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互动交流答问会 讨论文艺产业、法治人才、应急安全
特首李家超今日(13日)出席立法会第二次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分两节讨论3个议题,包括“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法治人才”及“应急安全”。有议员提出,要引吸引国际资金投资艺术产业,亦有人建议香港的法学院可以学习伊斯兰法律。
特首李家超表示,推行行政长官交流答问大会的目的是为治港创造更高的价值,感谢各议员在上次的互动交流问答大会的表现,今日期望在文化艺术、法治人才及应急安全再作讨论。
李家超指,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成为文化艺术中心,推进文化自强;法治人才方面,他指香港有良好的法治人才,要善用现有资源,巩固法治地短,联通国际;应急方面,要提高对急应事件的保障事件,他指跨部门团队有能力,是节将探讨是否可与内地合作维持急应能力等。他指,今日三个题目继承上次的交流答问大会主题,期望与议员共建更好的香港。
李家超表示,第一节主题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是“二十大”报告中的第八节,指要发展文化,实施重大文化体系专案战略,要文化深度发展,说好中国、香港故事。他指,港府促请中外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活动成功吸引逾万人来港参与,可将深厚的文化搬上国际舞台,加上港有“M+”等文化博物馆等,对港的文化发展空间有优势,询问议员香港可如何更好发展文化及推进文创合作。
立法会议员杨永杰在会上指香港流行文化仍有很大的影响力,早前举办的张学友演唱会和林俊杰演唱会都有很多人欣赏,问到有否更多政策或基金帮助推动举办更多演唱会,以推动周边产业和旅游业。李家超回应指,同意如演唱会对推动本地文化很重要,认为香港在场地方面要多加努力,而《施政报告》亦有资助或基金帮助推动文化创意活动。
民建联选委界立法会议员陈仲尼指,西九文化区一流设施要邀请珍藏展览,大力推广活动,早前法国卡地亚在香港都有类似活动,希望更加吸引私人项目。他指可设科技设备入场观众亲身体验互动体验,同时不要忘记推广本土中华文化,应参考国际龙舟大赛,让活动年轻化、盛事化。
李:与内地合作推出旅游路线 “钟意打功夫就去佛山”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郑泳舜表示,提到《施政报告》中提到文化发展蓝图,他相信未来要做好文化艺术产业链,包括如何吸引人才等,他询问李家超未来该如何更好结合文化旅游?李家超指,文化旅游有协同效应,他指香港有西九文化区、故宫及“M+”,每年吸引的人流逾百万人,他指香港有不少博物馆,对推动旅游有作用。
李家超透露将举办文化演艺博览等,有不少新线路如绿色旅游、抗战历史路线、蓝色旅游线路等多方面发展,更可与内地合作,“我较为钟意打功夫嘅就去佛山”,可将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扩展至国际。
立法会议员霍启刚表示早前和文化业界沟通,他们指香港吸引国际投资做艺术,其中原因是香港物流配套难以取代,令他发现文化产业后面需要一系列的配套。他认为香港文化融资比较少,认为要加码,以培养更多文化独角兽。另外香港的艺术科技比较着重硬件,霍启刚建议建立更多中华文化的数据库。
李家超回应指,文化委员会现时包括推动文艺创意发展蓝图等重任,今日的交流会可以讨论一下文化融资的安排,但就认为第一步要增加投资的可能性,关注如何用好政府的投资基金,希望能用于策略性的行业。李家超说,最想发展的是知识产业平台,认为可强化配合文化艺术工作,至于是否需要设立司长或副司长统筹就需要再研究。
谭岳衡倡引入内地文创产业资金到港
选委界立法会议员谭岳衡称,香港近期多项文化交流活动,例如音乐晚会、展览很多是中资企业举办,问及如何让中资推展文创产业。
特首李家超称,感谢谭岳衡给予讲普通话的机会,希望他将就一下,听不懂可再讨论。李家超指中资企业建港方面期望很高,无论2019年“黑暴”,到现在建港方面都可以发挥力量,包括资金、网络方面,以及文化艺术推展方面。
他指中资企业很有作为,看到举办很多受欢迎活动,希望听听议员意见,反问谭岳衡觉得如何发挥中资的特别优势力量,推展文创产业化。
谭岳衡称,中资要将更多中外资源引入香港,特别是将内地文化资源邀请到香港,走进香港社区、学校,形成多层次丰富香港文化交流。他续称,中资要担当邀请者、支持者、赞助者的角色,中资要加大文创企业金融支持,引入内地有规模的文创产业资金到港、引入文创投资基金,协同香港艺术家,推广内地市场。
工联会郭伟强表示,现时输入人才、外劳政策关乎不同行业,他指人才输入前政府未有询问工联会意见,他强调政府未有得到劳工界共识及足够讨论,便全天候输入外劳。他重申,有不少前线员工担心公司不再培训本地员工,未入行的工人则担心公司将长期依赖外劳。他形容相关输入劳工政策已“米已成炊”,询问政府会否善用工联会做好把关工作。
李家超对郭的意见表示理解,并强调自己十分重视劳工权益,他重申本地劳工优先、不低于工资中位数、增加本地劳工培训。他又指,不会大量输入大量劳工,额度只是空缺职位的一半,仅期望提高竞争力,非长期措施,在26个行业中“批一个入一个”,并有劳工处把关。他重申,不论外劳或本地劳工都受到法例保障,“我嘅所有精力、关注点都摆喺本地劳工”。
李家超续指,愿意与工会合作,倘发现输入劳工中有造假等情况出现,绝不会姑息,重申这是短期措施。
第二节讨论两个题目,分别是“法治人才”及“应急安全”。李家超指“二十大”报告第七章强调提高国内法治水平的同时,要统筹法律法规的人才培养。内文又提到加快建设法治化水准,增强全民法治认识。
李家超指香港在法治方面有很多建树,包括良好的法律制度、法律人才和素养。香港获世界仲裁地点第三位,不少法律组织到港落户,法律人才备受国际认同。近年香港积极和内地合作,举办不同的法律会议和培训,国家构建法律制度进程上对涉外法律上有需求,咨询议员香港是否可以建设成为中外国际人才法律培训基地,是否可以贡献国家法治建设。
李家超指,“二十大”报告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包括大安全大应变框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等。香港在紧急事故已制定不同的应变计划,包括大亚湾应变计划,并加强演练以确保他们应变能力。他提到香港今年2月远赴土耳其参与救援工作成功拯救4名受困者。香港在应急方法累积丰富经验,但在硬件方面资源有限,包括山竹台风袭港后大量树木倒塌,超出硬件能力包括电锯无法应付,因此咨询议员香港可否自身优势和大湾区城市建立联防联控应急机制,和内地互补使用。
李浩然指香港较少中东法律人才 倡设非普通法的法学院
选委界李浩然表示,十分认为香港可成为法律人才培训的基地,他指普通法是一个平台,让不同法律在港互相交流推广的平台。他又指,香港是“一带一路”的折点,不过香港较少中东法律人才,建议在大学设立非普通法的法学院,开始培养新的法律人才。
李浩然又指,香港航运的人才开始转型,惟现时每年培训的人只有30人,提供相开法律培训律师楼也较少,期望政府可提出对策。
法律界立法会议员林新强称,香港有良好法治制度及人才,可以邀请海外法官参与审判,可以参考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案例。他指香港有潜力发展成为中外国际法治人才培训基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不过,他指出香港法律行业需要改革,才可以提升竞争力,教育方面香港缺乏统一法学专业证书收生及考试标准,学额不足令一半大学毕业的学生成为律师,统一标准进展缓慢,律师事务所、大律师新生有错配。他又称,大学教育阶段后需要大、强律所才可以培养成为优秀律师,但现时香港律师事务所很难合拼壮大,阻力重重。
李家超指其他领域都有听到、值得探讨,香港整个法律从业员提升本身能力,希望林议员多提供资料,让大家一起努力工作。他指律师会有努力,近期有进展,希望共同加把劲。
选委界立法会议员林顺潮表示支持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建立联防联控优势互补的联合应急机制,会否检讨已有十八年历史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合作协议,以配合后疫情时代和大湾区城市发展。
李家超回应指应急机制已在2018年更新,亦是处理疫情时的合作协议,在疫情期间既测试协议,亦有不断强化,整个过程上不断优化亦会要求相关部门包括医务卫生局,目前对传染病的突发事故有信心,另外现时亦就灾害性重大事故的协调机制咨询。
感谢关爱队热诚投入 “有超脱投入感”
选委界立法会议员尚海龙指,文锦渡有沉降后,两小时就解决香园围口岸塞车问题,可见深港两地应急做得好。他问及香港要防范风险,经过3年疫情特区重大危机处理机制有否提升,如何做好跨部门协调,做好社会动员。
李家超指,香港的应急系统都有强化,能随时动员政府3至5%公务员,即约9,000人随时加入突发协调工作。他指听电话、查询、系统操作,公务员驾驭有余,派送物资、关爱等行动的动员都有强化。他又称关爱队是重要元素,感谢关爱队热诚、自发投入工作,称“比打工心态跨出一步,有超脱投入感”。
他指任何应急机制第一要有预案、预演,跨部门有三级机制,即如可地区处理就地区处理;上一级就是部门处理;政府层面就局统筹。他指紧急事故协调中心就保安局统筹,再严重就他自己统筹。
装备方面,他指硬件有限,认为建立大湾区的应急机制有帮助,称大湾区装备应该好。法律保障方面,他指希望不需要用紧急法,部门如全心全意履行职务都要法律获得保障。
梁美芬亦建议 法学院可学习伊斯兰法律
经民联梁美芬表示,法治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提到香港具两文三语、行普通法,容易与国际接轨,她指有不少在港学习的法官或成为联合国法官,会否提供选拔联合国法官的机会。李家超表示,香港有不少公务员在现有制度下参与联合国工作,有良好成果,他指倘港有法官参加国际组织职位,香港必定会全力支持。李家超指,政府曾做调查,香港有不少判例成为普通法的参考案例。
李家超追问梁美芬可如何将香港优势扩展至国际上。梁美芬表示,香港有三间知名法学院,认为要有“一国两制”、国家使命感,她指香港律师可考大湾区执业试,而香港又可成为国际调解中心,相信将有不少国际调解员来港工作,可以宣传香港优势。她建议三大法学院除学习普通法外,更可同时学习多边国家的法律,如伊斯兰国家等法律。李家超补充指,政府会凝聚三大法学院及律师会的力量发挥香港优势。
大湾区联防联控 须处理三地法律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克勤指,大湾区城市建立联防联控应急机制是好建议,一旦发生区域性危机事件,三地政府有机制如何第一时间到灾区。他认为应尽早与广东省、澳门商讨安排。
李家超指问题一针见血,机制要处理三地法律,要符合三地法律而做到,深圳湾如果不幸发生火灾,其实已经有联合救火方案,先救援、后通报。他指沉船都有机制,内地可以到香港水域帮助,同样香港都可以,例如飞行服务队可以飞到大湾区城市救援。
他指参考救援队到土耳其的经验,有预先安排可以克服问题,香港希望向联合国申请成为有中型救援队伍的地点。
他强调需要考虑三地法规,但需要预先做很多工作。
选委界简慧敏建议,设立由高层领导架构,推出“国际法律2023”计划,与两个法律团体、三个法学院等合作,培养精通国际法律的人才。李家超表示十分认同,认为推动及领导是十分重要,他感谢简慧敏“连计划名都谂好,相信对国际人才好吸引”,他询问简慧敏可如何强化内地法律的培训。简慧敏表示,法律人才对认识普通法外,也要加强认识内地法律,认为未必需要全盘了解,但可有主题性的内地法律培训。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珮帆建议,跨部门团体可和内地相关部门建立常设沟通渠道,人才培养和培训,建立区域应变中心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她续指设立应变机制可促进设立大湾区智慧城市群,香港可作国际窗口,和大湾区城市服务全球,在港建设国际性的人道应变平台。
李家超回应指,意见与保安局筹备的大湾区互动应变机制类似,保安局已和内地有关单位沟通和建立,保安局局长稍后和他们会有大规模会议,之后会公布进展。
选委界立法会议员陈曼琪建议培训新时代高质量法律人才,内地与香港共同建设新型法律双学位,包括网络科技、数字经济等等。第二建议国家仲裁国际化,吸引海外机构来港设基地,研究成为仲裁中心。第三释放中小型律师行发展潜力,称九成律师行都是中小型,港府与内地政府要研究两地律师行联营合作。
李家超指建议很好、有建设性。至于帮助中小型律师行,他指律政司有提供帮助,大湾区律师考试都有港人成功考取牌照执业,本地律师合伙限制都有放松。他表示有一直推动帮助中小型律师行熟悉内地程序、民商事法等都可以帮助拓展机遇。
他指政府有计划帮助中小型企业,中小型律师行符合中小企的特质,政府相关资助都是适应,例如可申请中小企推广基金帮助,以及有中小企的融资计划。
民建联立法会议周浩鼎指,疫情前已有内地外交人员接受国际法律培训,未来亦有其他组织来港接受同样培训,香港如能得到内地外交部的指导,可继续进行国际法的培训,做好政府人员和国际外交人员的培训,带起香港声誉,私人机构如考虑到国际法的培训亦会考虑香港,做好国际涉外法治工作。
李家超回应指相信建议获内地很支持,他问到推展培训方面,考虑八大中心定位会不会更吸引。
周浩鼎回应指,首先考虑国际法的组织落户香港,体现国际地位。他指三大国际司法组织,其中两个分别在港有分署和律政司有合作,最后一个律政司副司长有到组织联系,争取组织在港开设分署。
李家超总结发言表示感谢议员的意见、提问、互动交流,他指是次交流继续开创在爱国者治港下的开创力,将于团队深入考虑各议员意见。他强调,团结做事、凝聚共识、掌握系统观念是做事的重点,把握好当前、长远、特殊、通过历史看现实等,他提到早前有多人取消登记器官捐赠,要看到背后有人故意取消,令到社会不稳,期望议员在现象中看到本质,未来共同构建更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