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选举︱澳门一人模式为何适合香港?刘兆佳:爱国阵营团结未足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特首选举提名期第4天,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昨日(6日)下午辞任并即时休假,准备参加特首选举,政界指李家超是“唯一人选”,今届特首选举会奉行类似澳门的“一人模式”。
现行选举法例下,一人参选仍须751名选委投票支持才可当选,但在无竞争对手下,候选人答问大会势必成为李家超的“独脚戏”,以往特首选举候选人针锋相对的情况将不复见。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指,“爱国者治港”的格局新建立,爱国阵营内部的团结性仍未足够,在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下,须严防敌对势力趁机生事、挑拨离间,因此“澳门模式”是较稳妥做法。

▼过去三届特首选举有人竞争 候选人论坛火花四溅▼

+1

过去三届火药味十足 选举论坛妙语连珠

民主派汲取2002年董建华在无人竞争下自动当选连任、2005年曾荫权于补选中自动当选的经验,于2006年起的选委会选举中积极抢攻,越过提名门槛,因此2007、2012、2017年三届行政长官选举,民主派皆有提名候选人参加。

其中2007年特首选举,破天荒举行电视直播辩论,曾荫权与梁家杰两人针锋相对、火花四溅,虽然对最后结果无实质影响,但无可否认提高了选战气氛,吸引到香港大众市民关注。2012年唐英年公开批评梁振英“你呃人”(梁振英否认说过要出动催泪弹、防暴队对付反对23条立法的示威者);2017特首选举曾俊华批评林郑月娥“三低”(低民望、低能量、低认受性)、林郑公开表示如果主流民意认为她不适合当特首就会辞职,都是在选举论坛上的“经典金句”。

在新选举制度下,候选人须获五界别至少15张提名票,合共不少于188票才可入闸。而第五界别等同“国家队”,加上选委会内民主派已基本“清零”,因此今届特首选举在入闸第一步上,已由中央掌控,无人有能力“冲灯”成为候选人。如果今届特首选举真的只有李家超一人参选,几可肯定上述火花四溅的情况不再复见。虽然在现行条例下,即使只有一人参选仍需经过投票才能当选,但相信选举会在一片“和谐风”之下举行。

刘兆佳。(资料图片)

刘兆佳:一人参选仍可举行大型竞选造势

刘兆佳指,“一人参选”未必是新选举制度之下的常态,不排除往后的选举仍有竞争。不过现时是“爱国者治港”确立初期,爱国阵营的内部团结性仍有待建立,再加上内外敌对力在国安法订立后只是处于“休眠状态”,不排除他们可以透过其他途径制造事端,试图左右选举,散播不利选举顺利完成的资讯,离间挑拨中央与特区,以至不同候选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这情况下,刘兆佳认为在复杂险恶的国际形势下,中央自然不希望爱国阵营产生恶性竞争、造成分化,这也不利港府日后施政,“况且从中央角度看,也未必同时有那么多人可以接受,中央要衡量内外环境,找出最适合贯彻未来几年方针的人,可能只得一个人合适。”他又认为,即使只有一名候选人,同样可以进行大型竞选造势工作,但疫情下无可避免一些活动会受到限制。

李家超已辞任政务司司长,准备参选特首。(罗君豪摄)

蔡子强:有竞争选举 候选人更有动力完善政纲

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表示,站在市民大众角度,即使无份投票,当然也会希望选举有竞争,可以通过辩论了解候选人之间的政纲、能力等,而候选人即使预先获得“祝福”,都要积极向选委争取支持,许下更多承诺。候选人亦要花心思准备辩论和公开演说,政纲推陈出新,争取市民的支持,例如上届林郑月娥明知民望落后曾俊华,就要防止当选时“民望输得太难睇”,谈更多民生。

他指,“正如为什么很多政治人物当选后都会有民望相对高的‘蜜月期’,就是因为一段密集的选举工程,候选人可以透过互动争取市民的支持,而非只是单向的演说。”如果选举最终只有一名候选人,加上今届选举由酝酿真正人选到正式选举日只有一个月时间,很多选举工程都要“压缩”,相信这些争取支持的竞选工作难以进行。

不过,蔡子强相信在目前政治环境下,民意非北京首要考虑,最重要的是防止建制阵营撕裂,“以往的选举造成很多建制内部的挪裂,最典型的像2012年唐梁互揭丑闻,演化成恶意攻击,甚至可以说,当年是史上最‘难看’的特首选举,相信北京最怕这类事情再次发生。”

蔡子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