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骑士】浅谈15世纪欧洲板甲的性能和弱点
之前跟大家介绍过HEMA中的对甲剑技“杀击”(Mordhau)及“半剑”(Halfsword),但实际上这些技术所面对的对手——板甲,是怎生模样的呢?是否真的像大多数卡通中表现般“笨重如牛”呢?
本篇文章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欧洲15世纪时的铠甲性能和弱点。
板甲的发展简史: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基于冶金技术和铠甲工艺所限,其实完整的板甲经过长达近200年的试验后,要到14世纪后期、15世纪左右才被发明,在此之前的欧洲骑士一般都身穿“锁子甲”(Mail)、“板甲衣”(Coat of Plate)为主。
锁子甲早在古罗马共和国及古罗马帝国时期,已经被罗马军队所应用。由于锁子甲由金属环连接而成,能够大面积地防护砍割伤害,更广泛地分散伤害,又不会妨碍士兵的动作灵活度。直至13世纪中期,开始出现锁子甲跟小型板甲合用的情况,如把小块金属片钉在手套上的“半金属手套”,或是以金属片保护脚胫部位等。
及至12世纪末期、13世纪初期,欧洲发展出金属板以铆钉固定于帆布上的“板甲衣”。它的防护性能比锁子甲高,但防护范围大多只限于躯干前后为主。在欧洲铠甲史上,板甲衣是作为锁子甲过度至板甲期间的产物。
板甲的防护和活动性能
板甲由许多不同部位组合而成,基本包括:头盔、胸腹甲、背甲、肩甲、上臂前臂甲、肘甲、腕甲、手甲、大小腿甲、膝甲等。各部位的金属厚度不一,有时甚至会因应需要而追加额外装甲。
(第一段影片完整展示了穿著板甲的过程。第二段影片,4:46开始,详细展示锁子甲背后的不同层次。)
骑士一般会先穿护垫衣物,然后上锁子甲,最后透过第三者的帮忙,把板甲以皮带或绳索固定在自己身上,整过过程大约需时10分钟。另一方面,脱去整套铠甲亦需花上一段时间。
整套15世纪骑士铠甲,连同护垫衣物、锁子甲、板甲,重量大约介乎于20-35公斤。骤眼看来好像重量非常沉重。但其实这跟2016年美军单兵负重约为约54公斤(120磅)的数值相比,原来中世纪的板甲反而更轻。而且铠甲的重量会分散在全身各个部位上,所以体感重量会比实际重量轻。
虽然板甲看似笨重,但其实制作者在设计板甲时已经把活动能力计算在内:务求在提供保护之余,亦不会对装备者的身体活动造成过分限制。因此板甲的活动范围实际上比一般想像的还要大,可以作出大部分基本体能动作,包括快速奔跑(当然会比常人慢一些)、平躺后站立、跳跃上马、侧手翻等等。
所以,现实中板甲的活动性能相当不俗,绝不像漫画里表现般“大牛龟”兼“行动缓慢”,大家千万不要再搞错了。
中世纪坦克的弱点
板甲具有优异的防护性能,能够令骑士的作战能力凌驾于同期大部分士兵,但它绝非完全“无敌”。
首先,铠甲自身的重量对骑士造成非常高的体能负担。一旦骑士需要下马作战,即使体能上佳的战士亦难以长期全力作战,一般单次的作战时限只能在数分钟之内。加上全身包裹的装甲难以通风,使热气积聚于铠甲内部难以消除,加速骑士体能消耗,甚至导致中暑。
此外,为了令板甲保有合理的活动能力,设计上无可避免地在板甲间留有一定空间,而这些空隙底下只有锁子甲防护,所以便成为板甲的主要弱点。对手可以半剑或刺击瞄准眼部缝隙、腋下、手肘内侧、胯下、腕甲边缘、膝盖及大腿后方等部位,让板甲骑士受伤。不只如此,假若板甲骑士受到刺伤,他必须解除锁子甲在内的装甲,才可以进行治疗。那意味著,他又要花上数分钟才能止血。
另一方面,就是新开发的武器或经改良的技术,透过重重的钝击隔著板甲伤害对手,例如之前介绍过的长柄大斧、瑞士戟、钉头锤,或是“杀击”、“半剑”技术。或者,开发威力更加强大的双手兵器,如大剑/巨剑等。
最后,虽然一直有中世纪弩箭能够穿透板甲、板胸甲的说法,但一直没有确实证据能够证明。
冷兵器时代落幕:板甲的衰落
16世纪至17世纪初,板甲进入全盛时期,整个欧洲都出现以板甲主导战争模式和潮流。可是及至16世纪中,火药应用进入至另一层次,枪械被引入到欧洲战争当中。在大型火绳枪面前,虽然板甲能避免被子弹贯穿,但亦无法卸去子弹撞击的冲力,让穿甲者免受伤害。
直至后来17世纪初滑膛枪及燧发枪被发明,板甲的防护能力已经远追不及枪械轻巧而强大的威力,因此渐渐步入衰落。转而代之的是更为轻巧灵便的胸甲,最后因为已经没有铠甲能抵御枪械的伤害,有一段时间欧洲甚至放弃采用步兵装甲。
最后,板甲随著冷兵器时代的落幕,消失在欧洲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