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品势】从动作细节 看世界跆拳道的力学原理

撰文: 来稿文章
出版:更新:

作者:洛生

经【武备志团队】编辑

 

【武备志】之前介绍了ITF跆拳道独特的Sine Wave力学理论,强调在转腰的同时加上的自然、流畅的波浪形升降动作,藉著移动身体的中心发劲。今天笔者带大家了解一下,另一种跆拳道体系“世界跆拳道”(下简称为WT)的发力原理。从而在套拳和比赛规例的分别外,分辨两种跆拳道的武术本质分别。

在WT体系下,“品势”即是一般人认知的套路、套拳。WT目前有一整套公认品势,对于每套品势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明确要求。甚至在品势比赛中,动作的正确度更占有一定分数。此外动作表现,包括节奏、松驰、速度、力的表现等,亦是品势比赛的评分关键。

为甚么WT对于品势的动作会有严格的要求呢?或者是因为WT品势与其武术方法论息息相关。

坦白说,WT跆拳道的发力原则其实并不“新奇”,亦不“独特”,都是一些其他武术早已抱持的主张,包括:以身体主轴发力、螺旋发劲、缩短发劲距离等。而这些发力原则其实都蕴含在品势的动作中,现举例如下。

 

1。移动时维持重心高度

图片撷取自:Ik Pil Kang, The Explanation of Official Taekwondo Poomsae II, 2015

在马步移动时,ITF跟WT存在明显的分别。前者会借助起伏发力,后者则会避免起伏,以身体主轴发力。

当以马步移动时,以滑步保持相同的重心高度。移动时,首先通过后脚推动地面,以推动身体向前(上图1)。移动时,支撑脚应维持微曲,让其能在后脚越前踏出之际,蹬地发力(上图234)。当后脚越前时,支撑脚应维持原来位置,直至前脚著地那刻,才借助蹬地的力量稍微转动,跟髋部同时发力,把劲力从地面传送至上身的动作中。

图片撷取自:Ik Pil Kang, The Explanation of Official Taekwondo Poomsae II, 2015

假如后脚不率先蹬地的话,容易变成以身体带动下肢的习惯,使重心前倾(上图2)。若支撑脚在移动时,便早作转动的话,会使髋部过早转动,使劲力变成“推出”,而不是并发而出(上图34)。


2。以身体中轴发力,利用身体质量攻防

图片撷取自:Ik Pil Kang, The Explanation of Official Taekwondo Poomsae II, 2015

WT的上肢攻防动作,并不单纯依靠上肢的力量,而是从地面到脚、脚到躯干,再转移到肩膀、肘部和手腕的力量。换言之,即是以整个身躯的力量集中。

这主要依靠肩膀在躯干和手臂之间发挥联系作用,以肩膀将体重转移到手臂。它的重点在于透过放松肩膀,使手臂易于使用,并将肘部沉低及使其靠近腰部,使力量更能集中在整个躯干上。当使用上肢时,肘部决定了力量的方向。在上肢动作开始时,放松肩膀及手腕,集中在沉肘动作上。避免在挡格及攻击时,过份移动肘部,令力量散失。

此外,躯干对于传送体重于动作上是很重要的。当仅使用手臂但不旋转躯干进行刀手打击时,力量仅来自手臂。为了使动作应用到体重,在手刀打击的情况下,在手刀内摆之时,手腕扭动前,沉肘让手臂与躯干一起加速。在触摸目标的瞬间,扭转手臂并收紧上肢关节,方能用体重击打目标,使躯干的力量能有效传送至手上。

图片撷取自:Ik Pil Kang, The Explanation of Official Taekwondo Poomsae II, 2015

假如在上肢发力时肘部离身的话,它将中断躯干转送而来的力量,令动作只余下手腕的力量,而非利用身体质量挡格(上图3)。


3。螺旋发劲,此起彼落

WT的“螺旋发劲”不仅是指在快接触到目标时,透过旋转加速,以增强动作劲力的爆发性,更是指在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方法。在WT品势动作上,讲求动作内及动作之间的连贯性及流畅性,以及“一个动作的终结,便是另一动作的开始”。

由动作开始到结束,动作应连接不分开。从放松流动开始,结实地结束,再次回到放松流动。起动时缓慢,结束时快速,然后再回到缓慢。所有这些运动都应该有节奏地,弹性地由一个运动顺利连接几个运动一样。这样才能透过身体各关节同时加速,从地、膝、腰、躯干、肘关节、拳头,让力量并发而出。

而且为了令发力更为顺畅,WT公认品势把所有动作的幅度减至最小,删减多余准备动作及妨碍中轴发力的动作,使所有攻防动作变得更为简洁,能够更快速击中目标。

图片撷取自:Ik Pil Kang, The Explanation of Official Taekwondo Poomsae II, 2015

以WT公认品势的弓步中段正拳(Apkubi momtong baro jireugi)为例,它不是完全正身,而是髋部微微扭侧,上身为斜身。这样的话,已经扭侧的上身及髋部便可作为下一个动作的预备动作,而不需再作额外的扭动储力动作。

因此,大家在ITF套拳中不时会见到在一个马步中双手具有多个连续动作,但在WT品势中前后手分工明确,甚少在一个马步上单手同时作出攻防动作。这是为了确保动作能充分应用躯干旋转及身体质量作出动作,而非单靠手力而为。

总括而言,本文重点并不在于比较ITF或WT优劣,反而希望籍此机会让大家认识两种跆拳道体系背后的武术方法论,尝试欣赏不同的武术技艺。

最后,笔者不得不说声抱歉,由于时间及篇幅所限,未能仔细地好好说明WT的力学原理。有机会的话,必定再跟大家分享多些。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武备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