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温和建制照样败选 田北辰:北京终须放宽对港政策
区议会选举曲终人散,在反修例风暴下,区选被视为一场“公投”,政治议题成为重点,投票率创新高,民主派最终横扫八成半议席,多名建制派现任立法会议员落马,被视为温和建制的实政圆桌田北辰是其中一名。“田二少”接受《香港01》访问,详谈当中感受。
田北辰形容,他走的是中间温和路线,所有选票都是建基于理念,又提到实政圆桌整体得票比率其实高于整体建制派,证明其路线大有可为。被问到政府高官至今无人问责下台,建制派是否被“代为问责”,又会否觉得自己很无辜,田北辰未有直接回应,但表示:“(前特首)董建华就最有问责精神”。
至于如何研判中央政府日后的对港政策,田北辰认为,北京对港政策其实已欠缺选择,需要考虑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多放手让香港处理,现时的社会局面,已显示过去收紧管治的一套难以实行:“其实中央没有选择,你愈高压,香港青年人就愈抗拒国家。”
得票比率高于建制整体
在两星期前、选举前夕的一个访谈中,田北辰对《香港01》记者表示,区选正好可测试他成立实政圆桌,走中间光谱的初心是否为选民所接受。
访谈甫开始,田北辰似已猜到记者第一个想问的问题。他说道:“我们来看看fact:实政圆桌派出7人参选,最终2人当选,整体得票是46%;其他建制派整体得票约是41%;上届我得到3674票,今届有3804票,其实已经比原有的票要多。”
所以从比率上,田北辰认为中间温和路线也得到不少市民支持,不过在单议席单票制下,始终不敌新增的选民。他承认,基于自己双料议员的身份,落区的时间确实有减少,但认为自己在所属的荃湾愉景选区,主要的票源都已经拿到。最终仍然败选的原因,他认为在于一些过往没有投票、视今次区选为“政治议题公投”的选民。
有选民认同地区政绩 惟政治议题下仍投对手
田北辰忆述落区时与街坊的对话场面,例如他留意到,部分居民平时见到他摆街站、派传单,一般都直行直过,但在选举期间会主动前来询问他对五大诉求的立场,他相信这些人都是支持泛民,部分甚至过往没有投,今次有投;他亦向记者展示一则居民传来的讯息,内容表示很认同其地区工作政绩,亦认为他和其他建制派“政府做什么都照单全收”的态度很不同,但最终仍选择投予其对手刘卓裕,因为要表达对政府和警察的不满。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选民不会再看细节。一句‘五大诉求,田生你支不支持’,已盖过一切。” 五大诉求之中,田北辰只支持撤回修例及独立调查,每有居民问起,他亦耐心解释不能认同其余三项的原因。田二少自言,解释已做得无可再多,选民不认同,他只能尊重。他形容,自己的选票是建基于理念上,争取选民的认同:“当然你可以选择将理念建基于选票之上,风向怎么摆,便调整自己的理念,但这样做事,你不会开心。”
在单议席单票制下,少一票即输掉整区,但立法会选举实行比例代表制,有利不同光谱人士当选。既然认为温和建制路线大有可为,已年届69岁的田北辰,会否考虑明年再投入立法会选举?他只表示:“积极考虑。”
“董建华就最有问责精神”
反修例风暴至今,特区政府被认为管治失误、误判民情,但至今无一人问责下台。偏偏建制派要面对选举,因支持政府而齐齐“炒车”,据报亦有议员因此“爆粗”怒骂特首林郑月娥。见此,坊间自然会有“政府不问责,市民都用建制派问责”的观感。
对于这种说法,田北辰没有直接承认或否认,而是举出一个反例:“我觉得董建华就最有问责精神。”事缘2003年的廿三条立法争议,时任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问责下台、时任财爷梁锦松因涉嫌偷步买车下台、董建华2005年亦“脚痛”辞任特首。对比今日的特区管治团队,市民难免感觉讽刺。田北辰反问,为何现届政府完全没有人需要问责。
记者尝试再追问,他认为哪些官员需要为事件问责下台?田北辰想了一想,重申一次自己的“老规矩”,不点名批评,对事不对人。不过,他引述落区时所听到的“街坊”意见:“我曾经被居民问过很多次,为何建制派没有给政府压力,要官员问责?其中居民最针对的,是(律政司司长)郑若骅。”田北辰解释,当初《逃犯条例》争议期间,他曾提出“港人港审”方案,平衡追究逃犯与港人对内地法制的担忧,但被郑若骅一口否定。有多名居民向都向他反映,港人港审方案合理,不明白为何司长要如此企硬,所以居民对她的不满最多。
中央愈收紧对港政策 青年愈抗拒
美国早前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触发中央和特区政府强烈反应,田北辰有如此见解:“特别关税区地位、是否容许入境,其实权力永远都在他们(美国)手上,无论有没有这条法案,这把刀永远都在头上。”所以他相信,法案的通过其实是政治取态居多,只要中美关系恶化,香港人无论如何都受影响。对于香港的实际即时影响,他认为是提醒了很多香港人,如果有资产在美国,或是经常出入美国,就要认真考虑日后是否仍把重心放在美国。
由《逃犯条例》风波,引出美国对香港事务表态,再到今次区议会选举结果,身兼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田北辰,又认为中央未来的对港政策应如何调整?他建议,中央采取“揸大放小”的态度,在一些原则性的立场企硬,其他问题像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尽可能放宽一点。他透露近期有不少居民问他:“是否觉得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已变成一句口号?”他回答,近几年的环境,的确不少人觉得比回归首十年收紧了。
田北辰自言,一向和北京的中间人保持联系,尤其在区选败阵后,他向该中间人反映:“其实(中央)也应想一想对港政策,有些原则问题企硬,很多人会支持,但有些事务,留给香港人自行处理会较好。”
他建议中央放宽对港政策,那到底北京会否这样做?
“我不觉得北京还有什么选择。现时很明显,中央对港政策愈收得紧,年轻一辈就愈抗拒国家。虽然香港今日老年人口较多,但老年人始终会离开,现时仍在读书的一代,二十年后很难保证和今日四十多岁的人想法一样,经历今次事件的一代人,将来也会容易有抗拒心态。”田北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