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象会通 马氏通备——马凤图
“八极加劈挂,神仙一把抓”,是民间国术界一句有名的俚语,意谓擅长逼身肘打的八极拳,再辅以遥距鞭打的劈挂拳,当可长短兼备、称雄一方。
在上世纪的战争时期,西北地区便出现了一套名曰“马氏通备”的武术体系,不仅融会八极、劈挂,还兼习翻子、戳脚、苗刀等多种不同武艺,有“理象会通,艺林正范”的美誉。
这套马氏通备拳的创始人,就是今天【武备志】要介绍的名家——马凤图。
马凤图(1888—1973),字健翔,回族人,出生于河北省沧县杨石桥。他幼年在当地的伊斯兰经堂接受教育,并跟父亲马捷元学劈挂拳,并随舅父吴懋堂习青龙拳及八极拳。
12岁时,马凤图在盐山县拜黄林彪为师,研习通背大架子、十二大趟子、六合枪、双手刀等多种武技,同时学习传承自李云标、萧和成的通备武术体系。
通备武术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拳师潘文学,他在盐山开办了盐山书院,并设文武科教授学生。由于他的武术体系采百家所长,内容丰富多变,故被称作“通备”。李云标及萧和成便是潘文学的两大弟子,而黄林彪则是李云标的徒弟。
1909年,马鳯图以不第秀才(即未能考中举人的秀才)的资格考入天津北洋师范学院,期后加入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1910年,马凤图接受同盟会“燕支部”(同盟会直隶省支部)的命令,与同盟会员、形意拳家叶云表等人创办中华武士会,并担任副会长兼总教习之职。
1912年,马凤图与其弟马英图、八极拳家韩会清等远赴东北,并结识了“奉天三老”(郝鸣九,胡奉三,杨俊峰)及流寓当地的山东螳螂拳家程东阁。他们以兄弟相称,经常一起交流拳法心得。马凤图便是从郝鸣九、胡奉三两人身上,习得了翻子拳、戳脚拳等艺,而他则将各式兵器要诀,授予了程东阁等人。
1920年,因受到连串政治运动影响,马凤图回到了家乡务农,除继续练武外,亦兼习中医。期后,马凤图率领一众亲属抵达河南,投靠冯玉祥的西北军,并随团进驻北京。
1924年,马凤图与张之江在张家口创办新武术研究会,负责编撰冯玉祥部队的武术教材,最终写成了《白刃战术教程》一书。与此同时,他又与弟弟马英图一起创编了寓枪于棍的“疯魔棍”、劈挂拳第三路飞虎拳,以及闻名遐迩的西北军团专属的刀法——破锋八刀。
(破锋八刀套路示范)
1926年,冯玉祥在“南口大战”中失利,开始向西面撒退。马凤图随国民军经宁夏进入甘肃,此后长时间在当地参与军政事务,任职国民政府。
1933年至1935年间,马凤图先后创办了甘肃省国术馆与青海省国术馆。可惜的是,随著长子马广达在战争中牺牲,马凤图再无心于仕途,自此基本脱离政界,专心研究武术及医道。
1945年,马凤图出任西北师院体育系副教授,期间为教课之需,创编了后来被列为劈挂拳第四路的“太淑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凤图继续以医术为业,担任了甘肃省中医协会主席、省武协主席等职。步入晚年的马凤图亦开始把毕生所学融会贯通,最终创立了风格别树一帜的通备武艺,是为“马氏通备拳”。
马氏通备拳包含了八极、劈挂、翻子、戳脚、剑法、鞭杆等多种拳械,亦有不同的内家训练方法。经过数十年的推广,马氏通备已经广泛流行于西北诸省,并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流行拳种。
1973年,马凤图去世,终年83岁。在他离世后,其子马明达等人继续在全国各地宣扬通备武艺,并著书立说,完整介绍各类传统拳械武术,令中国武术继续绽放生命力。
(马凤图之子——马明达教授示范的通备拳法)
(马明达教授的儿子马廉祯,同样是传统武术的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