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十八铜人传说由台湾兴起 其中又有何典故?
看武侠电影长大的读者,一定记得,但凡在少林寺学艺想提早下山,必须经过少林寺十八铜人磨练,通关才算完满出山。那十八铜人究意所谓何物?又何以成为家传户晓少林“名胜”?
传说源由
“十八铜人”传说有不少版本,较出名的一个版本是源于唐朝十八棍僧救唐王的传说。隋末天下大乱,秦王李世民在一次战乱中得少林寺武僧协助而成功逃命,李世民登基为帝后为示谢意,以十八武僧为原型铸造铜像;另一个较多人提及的版本,来自福建省莆田县九莲山南少林寺。该寺于乾隆年间被烧毁,有五名僧人逃出,创立反清复明的洪门,人称“少林五祖”。
传说南少林寺设有三十六房、木人巷和十八铜人阵。三十六房即三十六间给僧人作不同武学训练的锻练室、木人巷则是一条满布木人的机关通道,由人操纵攻击闯关者、而十八铜人则为防止功夫未成的少林弟子因提早下山,功夫未够为人所败而辱及少林声名,故而设十八铜人于寺门前,弟子能击退铜人以示功夫够班,才算师成完满下山。有论者推测,十八铜人所以有“十八”这数字,是沿袭自佛教十八罗汉概念而创,这十八罗汉是释迦牟尼佛得道弟子,故以此为概念创作出镇守少林,试炼下山弟子功夫的十八罗汉。
现存古籍中有关“十八铜人”的记载,据龚程鹏先生研究,可能是清末文人笔记《虫鸣漫录》,据这书载,少林弟子学成下山时,必须打败守门的四名僧人与四只猴子,中间还通过一条满布机关巷子。若踩到机关,巷中十八个持兵器木人便会走出来攻击。而早期武侠小说中,如民初笔名“我是山人”所著《三德和尚三探西禅寺》中,少林寺有“十八铁罗汉”守在寺院门口;而金庸于1960年代《笑傲江湖》中,载令狐冲与桃谷六仙入少林寺密道,给内里108个“机关操纵铜人”打得措手不及。
电影让十八铜人蜚声国际
“十八铜人”这典故能脍炙人口,绝对有赖电影媒介所赐。对很多人而言,对“十八铜人”最深印象大多是源自周星驰电影《食神》:片中侍奉小气方丈的十八铜人,只是全身油上金漆的武僧,闲时与周星驰打牌聊天,周星驰一旦嚷著要走便蹦蹦跳跳、马上向周送上拳头折椅。可是,真正令“十八铜人”这创作桥段风靡全球、街知巷闻的,实有赖40年前台湾导演郭南宏(1935- )名作《少林寺十八铜人》。
电影《少林寺十八铜人》,片中32:00和46:00为破铜人阵情节
香港格斗界大师—黄家达
参考资料:
Emery:《从传说到电影:少林同人与郭南室的武侠世界》
黄仁:《侠骨柔情:电影教父郭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