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为特朗普挡子弹”到复仇式爆料--双面律师科恩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旧部属的反目成仇故事,经常出现,但这次的主人翁,却是与他宾主关系长达十数载、前“御用律师”科恩(Michael Cohen)。
科恩曾豪言“我愿为特朗普挡子弹”,但这位甘为特朗普两肋插刀的人,如今却捅特朗普一刀,究竟是甚么原因,让科恩对特朗普“爱你变成恨你”?
遭美国司法部起诉的科恩,周二(21日)在法庭上,不但承认8项控罪,更称自己是受到“公职候选人”的指示,以达致影响选举的效果。这位候选人的身份呼之欲出,直指向总统特朗普。这位美国总统周三(22日)随即在Twitter回击,批评科恩是在创作故事。
事实上,两人的关系在过去极佳,科恩甚至视特朗普为偶像。
谁是科恩?
51岁的科恩是美籍犹太人,在纽约长岛出生。他毕业于美国大学和托马斯科勒法学院,顺理成章成为律师,然后再经营出租车车队的生意,赚得第一桶金。
一切发生在2006年,特朗普的长子小特朗普(Donald Trump Jr)把科恩介绍给父亲特朗普。之后特朗普邀请科恩为自己担任法律顾问的工作,科恩逐步在特朗普集团担任多项要职,并成为其私人律师。
科恩之前已熟读特朗普著作《交易的艺术》,视特朗普为偶像,当时收到特朗普的邀请,更是受宠若惊。他被特朗普重用的程度,更令美国传媒把他与电影《教父》中的角色哈根(Tom Hagen)相比。哈根是黑手党教父、由马龙白兰度饰演的柯里昂(Vito Andolini Corleone)最信赖的法律顾问、同是也是教父的养子。科恩也就是这个幕后军师的角色。
早在2011年,他已经协助设立名为“Should Trump Run?”(特朗普应该竞选吗?)的网站,为特朗普的竞选铺路,收集公众意见。
自称特朗普的保护者
2017年,科恩曾向媒体表示,他是特朗普的保护者,甘愿为对方挡子弹。事实上,科恩所言并非虚假,他确曾多次维护特朗普,甚至不惜押上自己的名声。
例如当特朗普的前妻伊万娜(Ivana Trump),指控丈夫曾因大发雷霆而强暴她,科恩站出来为他的老板辩护,指婚内强奸完全是合法的行为;当一位曾竞选环球小姐却落败的人在Facebook上爆料,称结果由特朗普操纵时,科恩威胁要“毁掉”批评这名女子。他坚定不移地宣传和捍卫特朗普的利益,因而赢得“斗牛”的绰号。
特朗普的政治顾问卡普托(Michael Caputo)甚至曾称:“除了特朗普的家人,科恩对特朗普的忠诚度在地球上比任何人都要高。他会为特朗普做任何事情。”
一切因通俄门调查而起
不过两人关系的变化,由通俄门调查开始。
科恩被指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曾经与俄方联系,干涉美国大选。2017年5月开始,在“通俄门”调查中,国会要求科恩提供与俄罗斯政府有关人员之间的任何沟通信息。2018年4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派员突击闯入科恩的住所及办公室搜证,随后对科恩进行起诉。
由于科恩与特朗普长期合作的身份,通俄调查人员一直对他紧盯不放。
科恩的因爱转恨
在科恩遭调查后,特朗普断绝了与科恩的联系,这使得科恩感到遭孤立、遭放弃,以前他每天都可以与特朗普联络,又是特朗普的政治意见顾问,但如今地位急速下降,他向好友迪特尔(Bo Dietl)诉说他的不满:“我不明白为何没人打电话给我,我不懂为何没人联络我。”科恩希望特朗普会联络他,并表达支持、在背后帮他,但特朗普并没有出现,让他大失所望。
在科恩大失所望之时,特朗普的新私人律师朱利亚尼(Rudy Giuliani)之后又公开称,科恩根本没掌握关于特朗普的有价值资讯。对于科恩来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你不用期待了,特朗普不会理你。
科恩对特朗普由爱转恨后,“复仇记”也开始,他先向特朗普发出警号,他改口称,会先对家人及国家忠诚,而非特朗普。之后,他再通过律师向媒体发放一段自己与特朗普对话的录音。内容是两人讨论向模特儿支付“掩口费”、以防止她爆料的出价。这无疑是驳斥了特朗普称自己一直不知情的说法。特朗普一边批评科恩秘密录音的做法,但也无可奈何,之后科恩再上演了近日在法庭上的一幕。
科恩太天真?
有人形容科恩以为特朗普不会离弃他,根本是太天真,“无论你们的关系以前多么好,你就是员工。你不明白这当中的意思,这不是好事。”也有人觉得科恩遭“放弃”可怜。
但事实上,科恩卷入多宗争议,也肯定绝非天真之辈,他除了卷入特朗普婚外情丑闻外,还被爆曾收过不少公司的钱,当中包括AT&T、制药公司诺华(Novartis)、以及一间隶属俄罗斯富商维克谢柏格(Viktor Vekselberg)的美国投资公司Columbus Nova。合计金额高达440万美元(约3400万港元)。其中维克谢柏格更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有密切关系的富商。
这些公司名义是希望获得科恩的专业法律意见,但当然有更多人认为,实际上是因为科恩与特朗普的友好关系。过去科恩因特朗普而受益不少,也做尽各种“任务”,如今身陷法律官司争议,也是“出得嚟行,预咗要还”。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