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 Florian Schneider 在 Kraftwerk 里的一代电音宗师神秘角色

撰文: 袁智聪
出版:更新:

离世十五日后, Florian Schneider 的噩耗才流传出去,对于这位向来作风低调而神秘的 Kraftwerk 来说,也是合乎国情的事。然而大家对 Florian Schneider的认识又有几多呢?有别 Ralf Hütter的“主旋律”岗位,他从不是正规乐手,在电子音乐的领域里他是声音设计师、声音的完美主义者, Ralf Hütter 所说的声音拜物教徒/恋物癖( sound fetishist )。如果 Ralf 是旋律, Florian 就是声音,正如他们的 Kling Klang 之“声的名词”与“声的含意”对比。Florian Schneider 的遗言是:“Thank You! I am not afraid of the Death. I had a good Life. I am not sad, don’t be sad either!”。

一代电子音乐宗师,就是如此悄悄地离开了我们——5月6日,大家都得悉举足轻重的德国杜塞尔多夫电音先锋教父乐团 Kraftwerk 创团成员Florian Schneider 之离世噩耗。享年73年的他即使在2008年已告离队退隐,但他在电音革命上的德高望重地位,仍没有受到丝毫动摇。其死讯传出,随即在乐坛上引起举世重大回响,不少知名音乐人都在社交媒体上为他发表悼词。

Florian Schneider (左) 与 Kraftwerk (互联网图片)

那时,只知道 Florian Schneider 是因癌病并发症逝世,起初有指他是在5月6日病逝,及后经他的妹妹 Claudia Schneider-Esleben 在Instagram发帖而确实,他早在4月21日已经与世长辞,并在5月7日举行了葬礼,前队友 Ralf Hütter 有流泪出席。 Florian Schneider 的遗言是:“Thank You! I am not afraid of the Death. I had a good Life. I am not sad, don’t be sad either!”。

离世十五日后, Florian Schneider 的死讯才流传出去,对于这位向来作风低调而神秘的 Kraftwerk 来说,也是合乎国情的事。

大家都知道今年刚好成军50周年的 Kraftwerk 有几神级,知道他们的电子音乐有几前卫先知超时空前瞻性,无远弗届影响力得以横跨krautrock / post-punk / synth-pop / electro-disco / hip hop / industrial / house / techno / IDM / 8-bit / synthwave 等音乐范畴;也知道 Kraftwerk 是由 Ralf Hütter 和 Florian Schneider 所创建的乐团,多年来也是围绕着二人为核心。然而大家对 Florian Schneider 这位人物的认识又有几多呢?

Kraftwerk 在电子音乐领域留下的巨大影响力,被喻为相对于The Beatles 对摇滚乐界的重要性,在1998年一期美国音乐月刊《 Spin 》已有过《 Kraftwerk: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Beatles? 》的专题。那么Ralf Hütter 和 Florian Schneider 这对音乐拍档 ,他们就是 Kraftwerk 的 John Lennon & Paul McCartney。

+4

作为 Kraftwerk 的两位主脑,人所共知 Ralf Hütter 和 Florian Schneider 一手创建出乐队的录音室/音乐实验室 Kling Klang Studio ,也是 Kraftwerk 作品的两位核心创作人(另有作词人 Emil Schult 、直至《 The Man-Machine 》专辑 Karl Bartos 才加入音乐创作) 。从前 Kraftwerk 的唱片封套上的 credit ,多年来只有列出二人是负责“ voice + electronics ”。作为 Kraftwerk 现今的唯一原装成员,大家都好清晰地看见 Ralf Hütter 那主唱与 synth 主奏的“主旋律”岗位,那么 Florian Schneider 呢?乐迷未必清楚他的角色。

Florian Schneider 从不是正规的乐手,在电子音乐的领域里他是声音设计师、声音的完美主义者, Ralf Hütter 所说的声音拜物教徒/恋物癖( sound fetishist )。一切从 sonic 开始。如果 Ralf 是旋律, Florian 就是声音,正如他们的 Kling Klang 之“声的名词”与“声的含意”对比。

Florian Schneider 是德国著名建筑师 Paul Schneider-Esleben 之长子,长笛演奏家出身的他跟 Ralf Hütter 等人在60年代末组成 Kraftwerk 的前身 Organisation 之前,他已跟 Eberhard Kranemann 在1967年合作与灌录过一些 avant-garde 音乐(被称为 The Origins of Kraftwerk )。然后 Organisation 在1970年改组成 Kraftwerk ,在他们的不着边际 krautrock 声音下,是一队由 Ralf Hütter 和 Florian Schneider两位 multi-instrumentalist 主导的乐队。

Ralf Hütter 和 Florian Schneider (互联网图片)

早期 Kraftwerk 的实验性而赋予冷冽工业氛围 krautrock 音乐里, Florian 主要仍是担任长笛演奏, Kraftwerk 的1970年首张同名专辑《 Kraftwerk 》之开场曲《 Ruckzuck 》(在 Organisation 时期已公演过的曲目)便是由他的长笛 riff 作主导。然而 Florian 的 acoustic 长笛抑或小提琴演奏都是加以“通电”而来,经过电子仪器处理 sound treatment 声效来发出缔造“变异”的声音,从现场演出图片及影片上可见,他身旁都是用铁架放置着一台台电子器材,他的岗位那比键琴手 Ralf 更开宗明义履行“电子音乐”的概念。

从我多年来对 Kraftwerk 音乐的研究,他们的电音实验与愿景, Florian Schneider 乃有相当的主导性。

比如 Kraftwerk 在1974年发表的第四张专辑、也是他们的“首张电音流行”专辑(当时称之为industrial folk music “工业民谣音乐”)《 Autobahn 》,在那个没有甚么 sampler 的年代,主题曲《 Autobahn 》那些犹如德国高速公路上驰骋的风驰电掣汽车噪音,是由 Florian 以 ARP Odyssey Mk I 电子合成器所模拟出来。

Kraftwerk 的音乐名物,是 vocoder 的机械人声运用。若说 Kraftwerk 的歌曲有“真人”与“机械”两种 voice ,那么后者也属 Florian 的功劳。乐团第一台自家研制订造的雏型 vocoder 仪器(样子很原始笨重),由 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 Braunschweig 的工程师 P. Leunig 和 K. Obermayer 在70年代初制造,最先采用于1973年第三张专辑《 Ralf and Florian 》里的一曲《 Ananas Symphonie 》,直到《 Autobahn 》的主题曲也是用这台 vocoder 发声(这台已不能操作的 vocoder 在2006年放上 eBay 拍卖,最后由 Mute Records 老板 Daniel Miller 投得,他在悼词中也有道出与 Florian 的交收过程)。到后来所应用的 Votrax 、Synthia Vocoder 到正式的语音合成器( speech synthesis ),皆是 Florian Schneider 主理。

在 Kraftwerk 的电子音乐世界上, Florian 是主理声响以及科技器材研发。 Kraftwerk 的另一音乐名物,还有他们那台当时全球独一无二的 synthetic electronic drum kit 。没错前Spirits Of Sound鼓手 Wolfgang Flür 在1973年已开始为他们打“电鼓”,但在他加入Kraftwerk 之前乐队已研制了这台电鼓,而不是他创造出来。甚至 Wolfgang 加入后所出版的《 Autobahn 》专辑,当在2009年发行的 digital remaster 再版时所巨细靡遗地列出的 credit 所见,原来 Wolfgang 只负责《 Kometenmelodie 》两部曲的电鼓敲击,主题曲的电鼓部分是由 Ralf 与 Florian 演奏出。而 Kraftwerk 的 synthetic electronic drum kit 亦在不断改良当中,如在互联网上可找到一幅他们在1977年的电子敲击设计图,发明者是写上了 Florian Schneider 和 Ralf Hütter 的名字,有别 Kraftwerk 一贯的 credit 排序,那是以 Florian 的名字行先,其主力角色也不胫而走。

据悉, Florian Schneider 是沉默的人,所以 Kraftwerk 的访问都是主要由 Ralf Hütter 发言,但他其实是一名幽默的家伙。1998年 Kraftwerk 出席一个巴西里约热内卢州音乐节, Florian 却被安排独力接受当地的电视台访问,对于媒体的发问,他每每只用一两句说话便答完,甚至只报以一个表情,相当“简约”的回答,但有趣是那位女主持却可以滔滔不绝地翻译出来。

Florian Schneider 最后一次与 Kraftwerk 公演,是2006年的事。2008年他退出Kraftwerk 的世界巡演,更在当年11月已正式离队(即Kraftwerk在12月5日首次访港演出的前夕),消息要到2009年1月初才向外界公布。随着 Florian 不再参与 Kraftwerk 的巡演,而秉承Kraftwerk之四人队型,他在舞台上的位置便由现场录影控制员 Stefan Pfaffe 代替,后来再换作现任成员Falk Grieffenhagen。但其实是这个现场录影控制员的岗位,那不过是由幕后而搬上幕前,故此可以见到 Ralf 从来无意找来任何音乐人来取代老拍档 Florian 。

走出 Kraftwerk , Florian Schneider 曾发表过一首用 vocoder 演绎的“ Electronic Poem ”,以向 Doepfer A100 modular synthesizer 致敬。

Florian Schneider 又曾登上大银幕,在2007年德国电影《 KLASSENTREFFEN 》粉墨登场,为一幕音乐表演戴上假发客串扮演乐团的低音大提琴手(琴手是 krautrock 电音大师 Klaus Schulze ) 重玩老歌《 Those Were The Days 》。

而 Florian Schneider 的近作,是2015年为海洋环保活动 Parley for the Oceans 带来与比利时 synth-pop 先锋 Telex 成员 Dan Lacksman 合作的曲目《 Stop Plastic Pollution 》(有 Atom™ / Atom Heart / Señor Coconut 的 Uwe Schmidt 协力)。