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走数?林郑月娥:前提是方向一致 否则勉强手拖手无意思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2017年竞选期间曾以“同行”为口号,惟任内经历修例风波,社会撕裂程度空前,又触发移民潮。卸任在即,林郑今日(12日)于商台节目上表示,“同行”的前提是大家要有个共同的方向,“如果大家南辕北辙,勉强手拖手同行亦都冇意思”。
她以政改为例,当日有人提倡“公民提名”,这与《基本法》要求“大缆都扯唔埋”,即使2015年政改方案通过,如果一些政治底因没有解决,最后仍然可能会有人提出“35+”试图夺取政权。

林郑:8.31比今日选制更开放

林郑月娥指出:“同行系需要有个方向嘅,即系如果大家南辕北辙,你勉强手拖手走同行系冇意思嘅。”她指,在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上,香港要有繁荣稳定,才有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一些人本身未有足够认识,亦有别有用心者鼓吹港独、自主、公民抗命等,久而久之令“一国两制”愈走愈歪,如果每次都采取退让、息事宁人的态度,最终走下去也会走错方向。她指修例风波的程度前所未见,中央没有办法不出手,而行动是果断、有必要性,令香港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大体上现时香港比起回归以来任何时候,更有基础走下去、走得更稳固,希望下届政府加快处理《基本法》第23条立法。

其中主持人问到政制问题,引述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指新选制要“长期坚持”。林郑指出其任职政务司司长时,自2013年起正好负责政改,希望循《基本法》第45条以及大众诉求,达到一人一票普选特首。她指,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政治体制属中央事权,《基本法》第45条亦有一定规范,如果港人接受这个宪制框架,绝对有信心未来做到普选。不过她批评当时社会“长期充斥公民提名”等等想法,形容是“大缆都扯唔埋”。

林郑形容今日的新选举制度,与2014年的人大8.31决定已相当接近,甚至8.31决定比起今日的制度更为开放,保证了最终会有2、3名特首参选人,不会有自动当选情况。但她认为未来完全有可能性,满足到《基本法》所承诺的民主诉求。

指当日即使政改通过 仍会有人提“35+”

林郑月娥于2015年政改方案中,是“政改三人组”之首,当时方案在立法会闯关失败(期间建制派协调失误一度离场,成为经典闹剧)。被问到如果当日政改通过,往后香港所走的路会否不同,林郑认为这难说得很:“我感觉到香港其实去到𠮶段时间,十几二十年,已经潜藏咗好多反中央嘅情绪,同埋有啲外部势力嘅影响已经聚集喺香港。咁所以当日如果做得到,会唔会出现另一套问题,例如跟住会有搞‘35+’?用某一种组织或者系误导嘅方法,令市民亦都同意用呢种方法去夺取政权?”

所以林郑认为,即表面上做了普选,如果没有处理一些底层问题,仍然无法运作顺畅。她举例指第三届政府做了政制改革,将立法会由60席加至70,衍生了俗称“超级区议会”的5个席位,反问如此增加了民主成份,对整体香港的民主发展到底是否好事,抑或令香港更加偏离宪制秩序。

林郑月娥接受商台节目访问。(商台提供)

不担心港人移民 未来需再提升青年民族自豪感

被问到香港“人心未回归”的问题,林郑认为重要之处在于提升青年的民族自豪感,指香港人其实绝大部份热爱国家,在一些非政治性事件上,如中国运动员访港、国家军舰访港,市民都十分雀跃。因此未来要做好教育,提升青年对国家的认识。她又指,之所以争取故宫博物馆落户香港,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希望透过介绍祖国的历史文化,强化市民对国家的身份认同感。

近年香港出现移民潮,林郑认为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往往是“推和拉”的因素,一方面由于疫情,香港长期不能实现人员往来自由,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利用《国安法》实施后的政治状况改变,以自由为名推出措施方便港人移民,但实际上是吸引香港人才。不过林郑表示不太担心,最重要的是香港能重新吸引海内外人才,对未来十分乐观,认为香港的优势不易被取代,国家对香港的支持亦十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