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尺/钗】空手道、琉球古武道、华南武术的防身利器

撰文: 卫尔良
出版:更新:

在《忍者龟》当中,Raphael(红色)所执的兵器像三叉短棒,跟之前介绍过的江户捕快兵器“十手”有点相似,却又少了一边护手。其实那是始于东南亚,立于华南,成于冲绳的民间兵器——铁尺、“钗”。

 

形状变化:

这是铁尺/钗。(图片撷取自:http://bit.ly/2G5fOwa)
这是江户时代的十手。(图片撷取自乐天:http://bit.ly/2onLPoX)

“铁尺”,又名“笔架叉”或“浪人叉”,在冲绳、日本称为“钗”(和制汉字,日文“さい”,音"sai",大“嘥”鬼)。形状如一支短棒,持柄处前端有两根支钩作为护手,具档格、扣锁、刺击之用。其形制是长约一尺五寸的铁棒,在与持柄(Tsuka)连接处(Moto)装有护手(yoko),可用来格挡或架住刀剑的劈击。另外铁尺的柄末设有锤头(Tsukagashira),与中刺(Saki)、护手尖端(Tseume)、棒身(Monouchi)都为铁尺的常用攻击部位。

铁尺经常被误以为是另一种日本兵器“十手”。十手是江户时代“町奉行”(地方警察)的常备武器,为执法者所佩带,也即是日本警棍的前身。它的外形虽然像是缺了一边支钩的铁尺,但其护手长度通常较短,应用手法亦截然不同。例如铁尺设计上更便于旋转,利于正反两用。

 

尺身扁平的铁尺。(图片撷取自:scimg.cn)

铁尺之所以被称为“铁尺”,是因为古代的铁尺中柄是扁平的,用法近似于鞭锏,以击破对方兵刃为主。经过长期的发展,铁尺的中柄出现过各种形状,包括:六棱形、八棱形、四棱形,最终才成为今天普遍所见到下粗上细的圆柱状,其应用手法亦变得十分多样。

 

铁尺的历史:

铁尺最初来自于印度佛教及印度教的短柄三叉戟(Trishula),然后随著佛教传播,流传至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再流入古代中国。在印尼称之为"Chabang",在马拉称之为"Tekpi"。虽然有说法指铁尺是由中国发明,但有证据指出苏门答腊的Tekpi比中国的铁尺更早应用。

铁尺大概在唐宋时期流入中国,其后成为中国传统兵器之一,尤其流存于华南武术之间。传闻福建少林便以“铁尺功”作为看家功法之一,流行在华南广东、福建、客家潮汕、湖南株洲一带。

及至16世纪左右,铁尺伴随华南武术传入琉球国,成为当地武术兵器之一。除了民间锻炼外,钗亦被琉球王朝的“大筑”(警察组织)携带在腰间,用于缉拿、制服犯人或引导群众。虽然钗通常为双手使用,但据说当时传统的配备方式是同时携上三钗。(原因会在下文说明。)后来亦随著空手道的发展,成为空手道的演练兵器之一,并广为空手道习者所传习。

时至今日,在空手道以外,还有许多冲绳古武道保存了不少钗的应用技术,亦有“北谷屋良の钗”、“浜比嘉の钗”等,以创造者姓名或地方名而命名的钗型。

 

铁尺的用法:

(图片撷取自:YouTube,http://bit.ly/2IcVNnS)

钗在使用上基本上以2支1对,左右手各持一支。有别于短棒类兵器,铁尺的把持操控上更多地用到手臂肌肉、手指肌肉。铁尺的基本持握方式有4种:拳握式(左上)、扣指式(右上)、防守式(左下)、倒持式(非正统)。

 

以铁尺挡架砍击的手法。(影片来自:NTUCH台大长洪,YouTube)
以护手进行刺击。(影片撷取自:YouTube,http://bit.ly/2trDl7H)

不单像刀剑般握住钗柄以钗身进行攻防,还可以收回钗,附著在手臂上使用,用柄头像出拳般作出攻击。除此以外,不得不提钗的刺击技术。除了一般以中刺向前刺击外,更能够在以棒身打击或挡格后,以护手顺势刺击。另外,护手亦具有勾抓、扣住对方兵器的作用。

上文提及过传统的配备方式是以三把钗为一组,原因是钗有时会作为投掷兵器使用,即使一柄掷出,仍留有双钗使用。由于钗的功用在于制服犯人,所以在冲绳古武道的投掷技术中,一般会以腿部作为投击目标。在短距离投掷中,会握着手柄掷出。为了提高命中范围,甚少护手垂直地投出,而是护手斜向或水平地掷出,那么即使刺击不中对手腿部,亦有机会以护手刺中。在中远距离投掷,会手持中刺末端投出。

在空手道中,钗的基本技术包括“受け”、“突き”、“打ち”、“打ち落とす”、“引っ挂ける”、“贯く”等。在永春白鹤门的铁尺应用中,有“打”(挥)、“砍”(劈)、“弹”、“挑”、“刺”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