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真人Show到科普节目——百花齐放的格斗节目(一)
作者:Lokka
经武备志团队编辑
随著UFC的兴起以及The Ultimate Fighter等格斗实况节目大受欢迎﹐在2005年到2013年之间出现不少形形色色与格斗技相关的真人Show及实况节目,由泰拳到Bellator版的TUF,以至科普节目都有,现在就粗略介绍一些值得重温的经典节目。
原来泰拳也有真人Show?爱Show off 的UFC主席Dana White“领衔主演”的节目,又有什么特色?
泰拳真人Show:《The Contender Asia》和《The Challenger Muay Thai》
在2008年,原本以拳击为主题的《The Contender》已经举办到第四季,而眼见系列的成功,制作单位决定同时进军亚洲市场,举办了以泰拳为主题的《The Contender Asia》,邀请了16位来自十二个不同国家的中量级选手参赛,参加者包括当时已经非常出名的John Wayne Parr和Yodsanklai Fairtex等。而经过15集的淘汰后,最终由Yodsanklai击败John Wayne Parr胜出节目,赢得了$150,000美元并获封“The Contender Champion”。
《The Contender Asia》原定的第二季预定在马来西亚拍摄并在2009年播放,但在细节和参赛者阵容都宣布后却因为某些原因令到拍摄延期,要到2011年才改名为《The Challenger Muay Thai》重新进行拍摄并继续在AXN上播放。
The Contender Asia OP
The Challenger Muay Thai 预告
Bellator版的TUF:正面挑战The Ultimate Fighter的Fight Master
由于在Spike TV上播放的《The Ultimate Fighter》的成功而间接令UFC成为热门话题,不少同类型的节目亦因而出现,例如印度的Super Fight League也有自己的《SFL Challengers》,以及MTV以几位希望成为MMA冠军的青年作角度而拍摄的《Caged》。而在2013年,UFC因为转投FOX电视而离开Spike TV,于是Spike TV就立即与而视UFC为最大劲敌的Bellator MMA合作,以有别于TUF的模式拍摄了《Fight Master: Bellator MMA》,希望制作出比TUF更胜一筹的节目。
节目邀请了Joe Warren、Randy Couture、Frank Shamrock和Greg Jackson作为节目的四位教练,分为四队再由参赛者选择教练而非TUF般由教练选择参赛者。节目以选手之间的比赛为主,每集至少打两场比赛,以参赛者出场前与教练的互动为焦点,刻意地回避了TUF以参赛者摩擦为重点的方向,基本上就是TUF有做的,Fight Master都尽量不碰。虽然节目开始时有点头威,不过并未如想像般为观众带来震撼,而且制作组欠缺运气也令节目雪上加霜。
原定在节目播放结束后于2013年9月的7日的Bellator 98大会中进行Fight Master的总决赛,可惜总决赛参赛者之一的Joe Riggs却在9月3日因伤被迫退出,要到2013年11月2日的Bellator 106才能出赛,导致比赛与节目结局之间未能做到一气呵成。而更令人失望的是,虽然Joe Riggs胜出了Fight Master,但他却没有在之后于Bellator参与任何赛事之下,就再次回到UFC出赛并被因颈部受伤而在第一回合的57秒以TKO被秒杀落败……而Fight Master亦只拍了一季就没有再继续。
TUF以外:寻找新星的另一途径
UFC除了TUF外,去年也有出现了由Dana White自己带队去小型赛事发掘有潜力选手直接过档UFC的《Dana White Looking for a Fight》网络系列。不同于选手要参与淘汰
赛去争取UFC合约的TUF,Dana White会直接去不同的赛事去与有潜力的选手签约。不过这个节目如其说是MMA实况节目,还比较像是Dana White自己的实况节目。
因为除了观看比赛外,也会加插了很多他自己颇为在旅程中的生活以及与其他主持的疯狂挑战。说实话,虽然有部分风景和活动也算是不错,但要持续看他七情上面达一个小时之久真的有够难受...... 可能他最近也发现了当中的问题,除了第二季的《Dana White Looking for a Fight》外,UFC亦宣布了依然由他“领衔主演”的最新节目《Dana White's Tuesday Night Contender Series》。
节目的形式将会是每星期带来五场现场赛事,用TUF的训练场地并直接在Fight Pass上播放。不过Dana White已经澄清这个节目其实并非UFC品牌,而是他自己的品牌。这个节目将在7月11日时已经开始播放,系列目前计划为期八星期。
说起《Dana White Looking for a Fight》﹐其实发掘选手模式的节目还有更早期的TapOut (2007年)。由MMA服装及装备品牌公司TapouT的三位灵魂人物亲身驾著旅游巴穿梭美国各地发掘和赞助有潜力选手﹐并在途中参观和访问当时的著名教练和选手,形式基本上与《Dana White Looking for a Fight》没有两样。
论对美国MMA社群及UFC的影响力,TapouT当年绝对是首屈一指,可惜因应潮流的改变加上创办人Charles LewisJr.*在2009年3月因意外离世,导致品牌的人气下滑。有机会的话会再介绍一下这个传奇的品牌。
*Charles Lewis Jr.在2009年7月入选UFC名人堂﹐可见UFC对他的贡献赞誉有嘉
Dana White 找到 Sage Northcutt的片段
以科学解构格斗技
除了比较正统的真人Show和小型记录片形式外,成功跑出而获得大量支持者的还有以武术探究为题材的《Human Weapon》、《Fight Quest》以及以数据为主的《Fight Science》系列。
2007年由The History Channel制作的《Human Weapon》共15集,由两位主持人到访不同武术的发源地去学习该武术及探讨该武术的级数和历史。而在《Human Weapon》播放后,Discovery Channel也在2007年尾推出了概念相同的《Fight Quest》。而在2010年香港电台也拍摄了方向相近的《功夫传奇》,先后介绍了各种不同的中国武术及亚洲武术。
《Human Weapon》在讲解招式时使用了物理算式的电脑模型,以科学揭开了各种“绝技”的神秘面纱,而另一方面,National Geographic的《Fight Science》系列就以更高科
技的方法和仪器去分析各种招式的破坏力和带来威力的原因。除了分析传统武术外,其中一集找来了MMA名将Bas Rutten、Randy Couture及Tito Ortiz等更集中研究MMA中的技术。而同样分析方法往后也用在《Sport Science》系列当中。虽然部分数据可能有点偏颇﹐但以科学的一面去分析武术却有另一番有趣之处。
*网络上著名的电脑人像示范就是来自《Human Weapon》。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武备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