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A·咏春】“斩颈等于完结”:谈谈传统武术与武器的关系

撰文: 断水流大师兄
出版:更新:

作者:断水流大师兄
经武备志团队编辑

本文想从“斩颈等于完结”切入,讲讲传统武术与武器的关系,再加入其他猜想。这是一个超大的Topic,以我粗浅的知识绝对未有能力好好阐述,但因为这个话题实在太有趣,所以也想跟大家先分享一下看法。

这篇文章会有很多的猜测与联想,所以更像个开放讨论。但当然我也不是乱猜的,我会提出我的论点,如果不同意的话,“不喜随便插”。

从斩颈切入讨论

看到不同的黐手片段,因为都是“点到即止/寸止”,所以不会出现“被击中后反击”的情况。这当然是练习的好方法,但同时也令研习者未能习惯被击中后作出反应,不过每种练习本来就有得有失,针对某一练习的优劣亦无助于讨论。

而这些片段中,正如郭伦所说,常常会看到“斩颈”,而这一下“斩颈”对研习者而言,是“Finishing Move”,也就是斩到颈的话,就会停下来。

空手道的寸止比赛,背后有一个核心思想“一击必杀”,也就是它先预设了空手道家只要那一下打过去,就能终结比赛。这种预设究竟是否可靠,是好是坏在此不评论。只是,明显大部份以黐手为核心的门派,并没有这个想法。

很多门派在黐手中,都讲求快速、紧密,鼓励研习者继续攻击,击中后还要继续打下去,那代表其门派绝没有预设自己的攻击是“一击必杀”,更认为追加攻击合理。那斩颈后停下来,又是什么意思?是练习者传下来的问题?还是本来背后有原因?(另外,选择寸止这个训练摸式是否另一个问题?)

原因一:攻击颈令对方无反抗之力

用手刀斩颈可以打晕一个人的机率高低我不知道,但我肯定如果像极真“手刀斩啤酒樽”那样“完全转腰转膊”大挥过去,我觉得机率还是高的。

但就如片中所示,很多时候更像是把手放在颈边就完了,这种攻击又真的是否能伤害对方致未能反击呢?

我认同攻击喉咙的话力量不用太大,但有些黐手时斩颈的动作是放在颈边就完。但我觉得目标是喉咙的话,这个解释是有道理的。不过原因二和三才是这篇文章最想讨论的地方。

原因二:兵器

试幻想一下,如果斩颈时,手上是拿刀的呢?那我肯定轻轻架在对方的颈上,对方就会立即放弃投降。

对于一个极讲求速度的武术,这个说法其实有一定理据。因为兵器不用每一下攻击都用很大力量,甚至可以说在使用有刃兵器时,速度和准绳比起力量更为重要。浅浅斩在手指手腕也能伤害对方致不能拿兵器,在对方颈上轻轻一抹也能取他性命。

如果很多拳术其实都是为了兵器而作的预备训练,这又有没有道理?

很多人提到过去传统武术会用在护院、守卫工作,那赤手空拳去护院效率也太低了吧。而不同程度的民间私斗,就算过去不能私藏武器,用厨刀和狩猎短刀、或拿起长棍去跟人打也不是很奇特的事。

传统武术,一直都与兵器关系紧密。大部份门派都会要研习者修练一两种兵器,亦有一些门派的拳术开宗明义是“脱枪为拳”、“脱刀成掌”,虽然这些说法究竟是真的还是假托,当然难以定论,但也显示了拳术与兵器之间的连结。

咏春的八斩刀很有名,看资料所述是咏春研习者较高阶才学习的东西(起码要做好基本功),而刀法中亦有咏春的手法。

印尼拳是另一有类似黐手训练的武术,根据我的一位有练习印尼拳的朋友所说,因为他们有小刀、虎爪刀等等的兵器,黐手时的拍打都可以加入这些兵器,亦要防范这些攻击。想想如果手中有小刀的话,其实一击就能完结,那么要维持在黐手距离就变得不太重要。

究竟原本咏春体系中有没有八斩刀,那个“原本”又有多“原本”,都并非重要;而那一套是正宗不正宗我也不知道;所以别把焦点放在那派才是正宗及源起之类没有答案的话题。我只是想指出,传统武术于兵器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宝库,而现时所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当中有大量值得发掘的要素和技术值得我们未来去研究。

(题外话,任何人也不应神化任何技术体系。在作资料搜集时看到有人说八斩刀法之所以强,是因为会攻击对方最接近自己的部份,也就是手。而长兵器会打要害,所以八斩刀的刀虽短,但却可以先打到拿长短器的人的手。

别傻了,任何有兵器练习经验的人,其实都会攻击对方的手和前臂,长棍会打前臂,长枪也可挑手指,攻击对方的手并不是一门派独有的“独门绝技”。看过一些示范,八斩刀中有很多破长棍长枪的技术很值得学习,但它的利害之处必定不只是会斩手指。)

原因三:作支架?

在MMA中很多打击者都会在对方突进时,以一只手做Frame (支架),按著对方的胸口/锁骨/或颈,除了当对方想要缠斗时可以推开对方、阻止对方前进及保持距离外,也可以用触觉感受对方究竟是想打击还是level change用摔技。

BJJ 对Conor McGregor的分析中正有提到此技术:

McGregor的右手支架,有些时候其实和斩颈的位置相近。我并不是指“斩颈=Frame”,但是从中或许可以有一些技术可以研究出来。如果加入斩颈作支架,是否一个维持距离的好技术?我确实对此充满好奇。

另一方面,究竟“古法”的斩颈有没有Frame的效果,我并不关心。或许古人从来没想过,或许古人本来就是这样想,无论如何都对现在我们该如何运用关系不大。如果他们有想过,那我们可以找找他们是如何做的,同时反思为何现在没人这样做;如果没有,那又如何?

就正如大量过去没有的set up,都是后来才研究出来,没有研究就没有进步,只守著古书及一两句经文只会固步自封。武术是活生生的,只要有作用就应该拿来研究、拿来用。有新的实用东西加进去,才可以与时并进。

结果还是写了很多,同时希望各位前辈可以多作讨论和指正,今次系咁多先!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武备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