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系列】传统武术的练与用
对于套路的批评,其中一个最流行的说法,是指套路无用于搏击,根本不应该在占这么大的训练比重。如果是表演类型的武术套路,这个说法自然合理,因为双方的目标根本不同,纵然某些训练内容有所重叠(如体能锻炼、身体柔软度等),亦不能将练此套路与搏击挂上等号。
然而,若是论及传统武术的套路训练,则须要小心论证。因为当中涉及到历史传承、方法论等问题,而厘清练用之间的关系,就更加是理解套路意义的必要前提。
本文便是以传统中国武术的套路作例,尝试剖释一下套路训练的实际功能。
练与用之间的若即若离
将练与用切割来说,原则上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做法。毕竟训练之目的,就是应用,很难想像两者完全处于南辕北辙的状态。但现实是练与用之间又确实不能直接等同,很多实用的训练方式,都需要再经过特定的中介,才能真正应用到搏击之中。
以搏击运动中常见的踢靶训练为例,若果习者没有进行实际的搏击训练,或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战术与之配合,即便踢靶踢得再厉害,亦难以在搏击时发挥出相应水准。
按照这个原则进发,要考察套路的实际功能,就不能单单观察其外型动作是否与搏击时相像,还要细致研究它本身的训练目标,以及在整个训练体系中的位置。
(形意十二形的示范片段,单看外形很难跟搏击扣连)
传统武术的理解和传承问题
当然,这不过是一家之言,不能证明所有传统流派都抱持著同一种练用逻辑。但上述的例子确实为探讨套路的实际价值提供了两条线索:首先,套路不直接等同于搏击,但它的意义可以在往后的搏击训练中体现出来。前提是该套路本身确实是以训练搏击的为目标。
其次,一个负责任的武术教师,应当教导学生辨别清楚套路在练用关系中所承担的位置,并有能力设计出一个成熟的搏击训练系统,让套路的价值在学员身上如实发挥。事实上,真正的传统武术从没有忽视过搏击训练,哪怕是牵涉大量玄学的《浑元剑经》,亦非常强调对抗训练的重要性,即“要择心性相投,为喂手之助。要彼此盘较,必以真心”。
与之相反,如果习者之间不进行任何搏击训练,授武者又不能指出套路训练的实际内容和目标,套路自然便流于空谈。会造成这种问题,牵涉很多不同因素,例如历史环境便令近代中国武术的传承多次出现断层,搏击运动又较其他国家迟起步(有关中国武术在近代传承的问题,日后将会另文探讨)。致使套路原先所蕴含的价值失语,习者又不能透过实践重现其意义,或赋予它新的功能。
更严重的是,类似问题不仅影响了套路的功能,还蔓延到了传统武术的其他层面。例如对传统拳谱的理解,很大程度便是因为传承断层及欠缺实践、研究的关系,而变得玄奥(详见《国术与国学》一文)。
结语
随著时代推演,不同武术及搏击运动都发展出不同的训练模式。与之相比,套路是否仍然是一种进步的练武方法(特别是以搏击为目标),的确值得继续探讨。然而应当肯定的是,套路本身的设计确实具备实用价值,至少曾在过去一段时间发挥过作用。
问题是它的价值需要整个训练体系去配合,才能如实反映出来。这既是历史的问题,亦是当今传统武术习者急须负起的责任。
(此文为武术套路系列的其中一篇文章,武备志的各编辑都对武术套路都有不同的看法,当中有所重叠、亦有所反对,毕竟这个题目在武术中的意义非浅,意见不同实不奇怪。如果各位读者有自己的意见,欢迎投稿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