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选举论坛变独脚戏 李家超“一人模式”下的公众距离感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特首选举唯一候选人李家超前晚(4月30日)参与由7间电子传媒举办的答问会,回应房屋、政制、移民等议题。在“一人模式”下,李家超整体表现四平八稳,过去选举论坛火花四溅、候选人金句连爆的画面,已不复见。
事实上,今届选举时间紧迫,非但候选人公开活动减少,市民大众对候选人的了解也较为平面,从传媒论坛的安排可见一斑。有政界人士认为,这种模式对候选人的“保护”做得充足,但未来特首与市民仍有一定距离感。

论坛有火花助提高公众关注

前日答问会为时1小时,不设现场观众,主办方早前委托树仁大学民调中心,随机抽样市民提问,并现场播放市民预先录影的问题,让李家超回应。每一节都有指定范围,首节为土地、房屋及经济,第二节为抗疫与民生,第三节为政治与内地关系发展。

纵观全场答问会,其实最主要亮点只有两个:清楚表明政改并非下届政府优先工作,以及在临完场前向移居海外的港人表示,香港是一个“可以追求梦想、发展、自由、包容”的地方,欢迎回港一起建设。传媒提问过程亦显得客气,问题内容经预先协调,未见尖锐提问。

过往三届特首选举,姑勿论谁人胜算较高,由于有竞争对手,候选人就不同议题针锋相对,如2007年选举中梁家杰多番质疑曾荫权政改立场,是否支持2012双普选,提出“有得拣,先至系老板”口号。2012年特首选举,梁振英、唐英年就僭建、诚信问题等问题互相攻击,唐英年更爆料指对方说过“始终一次要出动防暴队、催泪弹对付示威者”(梁批评唐揑造事实),“你呃人”、“我主场”成为选举经典金句。

2017年,胡国兴与曾俊华合力“招呼”林郑月娥,其中曾俊华直指林郑会带来“撕裂2.0”,林郑则回敬曾俊华“办公桌很干净”,暗讽对方工作没自己勤力。此外,对上两届在有竞争之下,设各候选人“主场时间”,可以向提出尖锐问题,如果觉得对方答非所问,可以向主办单位要求停止对方发言。

以上选举论坛的火花,纵使对选举结果没实质影响,但毫无疑问增加市民大众对选举的投入感,并且成为一时佳话。有一些互相质疑的内容,也不是单纯的“八卦”,例如林郑月娥有关办公桌的描述,也侧面有助市民了解林郑月娥的工作风格,即事必躬亲,令未来特首的公众形象更具立体感。林郑月娥曾在选举论坛扬言,“如果香港人的主流意见认为我无办法担任行政长官,我系会辞职”,过去两年多的政治风波,大众仍不时“翻炒”其金句。

▼过去三届特首选举有人竞争 候选人论坛火花四溅▼

市民易觉得事不关己

有建制派人士分析,以往选举候选人火花四溅互相攻击,“公众梗系睇得过瘾”,但易引起建制阵营撕裂,不利日后施政;加上今届选举只有李家超一名候选人,所有焦点集中在其一人身上,稍一失言很容易被放大,相信竞选团队宁可答问会过程“平淡”一点。

根据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过往的说法,香港特首选举现时正在走向“精英政治”的道路,选举首重精英阶层的团结,最终成功当选的人都是在上层建筑之内广受支持的人,所以根本不需太多公开的对碰。

不过有政界人士坦言,“精英政治”固然有其好处,就是稳定、安全,但银币的另一面就是市民大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投入感会下降,“觉得根本唔关自己事”,对复和社会未必是好事:“答问会本身是增加候选人曝光度、市民进一步认识他们的好机会。太过怕出错,其实会形成另一种问题。”

李家超到访天水围天恩街市。(郑子峰摄)

李家超团队中人:选举新气象

有竞选办中人表示,香港政治环境已经转变,不应盲目追求“好睇、有soundbite”,更应强调结果,即当选者可以为香港带来什么改变,又指完善选举制度后,以往那种互相攻讦、挖黑材料的风气已成过去,像去年立法会选举,选委界议席有竞争,但大家是比拼理念、政纲,呈现政治新气象。该人指,李家超态度诚恳、务实,愿意聆听意见,未来仍有很多机会与市民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