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臂拳:模仿猿猴的拳法

撰文: 武备志编辑团队
出版:更新:

通臂拳,乃盛行于河北一带的著名拳法。它的动作模仿猿猴而成,比较重视长距离打法。按通臂门人形容,久练通臂拳能使身体上下畅通,脊背力量通达四肢、连成一气,故曰“通臂”。

通臂拳的流派众多,关于它的起源亦说法不一。有人认为通臂拳创自战国时代的武学宗师司徒玄空,部份人甚至追溯到先秦诸子的鬼谷子。实际上,真正有史可循的通臂师祖,是为清朝道光年间的河北人祁信。他自幼习武,擅使六合拳及大枪。后来他将猿猴的神态融汇自己所学,创下祁氏通臂拳,并在固安县任护院期间公开授徒。至于其子祁太昌,则在学成父亲的武艺后,再到河南马学礼处深造心意六合拳,令通臂拳添加了引手、提膝等技。后世称祁信所传的为“老祁派”,祁太昌所传的则为“少祁派”。

五行通臂大师——修剑痴的拳照(图片撷取自:http://bit.ly/2rxucWw)

少祁派的三代传人中,有一名修剑痴(1883—1959),他长年在京津一带投师访友,采百家众长,尤擅形意、太极等内家功夫。他将太极拳的黏沾技巧及阴阳哲理融入到通臂拳中,是为“五行通臂拳”。事实上,这种太极拳与通臂拳合一的做法,在通臂拳的历史里并不罕见。

早在清朝年间,河南通臂拳师郭永福就吸纳了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的技巧,创篇了一套“通臂缠拳”。由于郭永福在山西洪洞县一带授徒最广,故此拳又被名为“洪洞通臂拳”。洪洞通臂拳共有108式,不少招式的名称俱与太极拳相同,而洪洞通臂拳的核心——缠劲,亦与陈氏太极拳如出一辙。按王宗岳的《太极拳释名》,太极拳原先的名称为“长拳”,同样重视长距离的打法。故不少人认为两者实乃同出异名,或至少在传承上具备“血缘”关系。

另一门跟通臂拳有著交集的拳术,就是劈挂拳。从地理上讲,劈挂拳与通臂拳同样出自河北沧州,同者的风格亦是大开大合、运手如鞭,所以武术界又有“劈挂通臂拳” 一说。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少林门大师马英图及郭长生,便最擅劈挂拳。其中郭长生的儿子郭瑞祥,不仅将劈挂拳传至日本,更成为了沧州劈挂通臂拳研究会会长,正式为劈挂通臂拳定调。

以上是通臂拳的早年日本教学视频,可与劈挂拳的示范片段相对比:

此外,民间还有白猿通臂拳、少林通臂拳、独流通臂拳等各派流传。通臂拳的多元发展,以及跟其他拳术的互动,再次说明了武术的包容性及武者的开放态度,实在不可或缺。正是历代通臂拳师不藏私、不自满,才造就了今天通臂拳桃李世界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