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赤|洪雯献计开源改善财政:扶助更多人上流做中产 扩阔税基

撰文: 何夏怡
出版:更新:

千亿财赤之下,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在网志表明,改善公共财政会以节流为主。选委界立法会议员洪雯今日(9日)再在报章撰文谈财赤,她认为开源仍有空间探讨,长远来说应增加纳税人,扩阔税基,但并非是通过降低起始征税点或增加新税项,而是提升居民收入,扶助基层市民和青年人向上流动,让更多人成为中产、纳税人。

洪雯另一个长期开源建议是研究推行税制改革,例如提高税率或增加新税项等,惟目前要考虑系统地研究长远香港税制改革的可能和利弊;同时要大力发展创科产业、新型工业等,扩大税收来源。

选委界立法会议员洪雯(欧嘉乐摄)

长期开源要扶市民“上流” 提高税率或增税项

洪雯今日在报章撰文谈财赤,她指现时的开源手段包括实施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标准税率两级制、住宅物业累进差饷制度、上调商业登记费及恢复征收酒店房租税,但不适宜频繁、广泛采用,因不利于维持本港简单税制、低税率的优势,也可能导致资金流出。

她提出三点长期开源的建议,包括增加纳税人数量,扩阔税基。她指,并非通过降低起始征税点或增加新税项,令更多人被动地跌入税网,而是扶持居民“上流”。她指,关键是打通市民向上阶层流动的通道,但这同样是长期的解决方案,也要约10年才逐渐见到成效。

提升居民收入,扶助基层市民和青年人向上流动,让更多人成为中产、纳税人,令社会逐步迈向一个以中产为主体的橄榄形结构。
选委界立法会议员洪雯

洪雯亦建议改革税制,例如提高税率或增加新税项,但不建议引入消费税,因可能进一步打击本已疲弱的本地消费,即便未来香港推行税制改革,也不能偏离低税政策。

选委界立法会议员洪雯(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她亦认为,要扩阔经济基础、扩大税收来源,即大力发展创科产业、新型工业、文化创意艺术体育等产业,使香港从单一财富推动型经济,走向多元动力驱动的经济结构,同时积极造地。

倡审视水费、医疗、康体设施收费

至于短期内开源的可行途径,洪雯认为重新审视各项公共服务收费,是相对简单直接的增收方式,不会影响本港简单税制。她建议政府,审视包括水费(1995年以来一直冻结)、康乐体育设施(2013年以来一直冻结)、医疗(2017年调整过部分收费)等各项收费水平。

短期开源方面,洪雯建议以10年为期,逐步增加大学非本地生学费,减少纳税人补贴,最终以收回总成本为目标。(资料图片)

倡增加大学非本地生学费

短期开源方面,洪雯还建议以10年为期,逐步增加大学非本地生学费,减少纳税人补贴,最终以收回总成本为目标。不过,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建设“留学香港”品牌,未来非本地本科生的录取比例将会翻倍,从20%增加到40%,加学费会否削弱“留学香港”品牌吸引力?洪雯在文中指并不悲观。

一来优质的留学资源从来都不便宜,收取成本无可厚非;二来我们可同时提供助学金,给予经济条件较弱的非本地生,并增加奖学金,从全球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吸引真正顶尖的学生来港,提升香港的国际教育枢纽含金量。
选委界立法会议员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