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陈弘毅盼学生理性看待修例 不宜简单化、政治化

撰文: 彭毅诗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陈弘毅今日(6日)在港台节目《香港家书》上,寄语他的学生应理性看待修订《逃犯条例》,不宜简单化和政治化。

陈弘毅吁学生理性看待修例。(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节目播放陈弘毅给学生的录音,题为《冀同学走中庸之道 理性参与社会事务》,他忆述6月13日邀请同学表达对修例的心声,由他转交政府,他了解同学参与反修例行动的原因,包括不满修例的程序和法案的内容、对于中国的司法制度的疑虑,以及对于警方行动的批评。

陈弘毅表示,事后看来,当天在修例过程中是最关键的一天,他判断从传媒报道可以看到当时政府内部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如果因为示威人数众多或甚至发生暴力事件而令立法程序半途而废,将严重损害特区政府的管治威信,而建制派亦将受到重创。相反的意见是,在民情汹涌的情况下强行立法,无助于建立政府威信,特区政府必须以理服人,争取民心,有这么多市民不了解这项立法或对它有很大的恐惧和抗拒,政府便须停一停、想一想。

陈弘毅形容,林郑选择后者不失为一个明智和勇敢的抉择,他认为无论林郑有何不足之处,最后作出无限期暂缓立法的决定,并成功争取中央理解和支持这个决定,这个做法是正确。

陈弘毅又希望他的学生理性看待修例,指逃犯条例修订是否一条恶法,并不宜简单化和政治化。他解释国际和区际刑事司法合作有其合理需要,试想有人在没有和香港签订引渡条约的国家犯刑事罪行,便可以逃到香港逍遥法外,有违公义原则,但制度的设计必须防止无辜人士的自由和人权受到损害。

至于参与社会事务,他又提出理性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引。他形容对社会和政治漠不关心是一个极端,而使用违法或暴力的手段去追求自己认为正义的目标,也可能是过于激进。他指出,中庸之道在这个情况下,可以理解为通过参加和平的集会和游行表达政治诉求,或作为公民在选举中投票,或通过参与公民社会中的社团或政党来参与政治生活,甚至作为候选人参选。 

陈弘毅最后为这场风暴中牺牲的死者致以哀悼,为伤者致以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