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打星踪】赵志凌:黄飞鸿第三代传人 最深刻作品不是《功夫》
在武林中,他是洪拳黄飞鸿曾徒孙,全球门生达20万人;在电影中,他能笑能打,令人印象难忘。赵志凌,九十后读者来说第一眼便认得他是电影《功夫》中,那位娘娘腔却力战斧头帮的裁缝;但对较年长读者来说,必定认得他是那位在七八十年代香港动作片黄金时期,经常客串演出武者的赵师傅。
赵志凌,是洪拳黄飞鸿第三代传人,第一代传人林世荣徒孙,第二代传人赵教的幼子。
由父亲赵教说起
父亲赵教,青年时身处中国政治动荡年代,为避战乱,随朋友移居马来西亚谋生。当年在马拉谋生不易,大家为免遭欺凌,多习一技旁身,赵教亦从江湖朋友介绍下,拜师黄飞鸿叔叔黄世荣学习洪家拳。其间适逢孙中山在南洋招人回国从事革命活动,赵教本想为国献身,但未能抽到生死签,无奈留在南洋从事矿功、裁缝等工作。
后来移居香港,娶了同样热爱武术的妻子,知悉黄飞鸿的徒弟林世荣在香港设馆授徒,夫妻二人遂一同拜师林世荣,继续在港修习洪家拳,未几成为林世荣助教。在他出身以前,香港沦陷,赵教回流乡下,父兄穿梭于东莞、九江、顺德一带祠堂,在各处表演谋生。战乱时期,亦收粮食作学费,教宗族子弟习武防卫,直到1943年才回流香港。
将洪拳推广世界
洪家在港一直成就非凡,赵教后来设馆授徒,广招门生。赵志凌幼承庭训,自小便给人叫师兄。他早于三岁便跟哥哥一同练功扎四平马,父亲以老一辈方法教学,动作做不好便打,不会因儿子而容忍溺爱。短短几年间,赵志凌要习腰马桥手腿法,练三星手、劈木桩,还要学不同马步变化:吊马、三角马、麒麟步等。
记者问及赵志凌,相比于其他南方拳术,洪拳有何特点。赵志凌表示,中国早年政治运动频繁,波及内地传统文化发展,武学也遭禁止。反之南方一隅的香港,成为避难之地,集各家各派大成,当中尤以洪拳保留最悠久历史文化,现在想重新推动中国文化,洪拳成为当中一个源头。
武学源流上,洪拳大师辈出,黄泰、黄麒英、黄飞鸿、林世荣;兵器上,洪拳兵器多样且具深厚历史背景,不少源自民间农田工具,子母双刀、春秋大刀、五郎八卦棍、锄头、九齿大耙;拳理上,五形拳、虎鹤双形拳等,虎刚鹤柔,有阴阳八卦、有五行,有内外,包含了中国其他拳术基本含意。他表示,洪拳有很多项目要学要练,需要较多时间浸淫,习者很难短时间全通各项,因此教洪家拳的人不多。
赵志凌所创办的“国际洪拳赵志凌健身会”门生广布全球逾20万人,他是如何将洪拳开支散叶呢?他表示,当年父亲叮嘱他千万不要收洋人为徒,那年代怕洋人学了洪拳会欺负中国人。赵志凌反思,现代要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弘扬世界,就要把洪拳技术授予各地门生。
适逢早年他拍戏略有名堂,他的武馆经宣传成为旅游热点,不少游客慕名拜访学艺。但他会选择的教,要看徒弟品德,若果教予坏人,就会败坏国粹。几十年来,他周游各国举办研讨会,推广洪拳,与不同流派切磋武艺,举办教练班,设立世界性段考制,若有人自知不足,一两年也可再回来深造。
现在门生已偏布尼泊尔、墨西哥、瑞典、德国、巴西等,他还定期带各地门生回中国祭黄飞鸿和祖先。“希望每个传人在他自己的国家将洪拳发扬光大,流传师傅的教诲和品行,一代传一代。”
早年拍摄作品最难忘
赵志凌如何与电影圈结缘?原来当年父亲开跌打馆,不少电影圈从业员因工伤来看病,结果他给电影公司看中,邀请他拍戏,起初他也以为自己拍不来,但后来也顺利入了戏行。赵志凌在千禧后复出影圈,但他最深刻的作品不是《功夫》、《西游降魔篇》等近年作品,而是最初入行头几年的作品。
他忆述,当年电影业分左右阵营,演员一旦在某阵营亮相,便不可以接另一阵营电影。当年有人邀请他任《巴士奇缘结良缘》(长城电影公司作品)动作指导,他表示只要不出他真名,便答应了与一众徒弟参与拍摄。而他少年时喜欢健身和打筋斗等训练,于是一并把学好身手的徒弟徒孙带入邵氏等片场,当中如韦白、萧玉龙,更一度成为七十年代邵氏武打片主角。当年做指导,将洪家的武术融入动作设计,所以最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