镋钯|戚继光酷似三叉戟的抗倭利器 后来成为朝鲜王朝军士兵器
当大家观看韩国古装剧时,不时会见到官廷守卫手执类似“三叉戟”的兵器站在宫门。到底这种兵器所为何物,有什么特色呢?其实那是“镋钯”(又称“镋钯”、“铛钯”)。
▍不是三叉戟,而是“镋钯”
之前电影《水行侠》上演时,武备志曾提及过希腊水神波塞冬的象征兵器“三叉戟”。现实中,其实它是古罗马低级角斗士“网斗士”所用的兵器。
想知更多可参看:【水行侠】神兵三叉戟 现实并非尊贵武器?
虽然朝鲜士兵手持的兵器跟“三叉戟”有几分相似,不过其实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兵器,名为“镋钯”(又称“镋钯”、“铛钯”)。
▍源于明代《剑经》,成于《纪效新书》
镋钯最早见于明代将军俞大猷所著的《剑经》,成书于嘉靖三十五年(1557)。虽以《剑经》为名,但其实书中以传授棍术为主。书中其中一部份内容,把棍术手法应用至其他兵器上,当中便有提到“镋钯”:
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 若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
其后,抗倭名将戚继光参考《剑经》的内容,把镋钯引入其《纪效新书》的阵法中,与盾刀、狼筅、长枪等形成著名的“鸳鸯阵”。它活用了不同兵器的特性,互相补足掩护,以阵法克制倭寇。
例如,狼筅以枝节作缠绕防守,却不能杀敌;长枪能灵活刺杀对手,却惧对方欺近;而镋钯则处于侧翼掩护攻防的作用,它的中刺能攻敌,横股能够架格对方兵器。
甚至在另一本著名兵书《武备志》中,亦可以见到镋钯的身影。在《武备要略》中,它配合北方少林棍法展示出来。可见镋钯这种不起眼的兵器,自此在军旅史上占一席位。
但是镋钯到底是怎样流入朝鲜王朝的士兵手中呢?
廷伸阅读:
【戚继光.纪效新书】戚家军团练兵纪实 中国最早的徒手军事武术
兵书.武备要略|承接戚继光《纪效新书》 被清室焚毁的造反禁书
▍丰臣大军入侵 促成朝鲜军事改革
自古以来,朝鲜半岛便多次遭受外敌入侵,蒙古在十三世纪时的入侵更对朝鲜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在13世纪中期,蒙古帝国势力日渐衰弱,但朝鲜半岛并没有因此而走向太平。因为接踵而来的,却是日本镰仓幕府瓦解带来的海上威胁。
可是,自李氏王朝在1392年统一朝鲜,便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虽则令文化艺术获得飞跃性的进展,却也使朝鲜军事长期积弱。但朝鲜王朝势想不到,这会为朝鲜带来另一次危机。
在1592年8月,丰臣秀吉为首的日本军团对朝鲜半岛发动大规模的入侵,在短短数月之内便占领大部份朝鲜半岛,包括今天的首尔和平壤。朝鲜节节溃败,只好向宗主国明朝求救。明朝随即派兵支援朝鲜。经历长达6年的抗战后,朝鲜王朝终于在明朝协助下击退日军。
经历壬辰倭乱后的朝鲜王朝不得不正视荒废军事武艺的严重问题,马上搜集散落各地的武术资料,并参考明代兵书《纪效新书》、《武备志》等,编写成《武艺图谱通志》,重新建构朝鲜的军事结构。
镋钯亦因此成为朝鲜军士的常用兵器之一。
▍镋钯的形制
根据《武备志》记载,镋钯长七尺六寸(明尺,即全长243.2厘米),重五斤(明斤,即总重约3公斤)。钯头为三股铁刃,柄为木制。柄底粗一寸(即3.2厘米),然后向外伸出渐渐变幼,柄太幼则不够坚韧,用力打击时钯头可能会因柄曲而触地。
钯头分成中央“正锋”及两侧“横股”,两者长度非常讲究,因为若中锋太长、两横太短,则不能架拿对方兵器;若中锋太短则不可深刺敌人。所以中锋比横股突出两寸,而且两刃开锋。
在制法方面,早期镋钯的“正锋”“横股”是以钉子组合而成,因此不时在作战中脱落。早期的镋钯便改成“一体锻成”,使钯头变得非常稳固。
▍镋钯的用法
镋钯手法与棍法相似,以“正锋”刺击,以“横股”挡格、格拿、掣肘对方兵器为主。
虽然镋钯长2.4米,但与当时动辄4-5米的长枪相比,它只能算是“短”兵器。加上双手握持之下,其实镋钯的攻击距离只有不过1米多。因此镋钯在使用时非常讲究“距离”及“速进”。
假如对方长枪灵活进击,碍于长度差距,再高明的钯手亦只能不断挡格。假如想贸然进攻,又会很容易被长枪刺击持钯手。即使想以钯挡格,枪手亦只需及时缩回避开,便可再行刺击。
所以正如《纪效新书》所言,“短兵利在速进,终难接长持久,即为所乘。”。钯手只能藉挡格瞬间突入,连击长枪迫使枪手脱手,“一入长兵之内,则惟我短兵纵横,长兵如赤手同矣”。
除了近战外,镋钯亦用于远程攻击之中。据《武备志》所述,镋钯横股平平,可以用来架设“火箭”(火药箭矢)而不用另设支架。“鸳鸯阵”中的两名镋钯兵会配备30支火箭,在接战前以火箭射击敌人,然后才以镋钯与对手短兵相接。
【包括香港在内,现时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的武术爱好者,尝试重塑大枪技法。他们的不少技法,便是取材自《手臂录》。点击图片,观看香港八极拳协会卢韦斯师傅的示范】
你知道日本弓道中的“射法八节”吗?点击图片观看说明: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点击图片观看文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