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逝去的港乐大师级人物 以曲韵长留千古︱二十五载音乐回望
岁月无声消逝,匆匆春又归去。香港回归二十五间,大家又是否在意,身旁不少音乐朋友,已悄悄地卸下生命的行囊,告别人间,到大家蓦然惊觉,却早已成为追忆。留下的,除了是他们毕生对音乐工作无私的贡献,还有他们伟大的身影,以及身后无尽的哀思、乐坛对他们默默的怀念。纵然仍有不少名字未能尽录,二十五年来的十大乐闻已为他们留下了一点印记,这一集,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已成过去的人、物、事,作为对各位音乐圈前辈的致敬。
文:郑学仁、原题:二十五载音乐回望|“常在我心”- 怀念篇
《二十五载音乐回望》由2022年6月5日起,一连九集,逢周日早上10时至11时,于香港电台第四台(FM 97.6 – 98.9)播出。
https://www.rthk.hk/radio/radio4/programme/thetuneful25years
黄沾向公众开放研究成果
黄沾 (1941 - 2004),作曲人、填词人、广告人、作家、艺人,相信是香港无人不识的跨媒体代表人物。人称“沾叔”、本名黄湛森的黄沾,广东番禺人,1949年从国内移居香港,十一岁拜口琴家梁日昭门下学艺,1960年入读香港大学中文系,其后活跃于香港电视、电影各媒体,传世的曲、词作品甚多,当中《狮子山下》更被视为代表香港精神的词作。性情豁达好客的黄沾,于2003年完成香港大学博士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 - 1997)》,其后将研究成果不吝置于公有领域,让其他研究者自由取用,造福后学。2004年11月黄沾因肺癌逝世,终年63岁。
剪辑费明仪生前访问片段
费明仪 (1931 - 2017),香港声乐界的殿堂级女高音演唱家。费明仪1931年在天津出生,父亲是四十年代电影《小城之春》导演费穆,叔叔是《大公报》前社长费彝民。早年师随启蒙老师丁善德教授,其后赴法国里昂音乐学院主修声乐,1960年返港,1964年创办“明仪合唱团”,在港生活数十年间,以声乐教育及社会公益事务为使命。2001年及2012年分别获香港政府颁授铜紫荆及银紫荆星章,2010年又获香港教育学院颁授荣誉院士,2017年1月在养和医院逝世,享寿85岁。今个星期节目(6月19日),我们特别剪辑了费明仪生前一些访问片段,让大家缅怀一下这位慈祥长者,了解她从事艺术教育的心路历程。
2008年,费明仪的口述式传记《律韵芳华 - 费明仪的故事》出版,详尽记述她的一生事迹,而此书的作者,正是这一集的另一位主角──周凡夫。周凡夫(1950 - 2021) 原名周卓豪,本地资深艺评人,1950年在广东开平出生,其后在香港从事艺文写作四十余年,出版十多本与音乐及文化艺术评论有关的书籍, 领域横跨各演艺和艺术政策研究等范畴,有“活字典”的雅号。2021年7月,周凡夫因病辞世,享年 71 岁。周凡夫相识满天下,遽然辞世,朋侪尽皆惋惜,从香港电台第四台制作的纪念特辑中,我们且看看大家如何怀缅这位故人。
回顾多位港乐大师
这段期间离开我们的还有林氏三兄弟,香港人熟悉的林克汉(1931 - 2014)、林克昌 (1928 - 2017) 及林克定 (1933 - 2021),随之而去的当然还有他们家族的“林氏四重奏”传奇。原籍上海的汤良德 (1938 - 2010),是早期音乐事务统筹处 (音统处) 执掌中乐教育的大舵手,桃李满天下,相信当年曾在音统处学习中乐的学员,对汤先生一定不会陌生。汤家是音乐世家,汤良德一家六兄妹组成的“汤家班国乐团”及他们江南丝竹,更是赫赫有名。同是家族乐团的巧合,汤家班及林氏四重奏,可说是中国中、西乐坛的一段佳话。
作曲家施金波、叶纯之、“岁寒三友”的黄友棣、《一水隔天涯》的作者于粦;以“红宝石音乐欣赏会”及《醉人的音乐》广为人知的陈浩才、乐评人郑延益、黄牧、沈鉴治;音乐教育家王光正、王曦;词人陈钧润、口琴家梁日昭、中乐演奏家邱少彬、粤乐大师冯华、小提琴家黄卫明、指挥家庞信、声乐家陈蝶梅、香港管弦乐团前主席白德医生、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主任麦嘉伦、前市政局主席沙利士、调琴师许君贤、中国指挥家严良堃等的名字,都已永远被记在十大乐闻中。
后记:作曲家黄育义、陈健华、小提琴家汪酉三,均在年初告别人间,需要一记的还有与香港关系密切、于2020年因感染新冠肺炎离世的著名钢琴家傅聪。2022年6月19 日(星期日)早上10时至11时,香港电台第四台《二十五载音乐回望》,林家琦、郑学仁会向诸位故人致意。
【延伸阅读:钢琴外 港人屡凭这件廉价乐器夺世界冠军|二十五载音乐回望】
(本文由香港电台提供,文章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