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叶刘料谭得志案上诉至终院 叹港乱局2012年早种下
人民力量副主席谭得志(快必)日前被捕,被控《刑事罪行条例》中的“发表煽动文字”罪,所涉“罪证”包括多个示威口号,如“黑警死全家”、“五大诉求,缺一不可”等。民主派质疑,警方采用殖民地年代的“古法”提控,或违人权法及《基本法》。
曾任保安局局长的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由于“煽动文字”罪回归后未有判例,她预计无论哪一方胜诉,“谭得志案”最终必会上诉至终审法院。她强调,虽然有关条例始自60年代,但根据《基本法》是完全合宪,条例目的是针对挑起仇恨的言论。至于日后市民参与游行时是否不能再叫相关口号,叶刘认为要视乎当时人的意图及现场事实,若只叫口号而无任何行动,未必犯法。
叶刘表示,言论自由并非绝对,她以英国为例,指英国亦有仇恨罪,若有人的言行是针对他人肤色或宗教,即属违法。她认为,若市民就特定议题抗议,例如反对明日大屿等,属经济民生议题,非旨在挑起仇恨并无问题。
这位前保安局局长进一步举例阐释,日后若有人在游行示威中高叫相关口号,促使其他人作出违法行为,便有可能落入煽动罪,而若有人“叫完就返屋企”,料并不犯法;不过若于非法集结中高叫口号,本身或会被控参与非法集结。她又强调,法例主要针对行为,并非针对特定人士,即不管是否游行示威领导者,行为抵触该例就有机会被控。
9月6日示威有警员扑倒12岁少女 叶刘:警方执法与市民角度有异
在9月6日的示威中,有防暴警员在旺角扑倒一名12岁少女,并指其“形迹可疑”,经调查后正式票控该名少女违反限聚令,引起社会关注。叶刘在专访中主动谈起事件,指出警方执法与市民的角度有时会存在差异,她承认市民看到当日的画面或感不安,但若警察有合理怀疑就可作出拘捕,“可能𠮶日出发前,上司同佢地讲,当日会有好多人集结,若见到有人跑就要拉”。
叶刘强调,不赞成市民只以部分片段判断事件,至于警方有否做错则应由既有机制处理。她忆述在任保安局局长期间,已不同意独立调查警察执法,“正如去年反修例风波中,我都不赞成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查警察,而最后都无做到,相信以后亦不会做”。她强调,警方执法有专业考虑,但同意现时的警民关系十分差,需要长时间才能修补。
↓↓↓点击看9月6日一名12岁少女被警员扑倒情况↓↓↓
感慨曾荫权时代官员盲目推展个人游 种下中港矛盾祸根
谈及香港现时的政局,叶刘表示,早前曾与党内年青人交流,得知很多基层年青人参与游行是因为觉得自己无前途,“喺香港见唔到有希望”。她坦言明白他们的想法,“依家同我们上一代好唔同,当年我们生长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年代,肯勤力一定买到楼”。
叶刘指出,近年不少年青人将怨气归咎内地,认为内地崛起影响他们的机遇,令中央感到非常伤心。她认为,当年港府为了挽救经济,开放过多自由行来港,种下了日后中港矛盾的祸根。
“当年的政策根本出了问题,沙士后的经济只靠自由行挽救,无做经济转型及科技创新,2012年的一项政策更为离谱,有乜理由自由行会开放至让深圳无户籍民工来港,即系越做越低档!”叶刘谈起此事时仍颇有火气,她更透露,有一名广东省以外省份的副市长曾向她说,“你们若再开放更多自由行来港,很快就会看到有人穿着睡衣行太古广场了”。
叶刘认为,过度开放自由行促使本土主义兴起,一些反水货客的行动随之出现,市民对内地的抗拒感随之上升。前特首曾荫权任内有句名言:“香港想穷都难。”意即香港靠金融及旅游业便可养活自己,但叶刘说,讽刺的是,自从开放自由行来港后,本港贫富悬殊越趋严重,“只有大地产商、化装品连锁店、名店得益,对基层无甚帮助”,最终铸成今日的深层次矛盾死结。
她强调,自己无意针对任何一届政府,但形容曾荫权政府当年比较自满,只看到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却忽视了基层市民的困苦。至于土地房屋方面,叶刘形容在2002至14年间是“大落后”,“又停建公屋,又无造地”,但人口却不断攀升,政府内欠缺前瞻性思维,及至后来两任特首想追赶进度建屋,已经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