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2018武术】耿晓灵放下教鞭再次参赛 亲率后进共赴亚运

撰文: 卫尔良
出版:更新:

香港武术代表队共派出8名运动员(4男4女)出战4天后的雅加达亚运会,当中大师姐耿晓灵更是因为这次亚运,放下教练身分亲身参赛。到底是甚么促使她放下教鞭,重回赛场呢?(封面图片:赖家俊摄)

武术项目自1990年起便成为亚运比赛项目,而香港代表队历年来更在其中获奖无数。正如亚运会武术比赛团领队钟伯光教授所言,今届武术队的目标是“三面奖牌,一面金牌”。香港武术队在历史上曾经得到过两面金牌,第一面是武术“天后”吴小清在1998曼谷亚运中夺得,第二面便是由武术“大师姐”耿晓灵在2010广州亚运中取得。

事隔8年,这位34岁的“大师姐”再次为香港披甲上阵,第三次代表香港出战亚运。原本她在2015年“世界武术锦标赛”夺金后,便从比赛场上退下来,转以教练身分带领后辈。而令她今次重新上阵,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发挥杰青精神,贡献社会,在精神上领导、帮助年青队员,教导她们消除紧张,让他们有更好的发挥。”
 

香港武术代表队合照。(图片来自:香港体育学院Facebook)
亚运香港武术队运动员:(左起)林闻谨、莫宛萤、许得恩、耿晓灵、沈晓榆、刘紫康、袁家蓥、梁倬熙。(图片来自:香港体育学院Facebook)

经历高峰低谷 从教练角度得著许多

对一名武术运动员而言,34岁可能在体能上已经不再是最佳的状态,但耿晓灵认为自己在精神、动作表现力上却仍不断进步。“比赛高峰期的话,2010年的时候是我的最高峰期。通过10、12、13年以后,虽然身体上未必是最佳状态,但精神上经验上却令我踏上另一高峰。”而当谈到武术生涯最难过的时期,“最低谷是在国内的时候,但来到香港以后,我感觉到参加每一个比赛都是全力以赴,都是比较舒服顺利,在精神上比较享受比赛的过程。”
 

耿晓灵在2017年获选为“十大杰出青年”。(图片来自: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选举Facebook)

教练和运动员职责上截然不同,一方是“教”,一方是练。到底“大师姐”在转化成教练的过程有甚么感受呢?

“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不适应,因为平常是师姐弟妹的身份一起训练,所以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后来她发现自己拥有其他教练所没有的特质,更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就慢慢适应了,和他们一起交流,但是用另外一种大姐姐的方式进入到教练的角色。”在这一两年跟他们待在一起,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带他们外训的时候,也跟一些老教练学到一些教学方法和加上自己的经验,慢慢创造出自己的教学方式。

先慢慢跟他们成为好朋友,后来让他们更贴心贴切地跟你一同交流,可以知道他们更多的心理或平常状态。
武术“大师姐”耿晓灵
“大师姐”虽然远看上去有股阵阵威严,但说起话来却是相当温婉。(赖家俊摄)

“大师姐”从教练这个岗位上,更发现到香港武术运动员有别于内地运动员的独特之处。她指内地运动员的训练模式一般都比较“模式化”,一定是跟著教练的节奏走的,面对著教练需要尊重服从。而香港的运动员则比较多元化,他们既尊重教练的意见,亦会有自己的看法还会跟教练沟通,令在练习上会有很多的创新。“他们有很多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在衣服上、动作上会有很多创新意见然后再跟你沟通。沟通过后,我们互相都会有更多的灵感,让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经历过“教”和“练”后,耿晓灵深深体验过两种身分的感受:昔日在场上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或是作为教练指导队员。虽然“大师姐”今次亚运会亦会亲身上阵,但对现在的她而言,还是比较喜欢当“教练”。“希望可以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能跟他们分享,更准确地给他们作一些引导,让他们能更快拿得到好成绩,为香港增光。”
 

耿晓灵:“对手就是我自己。”(赖家俊摄)

对于今次重投运动员身分第三次参加亚运,“大师姐”除了想在精神上支援年青运动员外,亦是希望能够藉著“最后机会”挑战自己、发挥运动员精神。她指现在跟2015世界锦标赛相比,自己在心态上更加成熟,在各方面的看法都有不同,对比赛的要求亦有不同。“年青时会以拿成绩为目标。今次则感到非常享受挑战自己,可以发挥运动精神。今次的对手就是我自己,希望发挥到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去到最后“大师姐”更透露,在这次亚运会后,便应该不会再参加比赛了。

 

雅加达2018亚洲运会
香港武术代表队名单

领队:钟伯光
套路教练:林杭贵
散手教练:张立功
套路运动员:
许得恩 (男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
刘紫康 (男子刀术棍术全能)
梁倬熙 (男子南拳南棍全能)
莫宛萤 (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
袁家蓥 (女子南拳南刀全能)
耿晓灵 (女子长拳)
沈晓榆 (女子枪术剑术全能)
散手运动员:
林闻谨 (男子5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