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Phone SE半个月用后感:机身细易操控 A13芯片强化影相质素
在上个月写完iPhone SE 的评测后,我继续深挖这台手机的细节,同时也在过去这段时间里围绕这台手机做了些实验。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我想我可以敲出这篇半月谈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玩机心得。
对我来说,iPhone SE 是一款出色的小屏手机,它非常适合单手操作,我可以很从容地用它,效率甚至比我用iPhone 11 Pro Max 还要高,但也正是因为它实在很小,有时优势反而会成为劣势。
▼▼▼相关图辑:点击即睇iPhone SE、iPhone 8八大对比▼▼▼
小尺寸操控自如,但偶尔也会有点尴尬
iPhone SE 很小,和iPhone 8 也长得很像,所以我在用这台手机时,偶尔会遇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咦,陈先生你的手机这么可爱。
这是我上个月买咖啡支付时店员对iPhone SE 的“称赞”,在手机普遍都是5.5吋甚至6吋的今天,一个身高一米八五体重75 公斤的人,手握只有巴掌那么大的手机,难免会产生一点反差萌。
当然,不了解手机行业的人也不会知道这是一台新iPhone。我在上周就遇到有人问“你这台iPhone 7 用着不卡吗?”之类的问题,我只好向对方解释这是一台iPhone SE,而且是新的SE,不是2016 年那台。
不过也难怪别人不知道这是新iPhone,毕竟它和iPhone 8 的相似度达99%,普通人更不知道它复刻的是iPhone 8,只不过是几年前的旧iPhone。正因如此,平凡的外观使得没有太多人知道它的存在。
过去半个月,我每隔两天就会去一趟广州Apple Store,在观察iPad 和妙控键盘的销售情况之余,我也在留意iPhone SE 的销售情况和顾客评价。正值疫情期间,Apple Store 店外总是排着两条长队伍,其中一条是等待进店消费的顾客。
▼▼▼相关图辑:即睇iPad Pro 2020 7大特点令你心动▼▼▼
在iPhone SE 开售那一周,我曾两次到店排队,每一段时间就会遇到店员出来问“有预约了SE 的顾客吗?”,但往往是无人应答。只有当店员说“今天的iPad 已经卖完了”,才会有三分之一的人离开。
但是SE 也不是不受欢迎,只是多数人已经拥有比它更好的iPhone,或者还是持观望态度。
进入店里,我能看到取货的人也有不少,大概能将Apple Store 的展示台围成一圈,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iPhone 能当麦克风来用。
后来我看了几家电商平台的数据,发现iPhone SE 这段时间的销量其实还不错,说明它仍然有不少受众。线下销售情况一般,或许是因为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已经从线下转到线上消费,又或者是因为这个和旧iPhone 几乎一致的外观,导致大家根本不知道它是一台新手机。
iPhone SE 小尺寸机身、Touch ID 在日常使用中的优势,在我前几天去理发时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天晚上我正在理发,苹果突然上架了新MacBook Pro,我是内容小组第一个知道这则消息的人,但此时正在理发师剪刀下的我没可能拿出电脑撰稿,只好赶紧电话通知同事跟进消息。
小尺寸机身的好处,在于能让我单手完成解锁、截图、打字、发送的操作。我用虚拟按键截图后,将截图分享到内容群里,随后拨打同事电话沟通内容及时跟进。在此期间理发师一边在我头顶梳吹剪剃,而我一边在忙着整理新品信息。
这些我都只用了右手来完成,即使我戴着口罩,Touch ID 也能完成解锁,这让我免去拨开口罩识别或输入密码的麻烦。
不过小尺寸操控虽然方便,但面对长内容显示时,也会让人咬牙的时候。
4.7 吋屏幕对长文章显示面积有限,若是碰上较大字体时,显然iPhone 11 Pro Max 的大屏幕要比小屏幕显示更多信息。这就意味着,在滑动一篇5000 字的文章时,我要多滑2-3 次屏幕才到底。
小屏幕面对分区显示时也会捉襟见肘,比如在用竖屏播放哔哩哔哩视频时,按比例缩小的播放框就会很小,视频内容看着就比大屏设备吃力。
还有一种情景是在编辑表格的时候,当缩小显示比例后,表格内容也会变得很小,不便于查看和编辑。
此外,已经习惯iOS 手势交互的我,在用回过去的经典交互方式时,难免会出现操作不适应的情况。比如我已经习惯了上滑返回主页,在SE 里我上滑只能调出快捷抽屉,返回主页我需要按下Home 键才行。
一些和以往不同的细节
iPhone SE 秉承了iPhone 8 的造型,但并没有将iPhone 8 的所有东西迁移过来,其中之一就是之前大家都关心的3D Touch。苹果自iPhone XR 开始就已经取消了这一功能,因此作为后来者的iPhone SE 也不会有3D Touch。
和iPhone XR、iPhone 11 这些LCD 屏iPhone 一样,这次SE 搭载了Haptic Touch 来取代过去的3D Touch,实际上Haptic Touch 在短按、长按的功能卡片上已经做到和3D Touch 相似的体验,经过两年的适应,大部分用户也已经从3D Touch 适应过来。
不过,Haptic Touch 还有一些地方依然不如3D Touch 方便,对于从旧iPhone 转移过来的用户,还需要时间去适应。我的同事Joy 刚从iPhone 7 Plus 转到iPhone SE,取消了3D Touch 他就不能长按信息框快速查看微信消息、回复,这给他带来了一些使用上的不便。
我将iPhone 7/8 两代机型的手机壳装上SE,并得出“三款iPhone 保护壳都通用”的结论。
但后来我尝试给SE 贴iPhone 8 的玻璃膜,发现十张不同品牌、规格的贴膜都出现了边缘不贴合的情况,后来我向相关人士咨询,得出如下结果:
iPhone SE 的尺寸虽然和iPhone 8 一致,但新机的玻璃面板两边弧度比旧iPhone 更大,按照旧iPhone 边缘弧度开模的贴膜,平面面积会比iPhone SE 大一圈,所以旧贴膜不能贴合新手机的玻璃边缘。
这也就意味着,贴膜厂商需要花点时间、花点成本去计算公差、设计模具,专门为iPhone SE 制出贴膜。
正当我受了十次贴膜失败打击时,我突然想到iPhone 8 的PET 软膜(普通塑料膜)或许能贴合SE 的边缘,后来我试了下......嘿,果然可以。
虽说PET 膜不防摔也不防爆,但至少能在我找到合适的玻璃膜之前,有一个避免给屏幕添刮痕的措施。
相比于动辄二三十块的玻璃膜,这个贴膜成本只花了我五毛钱。
▼▼▼相关图辑:手机应该向下放?点击即睇原因▼▼▼
A13 给相机带来的帮助不小
根据iFixit 的拆机报告,iPhone SE 的相机组件与iPhone 8 所用的基本吻合,此前我在评测中对SE 相机传感器的疑惑,终于随着这份报告而解开。
但尽管iPhone SE 所用的依旧是两年前的传感器,可从我们的对比测试中,它依然能有媲美iPhone 11 的成像表现。
实际上,近些年影响手机拍照质素的因素,除了取决于摄像头素质,隐于无形的算法也很重要,这里也就跟提供算力支持的处理器离不开关系。
即便是老旧传感器拍出了成色一般的照片,系统也能通过算法将画质救回来。
A13 给iPhone SE 相机带来了两方面优势,一个是画质优化的算力,另一个是基于性能而带来的影像处理能力。
画质算力体现在前面提到的成像素质,以及基于2D 画面加工出来的“人像模式”;影像处理能力则是能同时处理多个镜头画面,而在后期编辑时提供快速的画面渲染。
在之前的评测中,我曾用iPhone SE 运行DoubleTake 实现双镜录像,这样我就能同时录制第一人称画面和我自己,这是iPhone SE 基于A13 所实现的功能,对于Vlog 拍摄甚是方便。
除了双镜视频拍摄,基于A13 性能我们还能使用一些影像app 调整相机成像效果。
近段时间,我在用Focos 这款app 来后期照片,这款app 能自定义调整对焦区域,随后也可以根据对焦点周边进行光圈调整,突出对焦主体,或调整成移轴照片。
当然,这款app 所添加的光圈虚化也能调节成不同的图案,除普通的景深虚化,也可以将虚化区间设置为不同形状。若是操作熟练,也可以自定义镜头效果、画面降噪、调整柔边。
不过这款app 让我喜欢用它的地方,在于它能实现2D 画面分层处理。它可以识别出景物层次建立多维模型,随后我们可以对画面添加光效,进行后期补光。
乍一看,还有点像是前面提到的单摄“人像模式”原理,只是这是通过用户手动设置去完成。
而这些功能虽然非A13 独占,但A13 的确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神经网络运算平台,这使得app 在对照片进行层次分析、建立模型、完工导出时都只需数秒完成合成。
不过iPhone SE 在相机方面还是有一些物理不足,比如缺少了超广角相机,使得SE 成为了小而美的“双下巴缔造者”,而由于没有长焦镜头,因此相机取景框也没有2X 的裁切按钮。
所幸我在NOMO、FIMO 这些相机app 中找到了快速变焦的方法,比如在NOMO,我可以在相机的按钮中切换26mm、52mm 焦段,这相当于就是1X 和2X 倍率变焦。
而在FIMO 里,由于机身尺寸较小,我可以比较从容地用拇指拨动滑盘,尽管这顿操作下来大约需要两秒,但也是一种快速的变焦方法。
实际上,我一直希望iOS 在没有长焦镜头的手机里也能有变焦按钮,尽管没有专用长焦镜头,但有了2X 按钮能实现快速裁切,方便用户单手完成变焦、拍摄。
从画质上看,iPhone SE 的相机素质不差,它的出品已经很接近iPhone 11,约等于苹果旗舰级别的画质,也侧面体现了A13 算力对相机的帮助。但物理摄像头的不足,也限制了相机的创作空间,只能通过第三方软件才能扩展出新的玩法。
还好,iPhone SE 的性能和软件体系都不差,A13 提供了性能平台运行,iOS 也有不少出色的相机app,这相当于给手机赋予了“隐形的镜头”,给用户提供单摄以外的更多玩法。
备上无线充电器,能省去不少麻烦
小尺寸手机的屏幕小,电池也注定不大,所以一提到iPhone SE 的续航,就是大家又爱又恨的话题。
爱,是因为它能快充又能无线充电;恨,是因为它的续航时长。
我在iPhone SE 的评测中说过,“因为工作原因我不得不用iPhone 11 Pro Max”,这是因为大尺寸手机有大容量电池,这能给我这种日常重度使用软件、网络、拍照、录像的人提供长时间续航支持。
我应该算是为数不多给iPhone 11 Pro Max 上电池壳的用户了。
言归正传。按照我的使用习惯,iPhone SE 的电池由于物理容量小,所以基本都是一天1-2 次充电,每大半天充电一次的概率会高一点,因为工作是两点一线,电池主要消耗在路上看视频、听歌和刷网页当中,在家、在公司都是电脑办公,消耗的都是待机电量。
不过这个只是基于我两点一线的节奏,若是出外远离电源,我必须要在包里备上充电宝,不然电池会在不知不觉中消耗完毕。
当然,iPhone SE 的续航也没有那么不堪,按照我的使用习惯,它至少能有4.5 小时的亮屏时间,总续航大约有8-9 小时左右。
若是有条件,建议可以在家里、公司准备无线充电器,这样能省去每次拔插充电的麻烦。
iPhone SE 的命名与未来
其实关于苹果为什么要继续用iPhone SE 这个名字,外界早在手机发布前就已经有各种传说,但在我看来,这个命名除了是对过去经典的复刻,也有着苹果对全局产品线定位的思考。
如果你有留意苹果近五年的产品命名规则,会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细节,从入门级iPad 问世开始,苹果逐步用命名将各产品线的入门、专业定位的产品区分出来,而根据不同的定位,进行不同分层的定价。
而根据这一命名规则组合,我将产品分为三大类:
单一产品名称(iPad、iMac、iPhone 11、iPhone SE):定价适中,面向大多数普通用户
产品名称+产品属性(iPad Air、iPad Mini、MacBook Air):定价稍高,面向对产品特定要求用户
产品名称+Pro(iPhone 11 Pro、iPad Pro、MacBook Pro、iMac Pro、Mac Pro):定价较高,面向专业用户
通过这三大分类,苹果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脑产品能覆盖从普通大众用户到专业需求用户,其优势不言而喻,苹果的三驾马车在各定位人群都有对应产品供应。
若是普通用户,那么iPad、iPhone 11、iPhone SE 这些设备基本能满足到日常使用需求;
如果对产品有要求,那么可以选择不同属性的产品,但购机成本会稍微更高;
专业旗舰自然是最贵的,但配置也是全系最好的,有人说“名字带Pro 的电子设备都不便宜”,苹果当然也不例外。
iPhone SE 属于大众分类中的分支,它所满足的是iPhone 11 覆盖以外的用户,这些用户或许不是很在意屏幕大小、也不是很在意人脸识别,但能用旗舰三分之一的成本,买到旗舰一样的性能,也是一个比较划算的选择。
然而,手机向大屏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即使是以小屏着称的SE,也会随旧iPhone 退出舞台而重新迭代。
至于未来的iPhone SE 会是怎样的规格,4 和4.7 吋曾经是苹果最经典的规格,而作为开创iPhone 全面屏先河的iPhone X 和5.8 吋屏幕,可能会成为未来SE 的参考模型。
和iPhone 5s、iPhone 8 一样,iPhone X 为SE 提供了现成的平台,这对于定价不高、利润空间有限的SE 系列来说,是个节省成本提高利润的方法。
但“复刻”的精华在于旧模型融入新技术,因此未来的SE 也会基于这个复刻模型进行细节调整,以现有的技术补充过去的不足。
比如曾在iPhone X 出现的不锈钢边框不耐刮问题,在之后的iPhone XS 系列逐渐得到解决,这种缺陷或许在未来的复刻中不再存在。
当然,对于iPhone SE 的未来前景,都只是笔者根据整理资料所得的经验论,苹果会不会继续更新SE 产品线,这点和这一小分支产品在当今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有很大关系,在有销量统计出来前,我还是要对它的未来打上问号。
【本文获“AppSo”授权转载,原文:和iPhone SE 相处半个月,我想聊聊它的今天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