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坪山行|空中无人驾驶“云巴”换汤不换药?张欣宇:出乎意料
“原本以为云巴只不过是另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噱头,但实地考察之后,出乎意料。”立法会议员A4联盟张欣宇,前日(3月7日)联同其他成员杨永杰、梁文广、林素蔚,率团到访深圳市坪山区,期间试搭无人驾驶的“云中巴士”,瞬间变成“云巴胶”,大赞系统通过电池自行供电,省却大笔基建费用。他认为,云巴成功关键在于开发商比亚迪本身拥有一定的电池和造车技术储备,再加上其与当地政府充份互信、能够携手合作,“对未来城市的发展,确实可以有超乎想像的作用。”
体验自动驾驶
立法会议员A4联盟(杨永杰、梁文广、林素蔚、张欣宇)与陈绍雄及陆颂雄,前日(3月7日)率领40多名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和工商各界专业人士,到访深圳东部的坪山区。该区目前主要以“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推动高端先进制造行业,近年GDP增速位居深圳市前列,去年更以14%夺得广东省增速之冠,其中新能源汽车增值高达30%。向来关注交通运输的张欣宇,特别期望了解当地的智能出行进程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考察团在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区,亲身体验自动驾驶。该区自2019年3月启用,可以测试单车自动驾驶的标准和法规,以及网联式自动驾驶(通过V2X技术实时掌握外界环境以助车辆决策)的应用和验证。道路总长2.6公里,由六车道城市次干路和两车道城市支路构成,包含环岛、十字路口、停车场等典型城市要素,可以满足当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测试项目,例如交通标志和标线、交通信号灯、前方车辆、障碍物、行人的识别和响应,以及路边停车、超车、并道行驶等技术。
绕区一周后,张欣宇表示:“香港地方较小,基本上没有长途,也没有‘人车共享’的情况,很适合驾驶智能汽车。这次自动驾驶体验,非常充实,值得好好研究如何帮助香港立法。”同车的陈绍雄也滔滔不绝分享经历,坦言曾有片刻感到车辆有些迟疑,猜测可能是在调整算法,但他相信有关技术将会越趋成熟。杨永杰落车后则直呼“好稳阵,好舒服,好安全”,同时也感慨香港的无人驾驶发展明显落后于形势,单是比较港深两地的自动驾驶测试区就不难发现,“无论道路规模、车辆数目都‘无得比’。”
反思香港立法
杨永杰的担心不无道理。事实上,尽管运输署早于2017年起为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发出“车辆行驶许可证”,但截至去年6月底才向12辆自动驾驶车辆发出有关证明,容许它们于大学校园、空运货站、文化区、科技园区及工业邨等8个地点试行,到去年8月底才向一款由香港科技大学智能驾驶中心与“一清创新”(Hercules)联合研发、经过22个月专业测试的无人车颁出全港首张公开道路通行证,但目前主要仍然在测试区内运行。
可喜的是,特区政府终于去年年底向立法会提交《2022 年道路交通( 修订) ( 自动驾驶车辆) 条例草案》,建议修订规管无人车的框架,容许有意测试或应用自动驾驶汽车人士,先向运输署申请准许,再由署方根据法例审核包括第三者保险、车辆规定、司机/操作人员规定等项目,以及根据《实务守则》审核安全和技术要求、指定操作区域/路线、最高车速、指定司机、乘客人数等要求,只要通过就可分别获发“自动驾驶车辆先导准许”和“自动驾驶车辆证书”,届时即可正式登记领牌,在公开道路行驶。
无人驾驶的应用有望突破,但随行的香港新方向成员、土木工程师黄伟信认为,即使特区政府已经容许修例,但要在全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可能仍需数年时间,直到无人驾驶技术更趋成熟、储存更多数据熟悉香港街道情况,才能真正“安心出行”。
个个变“云巴胶”
考察团及后转往深圳坪山云巴1号线的“文化聚落站”,试乘由比亚迪耗用7年时间及投放近100亿元自行研发、有“云中巴士”之称的无人驾驶胶轮有轨电车“云巴”。
负责营运的深圳市东部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伟介绍,云巴最高运行速度可达80公里/小时,最小转弯半径仅为15米、最大坡度可达12%,能够适应复杂地形,可以深入社区、用于交通支线;不过,考虑到乘客的乘坐舒适度,目前公开载客时通常采取45米的最小转弯半径和12%的最大坡度,云巴将会不断优化轨道路线设计。
有考察团员认为,云巴的乘车体验类似香港的轻铁。而香港轻铁的最小转弯半径为25米,最大坡度则为6.5%,可见云巴更加灵活。不过,在转弯的时候,云巴抖动较为明显,不及地铁或轻铁平稳。黄伟信分析,个中差异可能源于云巴车身本就轻巧,而且采用橡胶车轮技术,不似地铁所使用的传统钢轮,所以避震程度有别,客运量也较少。
企业政府互信
杨永杰认为,云巴建在高架上,只需2米宽度的建造空间,加上车身较短,车站长度也很有限,十分适用于香港挤迫环境,而且造价仅1.5亿元人民币,性价比极高。鉴于目前地铁造价比较高昂,他建议特区政府参考应用至“三铁”发展项目,甚至引入内地的制造商及营运商,相信有关系统可以破解区域交通痛点,释放路面交通压力。
尽管政府已经搁置俗称“启德单轨列车”的“环保连接系统”项目,但杨永杰期望,云巴可为启德跑道区建设集体运输系统提供新思路。林素蔚也同样跃跃欲试,建议政府研究由“云轨”(比亚迪自行研发的跨座式单轨中运量交通系统)取代计划中的东九龙“高架无轨捷运系统”,可由将军澳宝琳、翠琳、康盛、到东九龙线延伸至慈云山和竹园,又或以“云巴”覆盖黄大仙半山区,打通黄大仙交通网络。
“原本以为云巴只不过是另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噱头,但实地考察之后,出乎意料。”本身是张欣宇非常关注云巴系统的建造要求和技术规划,大赞其在底部安装动力电池,不必兴建一般快速轨道所需的供电系统,大大降低地理限制和建造成本,非常适合用作中轻型公共交通运输工具。
“想深一层,为何这个不算复杂的创新系统,会先出现在坪山?”张欣宇续指,关键在于比亚迪本身拥有一定的电池和造车技术储备,再加上其与当地政府充份互信、能够携手合作,“对未来城市的发展,确实可以有超乎想像的作用。”
要急追新经济
考察团最后参观比亚迪公司总部展厅,了解其产业版图已经从能源的获取、储存到应用,形成以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子等四大产业为支撑的全产业链闭环生态。
梁文广感叹,电动及其他新能源车辆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尽管香港已经定下自2030年起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车的目标,但仍待政府提出完整的电动及新能源车普及化政策,例如吸引更多车厂将电动车款引入香港市场、增加充电设施基建及放宽新能源车在地测试的限制等,以令香港能做好准备,在2050年前达致车辆“零排放”的愿景。
陆颂雄则对一幅高达5米、挂满1200多项专利发明证书的展示墙印象深刻,认为这充份说明,只有走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之路,掌握高深技术,才是一间企业或一个地方的增长动力,而香港必须急起直追,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建立扎根香港的旗舰型科创企业。
考察团昨日(3月7日)早上由新启用不久的莲塘/香园围囗岸出发,先在燕子湖会展中心,与深圳市坪山区区委书记杨军率领的团队举行座谈会,从产业布局、智能交通等方面探讨港坪合作空间。午饭后,考察团又前往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透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展示,感受国家多年研发实体疫苗的艰深进程,又对琳瑯满目的疫苗产业叹为观止,尤其是5G智慧化接种门诊和无人疫苗接种舱,有助减少人手,加快接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