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拆解饮食业人手不足 徐汶纬倡重设职业先修学校培训人才
立法会选举即将举行,各个界别都有竞争。在饮食界,金记冰室老板、稻苗学会主席徐汶纬将挑战已担任该界别议员21年的自由党张宇人。
徐汶纬作为80后,是饮食业后起之秀,而从“边青”发奋创业的经历,令他体会到饮食业界存在的困难,原来与教育制度有莫大关系。他的政纲有很大部份着重为业界引入新血,直言业界人士“一开口第一个问题,就系请唔到人。”
疫前开店成本高峰 今减租食材成另一难关
徐汶纬2012年接手金记冰室,转眼已过接近10个年头,10年间一步步开分店,可说是带出“冰室”潮流。他表示这10年间开店成本大幅上升:“我记得10年前开分店劳工成本平啲、初期投资又平啲,因为家私餐具都是内地嚟,当时物价、物流都无咁贵,人民币又无升值得咁犀利。”他说,10年间开店的投资成本上升了20%左右。疫情爆发前是开店成本高峰期,因租金较贵,令按金上期水涨船高,各行各业均在“争舖”,业主可“善价而租”。
疫情爆发、租金回落,是否减轻了成本?徐汶纬说,疫情前租金成本占收入约两成,人力成本和食材各占约三成,三大项目已占了收入八成,余下还要计灯油火蜡、折旧维修,实际赚约5至8%。疫情爆发后成本大幅转变,虽然业主肯减租,但食材升幅很惊人:“全球食材因为通胀加价,加幅达三至五成。”他表示,疫情后出现运输问题令食材供应紧张,部份食材甚至断货。“买只鲍鱼,活嘅大连鲍鱼10蚊只,但一斤菜心20蚊,你谂下件事几唔寻常,你就知道我哋有经营压力。”
饮食业开店“表面风光” 疫下竞争加剧
成本没减,竞争却趋激烈。疫情前弥敦道、英皇道都是银行、珠宝钟表和化妆品店舖,因为这些店舖有能力承租。到了疫情发生后租金回落,弥敦道店舖结构转变,多了很多食肆。有些在疫情下被裁员的业界人士,见舖租回落,“几个师兄弟”夹份开舖“闯一闯”,亦有其他行业老板自己本行生意减少,见饮食业继续扩张,于是尝试转型。表面上这是代表饮食业生机勃勃,但其实疫情下饮食业整体生意减少,大量新开店舖令竞争恶化。
蓝领人手短缺 厨师宁不升职保厨房运作
经营最大的压力仍然是人手,徐汶纬与业界见面时,不论是中高低档次、中西日韩各类型餐厅,全部都向他反映请不到人手。劳动力不足不单深深困扰饮食业,还是全港多个行业的共同难题,“建筑、司机都唔够人,有啲人话饮食业畀唔起人工所以请唔到人,但建筑业畀1,000、1,500蚊人工(日薪)都唔够人。”
“以我哋饮食业为例,资深啲、年纪大啲嘅,一系退休,一系去大湾区发展,一系就移咗民,一系就过咗身。”老将退场,中层本应可以“上位”,但有不少人却“宁做二镬,不做行政总厨”,原因是没有新血入行,于是自己宁愿做二厨、三厨来维持厨房运作,同时亦不用烦“揾唔到人”要自己加班顶上。
读完大学、IVE、副学士 不愿做楼面人之常情
劳动力断层,徐汶纬分析是教育制度的结果。他说,八十后、七十后读书时,考不上中三、中五的人可以出社会工作,成为学师,成为蓝领阶层。现在学生小一读到中六,而且大部份家庭都能让学生在读完中六后继续读大学、IVE或副学士课程,再进修下去“一定唔会做蓝领”,所以形成香港白领、文职员工容易请,但任何行业招聘蓝领都很困难,“唔系年轻人唔肯做,而系制度唔同咗”,“将心比己,如果我读到中六、IVE、大学,我都唔会去做楼面、厨房、洗车啦”。
徐汶纬表示,政府提倡知识型经济,“可能当时提出方案嘅教育局和特首,个心系好锡香港,希望香港人个个高知识、有学历”,但20多年过去,却造成蓝领劳动力断层。曾就读Band 4、5中学的徐汶纬,对此有很深体会:“好多同学读书唔系好叻,系资质问题,人唔系坏,佢地有大部份都上唔到大学,中一至中六系‘挨过’。同学中学读书时都唔知发生咩事,未有人生目标,六年过去要谋生又无技能,咁佢哋点呢?”
饮食业不只“揸镬铲” 涉多项专门知识
要解决部份同学在文法中学读书困难,同时要解决蓝领人手不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将他们配对,而教育就是当中的关键。徐汶纬的政纲其中一个主打,就是建议设立为饮食业而设的职业先修学校,令这些技术中学与一般文法中学并行,让成绩不理想、而有意在饮食业发展的同学就读。“正常知识要学,中英数、电脑、普通话一定要有,然后让同学副修例如餐饮管理、控制成本、服务技巧、厨艺,再配合中六之后的衔接课程,例如与中华厨艺学院合作,或进修饮食管理、餐桌礼仪等各方面,让同学喺饮食业有出路。”
饮食业不单止“揸镬铲”,还涉及大量学问,包括环球供应链、控制成本、撰写菜式、沟通能力、服务技巧、市场公关等,徐汶纬说现时香港教育制度欠缺这方面的培训,而IVE的酒店及餐饮业管理课程,主打还是酒店或酒店相关的高端餐饮服务,未能向中低端餐饮行业输出新血。“正如建筑业,要培训科文(foreman)、则师,同时也要培训泥水、木工和扎铁工先得,全部都科文,边个落去扎铁呢?”
近年建造业训练局已重开课程,徐汶纬希望餐饮以至其他蓝领工种,都能设立职业先修学校,初中学习基本技能,中四后则可分科学习,并到机构实地培训,接着可再到IVE或中华厨艺学院进修。
短期增加人手 徐汶纬建议市价请外劳
教育改革是长期规划,怎样短期内帮助香港饮食业界纾人手不足之困?徐汶纬说,和业界交流过程中,无论大酒楼、细餐厅,“一开口第一个问题,都系无人开工,请唔到人,人工好贵,可唔可以输入外劳。”但徐汶纬表示不能用过往输入外劳的模式:“以前喺内地请10个人嚟香港,要安排住宿,而家请100个外劳,佢哋住边呀?而家香港人都要住㓥房!”他建议有条件开放大湾区劳动人口,让香港以外地方居住的人来港工作,“日头嚟香港工作,夜晚返去珠海、深圳居住。”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快速通关安排。
徐汶纬说,大湾区人士来香港工作,“一定系以香港工资聘请”,薪金比内地高一万几千,但就要较长车程,“睇下佢愿唔愿意啰”。他说,如果输入外劳,亦可以考虑输入其他国家人才,以市场工资聘用,“点解菲律宾人嚟香港可以做家佣,唔可以做饮食业?”他形容,如果能够进入议会,第一项会跟进的就是输入外劳。
行业科技落后 吁政府设专项基金吸引研发
近年各行各业都采用新科技,饮食业亦有出现传菜机械人,然而该行业以中小企为主,而且竞争激烈,未必有这么多公司愿意投资相关科技。再看创科局虽然有科技券制度,但饮食业成功申请个案不多。徐汶纬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饮食业科技好烦”:“基本上一间店等于一间工厂”,用的科技很多,但用于研发的资源很少。他希望特区政府可以成立以亿元计的专项科技基金,好处是审批加快,而且可以分担研发企业的前期投资。而设专项基金亦能显示政府重视,可吸引科技人才加大投资和研发。
倡大湾区统一标准 免重复检疫降低成本
大湾区是商界热门话题,而对于饮食业,早已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皆因香港绝大部份食材都是进口,而蔬菜、生猪很多是来自大湾区。徐汶纬说,大湾区发展还有很多重要事项要做,其中之一就是统一制度。“而家蔬菜、生猪检疫系两套制度,内地验完供港,食环署又要验一次”,徐汶纬认为两地可以统一标准,“揾一套较高标准去统一佢”。他说,现在情况对香港行业发展不利,“因为成本高咗嘛,多一个检验就多一个时间和费用”,只要统一标准减少重复检验,成本自然下降,“一斤菜心由20蚊减到18蚊,大家都好”,直言这情况令他有参选意愿。
此外,大湾区在其他方面亦可统一标准“拆墙松绑”:“两地饮食业界法规、税务、招聘有无统一标准?有的话劳动力都可以互补,举例香港专长做冰室,咪可以带香港技术人员上去发展,同时可以在内地招聘中层、基层员工。”他说,香港茶餐厅、冰室经营者可以北上做管理,同时亦可以从内地引进基层人手和科技,“香港做餐厅好,广州做点心出色,咪大家贡献技术”,互相学习,长远对整个大湾区饮食业发展都好。
北部都会区设“卖散”街舖 多元生态让小企“共富”
至于另一热门话题北部都会区,徐汶纬就有独特意见。作为零售业经营者,北部都会区规划当然希望对营商环境有利。然而,只要细心留意,会发现新市镇以屋邨划分不同社区,在规划时预留一个屋邨商场,然后在新市镇的中心再设立大型购物集中点,以大型购物商场为主。远至发展近40年的屯门各屋邨及市中心的规划,近至东涌屋邨及铁路站商场,均采用此一布局。这种模式会令到居民每次落商场都很有目的性,缺乏“行街”的想法,对经营者和促进消费来说其实效果不彰,而当中关键在于欠缺街舖。
相对地,旺角这类有很多街舖的地区,其他区的居民会相约到访“行街”,不知不觉就会行了颇长时间,“Window Shopping”会提高购物意欲,口渴、肚饿亦会购买食物饮品,变相促进消费。
徐汶纬希望,北部都会区可以保留充足的街舖,“卖散”给小业主,“有大业主有小业主,唔同嘅业主会因应自己喜好,招揽自己喜欢嘅经营者做生意,变相会令到店舖种类多元化,各行各业可以平均地喺生态圈中发展。”徐汶纬同意经济生态应“共富”,业主成份丰富,有助中小微企加入做生意,各适其适,最终令“行街”的消费者有利,对整个经济都有好处。
挑战张宇人冀贡献业界 坦言张与政府谈判“好艰难”
对手张宇人已做了21年饮食界立法会议员,徐汶纬为何现在要出来参选?徐汶纬指张宇人对业界有很大贡献,之前有人挑战张宇人都不成功,但徐汶纬认为过往挑战者失败是基于政治挑战而不是为业界发声,而自己是本着服务业界、提升业界、改进营商环境、改进劳工就业情况而参与选举。他续说,现在内地同业“拎住部手机乜都做到”,但香港业界在这方面渐见落后,认为无论是谁当选,自己都希望本着服务业界、服务市民的心去参选。
被问到对手张宇人在疫情期间能否帮到业界,徐汶纬说自己是稻苗学会主席,疫情期间张宇人与几个商会一同和政府开会,商讨防疫支援,又一同和地产商、业主争取减租,直言自己亲身经历张宇人在疫情下为业界做了很多。至于做得够不够,徐汶纬说很难讲:“如果喺我哋业界嚟讲,可以答你唔够,但如果同其他行业比较,我哋就有好多(防疫基金援助),这是事实。”
“当然可以做好啲,特别系同政府争取呢方面。”徐汶纬指张宇人和业界与政府谈判过程很困难,“呢头可以减租,𠮶头唔畀你开夜市,你话点搞呀?”
防疫措施冀有宏观方案 各行各业“有得跟”
对于政府防疫措施,徐汶纬提出强制使用安心出行之后,应该取消“ABCD餐”。他希望可以提出防疫政策长远规划的路线图,“呢头谷针,𠮶头又安心出行,永远饮食业界行先。终极你政府想点先,系要接种到八成、九成定100%,攞出嚟倾,我觉得业界肯开放倾嘅。”他希望政府有宏观方案,给各行各业和市民知道防疫策略终极目标是怎样走,然后大家配合。
饮食业基本上无分黄蓝 修补撕裂需要关怀
反修例事件之后,部份市民将食肆分为黄蓝店,只光顾与自己立场一样的店舖。“香港饮食历史一直无政治立场,”徐汶纬说,不是做某人生意就代表有政治立场,但个别老板有政治立场就另作别论。“我哋打开门口做生意,唔会审查客人有无政治立场先帮衬。一间酒楼做工联会生意,就唔做泛民、民主党生意咩?一样会嘛。”
社会如此撕裂,徐汶纬直言没有智慧提出意见,但他指自己是三个小孩的父亲,觉得对年轻人要付出爱心,“有爱嘅小朋友唔会坏得去边”,认为年轻人缺乏社会关爱和关怀,“有伯乐指导方向,令佢地觉得社会都系人间有情嘅,慢慢会和谐好多。”“边青”出身的徐汶纬,过去在不同青年活动分享经历,指自己经过十多年才有现在这一步,勉励年轻人一定要有希望,一定要对社会有信心。
饮食业界候选人为徐汶纬及自由党张宇人。立法会选举各界别参选名单,请按此参阅《香港01》选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