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赤|洪雯提两原因对短期灭赤不乐观 倡交十年改革开源节流方案
政府料连续3年财赤破千亿元,选委界立法会议员洪雯今天(2日)撰文,提两原因对政府两三年内收支平衡不乐观,分别是卖地收入和整体支出增长控制。本身任职新世界发展的她解释利率飚升及建筑成本大增,令地产商难有投地意欲;加上经济疲弱,短期灭赤采取激进措施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她建议以10年为期,针对深层次矛盾制订全方位改革方案和开源节流的规划,同时逐渐调整收支结构,稳步迈向收支平衡。
洪雯在报章撰文提到若撇除近1000亿元发债所得,今年财赤实际上接近2000亿元,分析连续多年赤字,是因为政府支出的增长速度,持续远超收入增长的速度;而这种趋势,未来短期难以扭转。去年初公布的预算案指出,香港的公共财政将在未来两年内达到收支平衡,但需建基于几个前提条件:
其一,每年发债950亿至1350亿元,且将其计入政府的一般收入;
其二,名义GDP(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维持在5.5%或以上;
其三,2024/25年度卖地收入330亿元;
其四,政府整体支出增长控制在2.2%。
洪雯认为前两个条件应该都能实现,但对后两个条件不容乐观,尤其是将政府支出增长控制在2.2%,“我对此目标能否实现,有很大问号。”她说疫情下政府推出大量逆周期措施稳定经济,包括派发累计上千亿元的消费券,支出飚升。
但撇开疫情期间的非经常开支,只看政府的经常开支,过去5年年均增长5.7%,而同期政府收入及本地名义GDP的年均增速,分别只有1.4%及2.1%;尤其用于福利的经常开支,年均增速达9.3%,5年增加了超过五成,一年开支逾千亿元。
其中,公共福利金作为最大的单项福利支出,过去5年开支增长74.4%,平均每年增长差不多15%。今个财年福利总支出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预计达13.3%。
除非我们推行大改革,否则要将整体开支增长控制在年均2.2%,不容乐观。
本身是新世界发展公共事务及研究部主管的洪雯说,卖地一直是政府的收入重要来源,但今年度卖地连同其他土地交易的总收益,至今只有约37亿元,仅及预算案中设定目标330亿元的一成左右。
她个人认为卖地收入短期内亦难有明显起色,因为本港地产商过去几年遭受了几方面重大打击,实力大减:
其一,地产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而过去数年利率飚升,地产商使用资金的成本大增;
其二,劳工不足、行政审批极端繁复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建筑成本大幅上升;
三是楼市下行、楼价下跌,在好景时买的贵价“面粉”,于成本大增的情况下做成“面包”,出售价格却可能比当初的“面粉”买入价还便宜。
洪雯说不少地产商元气大伤,减债是它们目前的重要目标,短期内都难有实力和意欲大规模投地。特区政府要达到未来土地交易收入的目标,面对很大挑战。她对政府两三年内实现收支平衡,并不乐观,未来开源节流势在必行。不过,不需急于在两三年内实现收支平衡:一来国际局势复杂,未来数年想必未能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二来赤字不小,短期要灭赤,势必需采取激进措施,而目前经济本来就弱,激进手段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她个人认为香港公共财政面对的一系列困难,包括收入减少、开支过度膨胀,事实上反映了香港社会的诸多深层次矛盾;要扭转财赤困境,必须推行深层次改革。
改革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的事,因此社会要有心理准备,我们可能需要较长时间面对财赤。但是,我们此刻就须拿出决心,谋划接下来一段时期的多方位改革方向和进程。
洪雯认为此刻的香港正身处一场“好的危机”,因经济疲弱和面对结构性的财赤风险是改革的压力和动力;但同时香港GDP依然有2%左右的增长,失业率很低约3.1%,接近全民就业,而且还出现劳工不足的现象,成为香港开展深层次改革的民生支撑和底气。
她建议以10年为期,针对导致经济疲弱和开支膨胀的深层次矛盾,制订一个全方位改革方案和开源节流的规划,通过渐进式改革,解决长期困扰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同时逐渐调整收支结构,稳步迈向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