戈的观察,游人除了遗下垃圾,很少真是破坏大自然或伤害萤火虫,所以他非常赞成市民继续前来这里观赏,“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导赏团的正面成效,很多人看见萤火虫的反应是开心,会想萤火虫继续在这里生活,自然希望保育这个地方,这对长远推动萤火虫保育或自然保育是很好的切入点。”

不过,观赏萤火虫也不一定要到郊外,其实市区也住了不少萤火虫。饶戈曾在公共屋邨的大马路旁边看见大埔滘也有的宽缘窗萤,又曾在大榄隧道收费站入口附近看见沙螺洞也有的边褐端黑萤。他认为,萤火虫与城市环境可以共存。“有些品种对光的承受能力较高。”“少数萤火虫事实上是适应了一些较接近民居的环境,有一种叫做凹眼萤,常常在新界农田或荒废农田出没,也在民居附近出没,所以萤火虫并不是要住在完全没有人为干预的环境,其他生物也一样,少数生物是适应了人类改造的环境。”

五月尾,刚入夜,沙螺洞的萤火虫。

他认为,香港的市区公园可以复育萤火虫,把萤火虫带回市区生态里。近年,台北市的大安森林公园、荣星花园公园、木栅公园及士林官邸公园生态园,已成功复育了黄缘萤,而香港也有黄缘萤的姊妹品种──香港的本土品种雷氏萤。“台湾公园的做法是重新改造水池,把水池边的混凝土变回泥土,重新种植水池旁边的植物,因为萤火虫的幼虫要在泥里生活,而成虫要在泥边植物产卵,植物也可以遮挡附近的光,因为整个环境不能太光,但也不需要去到很暗很暗──台北市也不会很暗。”

“台北市做这件事十分成功,而背后的概念不是说把萤火虫带来公园令大家开心,而是老一辈人说这里从前有很多萤火虫,城市发展令牠们消失了,现在我们重新把牠们带回来居住。”台北市的萤火虫复育计划原本只想把萤火虫带回市区,没料改善了公园的生态环境后,公园的蝴蝶和蜻蜓多了,雀鸟多了,连一些小型哺乳类动物也在公园出没。

饶戈认为,香港的公园如九龙公园也可做这件事,“如果台北做得到,香港没有理由做不到,问题是我们想不想做,有没有动机去做,那个动机不是方便我们看萤火虫,而是城市建设拿走了原本属于其他生物的生境,但其实我们可以令这件事较为平衡,就是我们可以在不影响居住质素的同时,重新设定生境,令部份生物可以回来城市居住。”

初夏雨后,大埔滘的萤火虫幼虫遍布山野,夜里站在山间,被幼虫的点点绿光包围,好像置身星海一样。

但愿萤火虫的光,重新在香港市区闪动。

另外两个“城市虫邻居”故事:

上文刊载于第117期《香港01》周报(2018年6月25日)《夏虫记 瞧瞧我们的虫邻居》专题中的〈萤火虫专家饶戈:牠们为城市添光彩〉。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敬请留意6月25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17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