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踢】技术解构:不同距离下的踢法与应用

撰文: 卫尔良
出版:更新:

后踢(Back Kick)被誉为是最具威力的踢击之一。外国曾经有科普节目对后踢的威力作出测量,最后显示一记能够产生高达1500磅力度。(其实这些节目的科学性相当值得商榷⋯⋯详看《不太科学的Fight Science》)而在近年的MMA比赛中,不时亦见到后踢的踪影。

在华语界中,通常会以“后踢”泛指所有踢法。在MMA当中,通常会以"Spinning Back Kick"泛指所有后踢,而不会再加以细分。但在英语中,其实已经会以不同的名词,如Back Kick、Spinning Back Kick、Turning Side Kick等,专指“后踢”。本文尝试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加以阐释不同的后踢踢击距离及发力方式。

今天就简单介绍后踢的基本分类及应用时机。稍后武备志将会另撰解构文章,详细说明后踢的动作要点及应用时机。

首先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到底后踢要“转”还是“不转”?

 

▍(一)中距离适用:传统式后踢(Back kick)

【先点击观看图片,看传统式后踢在比赛中的精彩画面】

(影片撷取自:YouTube,http://bit.ly/2EadiCA)

(影片撷取自:YouTube

先介绍传统的后踢踢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踢击时骨盆后指,及以推髋蹬腿发力为主。

 

(图片撷取自:YouTube,http://bit.ly/2Avjcfq)

此外,在出脚动作上,大致分成两种:从下方踢出,或从侧面踢出。前者的发力动作较小,能更快击中占住中线打击目标,亦能避免踢击因旋转而偏差,可是只适合打击中段的目标。后者动作虽然较大,较易变成以旋转发力为主的Turning Side Kick,但踢击的切入角度一般较好,亦能打击中段及上段目标。

在使用的踢击部位方面亦有不同说法:有的认为应脚尖朝下以脚跟踢击,有的认为应斜置脚掌以脚跟侧或脚掌踢击。前者能直接从下方踢出,踢击速度较快,但切入角度较窄,而且容易令打击轨迹向上(而非水平)。后者的切入角度一般较好,但踢击速度较慢,较大机会被对方以楔入化解。

Back kick适合打击接近直脚距离的目标,因此适宜用于打击较为固定的目标,例如防守中的对手,或站于绳边或笼边的对手。若面对趋前中或后退中的对手,则可能需用到以下接著介绍的后踢踢法。

 

▍(二)短距离适用:旋转式后踢(Spinning Back Kick)

【先点击观看图片,看旋转式后踢在比赛中的精彩画面】

(影片撷取自:YouTube

另一种是Spinning Back Kick,骤眼看跟未踢直的Back Kick一样,但其实它的发力方式跟传统后踢迥异:它是借助推髋,甚理转髋发力为主。而且在踢击时,踢击脚会处于曲脚状态。它既可以用于反击,亦可用于进击。

 

(影片撷取自:YouTube,http://bit.ly/2CGzJ53)

又或是用于进攻原地的对手时,利用转髋缩短距离之余,又借助转髋把身体重量加诸踢击之上。

 

▍(三)长距离适用:追击式后侧踢(Turning side kick)

(影片撷取自:YouTube

Turning Side Kick是传统后踢的变形,特点是在踢击时会完全扭侧髋部,以增加踢击距离。但由于髋部完全扭侧,使踢击无法借助推髋发力,而变成单靠脚力进行踢击。这种踢法的特征是:上身在踢击时会接近侧身,而重心脚会较一般后踢旋转更多,即脚跟并不直指目标。

一些初学者在进行传统后踢时,会不小心把Turning Side Kick和 Back Kick混淆。主要是因为他们把转髋和踢脚的动作分开进行,而不是把转髋蹬腿同时进行;又或是把后踢的发力动作当作是侧踢的发力动作。

 

以这条教学片为例,大家可以见到踢击者在踢腿时,其髋部已经停止推出或旋转。亦有可能是因为踢击者并没有用力踢出所致。(影片撷取自:YouTube

 

又以UFC评论员Joe Rogan的示范为例,大家可以见到他的髋部有跟进的动作,但它并不是后踢的向后推髋,而是重心脚蹬地的横向推髋。不过可能是因为距离偏近,导致他的发力距离不足,令踢击分成两段,变为“推踢”。(影片撷取自:YouTube

 

当中“蹬地推髋”的动作,对延长踢击距离非常重要。它能藉著降低重心,屈曲膝盖,让骨盆推出。但这种延长踢击的方法往往只能作单次打击,因为在踢击后身躯会容易随著骨盆堕前而失去平衡。其他的延长踢击方法可参阅《如何延长踢击距离?》

 

(影片撷取自:YouTube

当踢Turning Back Kick时,有些人会因为转髋而令踢击歪掉。这是因为当髋部完全扭侧时,人体结构会使大腿倾向水平,如上图Joe Rogan定住那样(当然不会提得那么高)。Joe Rogan在片段中便示范出,把“旋转”修正为“直向”的技术。它的原理是:透过把踢击脚的髋关节向内旋转,使原本完全扭侧的骨盆修正为向下,令踢击力量由旋转变成直出。

 

小结:

总括而言,其实并没有哪一种打击方法是“最正宗”或“最适合”,因为在不同的距离、时机、情况下,都有其合适的打击方法。作为练习者,我们应该认识了解不同打击方法的特性及分别,并加以练习,以应付不同时候的需要。切忌抱著先入为主的想法,认定某某方法是完美,而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