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A】UFC 等机构的称重制度应如何才能保障拳手健康
近日,本来于UFC中量级作战的Luke Rockhold,说自己已经忍受够减重之苦,往后会升重到轻重量级比赛。尤其是说当他年纪渐大,就更难减重及回复。而他也指出现时减重影响了自己发挥,所以升重有理。
大部份搏击比赛运动员都会选择于比自己正常体重低一到两个量级的层级比赛。减重一直是搏击运动员其中一个最辛苦的过程,甚至有时比起比赛更加危险。过去,不少选手因为急剧的减重,而出现严重身体问题不能作赛,甚至有生命危险。
今天借此机会跟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和解决方法。
现时减重的问题
在One FC关于减重的新闻稿中提到:
在相同体重比赛的规则下,格斗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获得竞争优势,通常会在赛前进行脱水减重,例如连续三天甚至更长时间在赛前进行残酷的节食和脱水,而当达到体重标准后在通过摄取流食或者直接选择静脉注射的方式快速恢复体重。这种行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容易导致运动员身体透支诱发疾病。
因为尽管脱水减重的野蛮方式能够让体重迅速达到体重要求,但再次补充能量不能保证人体机能细胞中所有的电解质达到平衡,从而对身体的部分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影响职业生涯的长度。
如图片中的Daniel Lima,他在上年10月于日本参加 Pancrase 290,就因为在两天内减去16磅,以致他在称重时连站也站不稳,要队友搀扶才完成称重。最后比赛他亦以一致判定败阵下来。
同样是上年10月,UFC 216 中,Kevin Lee 挑战冠军 Tony Ferguson,也差点因为 Kevin Lee 未能降至155磅而受影响。当时 Kevin Lee 要在24小时内减重19磅,而他虽然最终成功过磅,却输了比赛。而同场比赛的 Nik Lentz 则更为严峻 - 他因为减重而引起身体不适要入院,导致比赛取消。
这种因减重问题而引起身体严重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以致于大家都有点“习以为常”。不过,这确是个可怕的“常见现象”。
即日称重是否可能?为何不升重?
当然“即日称重”,也就是称重后很快比赛,不给予时间让选手回复,可能是能减低极端减重情况的方法。在一些业余比赛中,确是有这个做法。
但这个方法的阻吓力,某程度上是种“赌博”:就赌选手觉得减重后短回复的优势,没有自然体重带来的优势大大。但万一有选手觉得还是减重优势大呢?那时候问题就更严重了,因为选手连那一天的回复时间都没有。
不给选手足够时间回复,不代表选手不会减重。因为减重的原因除了因为有体重优势之外,也有可能是因为战绩的历史原因。例如上文提到的 Kevin Lee,他19岁时就已经打比赛,打的正是155量级。现时他25岁,经过训练和成长,体重一定有上升,但他一直就在155磅作赛,如果他升重的话,就某程度上等于放弃了过去的战积。
如果他已经赢过 UFC 轻量级冠军,更再无敌手,那样他升重就是挑战;但他现时的成积,升重除了要面对更重的对手,而自己也要再次排队,对选手而言其实或许不是个合理选项。如果 Luke Rockhold 年轻5年,大概也不会说自己再忍不了减重之苦。
开新量级?
如果开新量级,例如开设165、175量级,那么选手就更易选择适合自己原本体重的量级比赛。按现时 UFC 的选手数量,确实开新量级是可能的。
但问题在于,开新量级或许会令情况更严重。例如一位205左右的拳手,不会去想打155的比赛,但当165量级出现,他或许会作一下尝试,结果面对的问题亦一样。
另一点是,开新量级会把人材分散到不同量级,以致冠军赛及每条腰带的可销售性及价值有所下降。单单这一点 UFC 已不太可能这样做。
“行走体重”系统(Walking weight)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不同组织都有不同的规则去保护运动员。One FC 就使用了“行走体重”监察系统(Walking weight)来防止极端减重的情况。在这一体系下,运动员不能通过脱水减重来达到比赛体重要求,而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渐进过程来控制体重。
与其他比赛前一日,甚至当日才称重的做法不同,行走体重的关键在于持续监控选手的体重,避免选手使用过激的减重方式。
组织对选手的体重作持续监控,选手需要定期在网上提交日常体重及训练体重,亦会采取随机检查,再根据资料,于比赛前八周锁定选手的比赛量级。至比赛周,选手需要每日称重,并会检查选手的小便比重(即小便浓度)以确保选手未有过度脱水,选手必须确保每日的体重及小便比重达标,以 One FC 为例,它会在比赛前三小时为选手最后一次检查。
如果选手打算转至其他量级,则必须在下场比赛的八星期前提出,而且需要经过体重及小便比重测试,医生亦可以提出更多测试,以确保选手是在健康的状况下减重。
另外,医生亦可为拳手设下最低参赛量级,以防止像 Anthony “Rumble” Johnson 那样要减50多磅到170量级的情况发生。
当然定期监察选手需要大量的资源,并不是每个 MMA 组织都能够做到。One FC 率先使用这个方法,确实是对整个 MMA 圈的好事。UFC 作为龙头,也应研究一下这个方法。两年前UFC 投入了大量金钱于反禁药,而其实除了公平性,选手健康亦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