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小丽:泛民须新生代、新论述 反制建制“耳语系统”

撰文: 庄恭南
出版:更新:

立法会九龙西补选硝烟已散,泛民于同一区单议席单票制补选再输一场,对民主派的震荡却久未平复。
为何会一再败选?刘小丽接受《香港01》专访时提出一个阵营内许多都批评过,但至今似乎未有人认真处理的隐忧,就是民主派现有的论述模式和宣传板斧,难以与建制派“耳语系统”匹敌。
所谓“耳语系统”,刘小丽形容,建制派有人透过大撒银弹,在免费报章刊物、通讯软件、社交媒体等不同平台散播抹黑泛民候选人的信息,令不少中间选民信以为真,认定泛民就是等同阻碍民生和“呃饭食、收钱搞事”。
刘小丽认为,为了抗衡这套建制新武器,民主派未来应尽快建立一套整个阵营光谱都接纳的“新政治论述”,同时寻求与新生代组合,“民主运动一定要有新起点、新战场、新策略。”

刘小丽:民主派现有论述模式和宣传板斧,难以与建制派“耳语系统”匹敌。(梁鹏威摄)

九西补选因刘小丽被DQ议席而触发,世事之讽刺,是她欲重夺议席时竟遭二度DQ;失去代表民主派出战的Plan A身份,她没有离开战场,一直跑在前沿为李卓人助选,可说是整场选战中关系最深的一个。选后分析,她指出,补选较大选投票率低属正常,而今次补选比起3.11,更是只有一区,李卓人又并非像姚松炎般本身是被DQ议员,加上政府很迟才公布二度DQ她的决定,令选举工程没有充分时间带出Plan A和Plan B间关系,因此今次在带动选举气氛上“难上加难”。

泛民需加强在社区铺陈议题

选前坊间有人鼓吹“投白票”、“射落海”,以“焦土战术”表达立场,刘小丽指,败选结果固然反映非建制派支持者充满无力感,欠缺投票意欲,她对有选民不投票表示理解。与此同时,她感到担忧。她说,建制派的“党国机器”近年已不断进化,撇除大量投入资源助选外,亦发展出一套“耳语系统”,在whatsapp、微信(wechat)群组、社交平台以及免费报章刊物不停攻击泛民,最极端的,“甚至有街坊当面同我讲话李卓人满手沾满鲜血,因为佢系六四屠城嘅凶手,杀咗好多人。”

刘小丽表示,在此困局下泛民内部更需凝聚支持者,“向市民解说民主派是实实在在做咗嘅嘢。”此外,对有人认为今次败于李卓人的个人因素,刘小丽亦认为坊间的说法值得思考,“人哥撑基层”的形象突出,但在社区营造方面,许多劳工、生活议题等尚未“落地令基层市民感受到”,这就更易被对手的攻击有机可乘。

民主运动须以新论述拉近与年轻人意识形态差距

刘小丽又指,泛民各派过往在非选举期,多是各自在在自己关注议题上努力,“用所谓求同存异嘅方法去做”,但如今两次单议席单票制选举,泛民都显现弱势,她呼吁非建制派需在日常工作上更团结,加强合作、摸索新路径,以“扭转建制派对民主运动的抹黑”。

除了现有盟友加强合作,还需新力军、新论述。两次九西补选泛民均比2016年大选跌票,有分析指,没有投票的人当中,近半是年轻选民,泛民未能广纳这批选票,或成败选关键。刘小丽表示,民主运动确实需要新生代的力量,而泛民更需要与新生代融合,“用新嘅政治论述扣连大局”。她以反威权、关注人工岛填海及抗衡大白象工程为例,“意识形态的差距,可以动态地拉近,寻找共同出发点。”

刘小丽就表示,民主运动确实需要新生代的力量,而泛民更需要与新生代融合,“用新嘅政治论述扣连大局”。(梁鹏威摄)

从政坛跌落 刘小丽:不排除设“网台”回归“民间教育”

刘小丽从雨伞运动起步,在街头传播民主意识,其后放弃大专讲师教职,以政治素人的面貌走上政坛,2016年更取得3万8千票,以民主派九龙西候选人之冠的姿态攻入议会。惟好景不常,面对DQ风暴,小丽从政坛上被拉下来。

刘小丽从雨伞运动起步,一步步攻入议会,惟好景不常,在DQ风暴下被拉下来。(梁鹏威摄)

刘小丽指,经历二度DQ和九西败选,身边不少非政圈的朋友均心灰意冷,萌生移民念头,令她深感难过,“我念呢个系好多香港人都想过嘅问题(是否移民),面对民主退潮,我哋应该逃离现场?定应该继续承担?”

一方面理解年轻父母“为小朋友著想”希望移民,但另一方面,尚未有另一半的小丽,则宁愿选择继续“抵抗沉沦”。刘小丽表示,议会路绝之后,暂时未仔细考虑未来角色和去向,她相信民主派和自己都需要一段时间集体沉淀;但作为“小丽民主教室”的发起者,她依旧相信“民间教育”的力量。因此,她不排除建立“网台”宣传理念,“面对建制舆论,以及好多立场偏僻嘅论述,(网台)可能系一个可行形式。”她亦不排除重执教鞭回归专上教育界,“教育几时都系有价值嘅事。”

作为“小丽民主教室”的发起者,刘小丽依旧相信“民间教育”的力量,不排除建立“网台”宣传理念。(资料图片)

对于小丽,“不同的可能性都可以结合,只要是对民主运动和香港社会有贡献的事。”虽然雨伞运动后,她竟走上一条“被DQ之路”,刘小丽却笑言,“从政是一件要有承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